积累有“的”解题有“方”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ll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即将实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广大考生热切关注新高考所带来的试卷结构、命题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作为语文试卷中重要的检测模块——文言文阅读,不同考生寄予了不同的情感,或爱之,或恨之,但又都无法避开之,毕竟近20分的分值摆在那里。因此,新高考文言文的呈现方式、素养要求等必然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热点。
  其实,2020年全国高考除新课标Ⅰ、Ⅱ、Ⅲ三套试卷(简称全国Ⅰ、Ⅱ、Ⅲ卷)外,还命制了新高考Ⅰ卷(适用于山东)和新高考Ⅱ卷(适用于海南),就现在能看到的新高考Ⅰ卷来看,其文言文部分在试题结构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具体情况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2020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选文继续从正史中选择人物传记类文章,所选主要人物依然是具有敢于进谏、忠君爱国、智勇双全、以死报国、温儒敦厚、顾全大局等优良品格的良将能臣。前三道题无论是考查对象还是考查方式都基本保持不变,试卷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一道“原文内容理解、再现”题。再一个变化就是将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文言文翻译的分值由10分调整为8分,文言文阅读的总分由19分调整为20分。鉴于新高考卷具有的风向标功能,估计实行新高考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会沿袭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结构模式。
  当然,试卷结构的任何一次调整都不能仅限于表象性的解读,因为其更为深层的应该还是对考生的能力素养的要求发生了变化。2020年新高考Ⅰ卷所呈现出来的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变化对考生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这里先按下不说,后面我们会进行分析。
  毋庸置疑,新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总的来看,调整面不大,考查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基于文言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基于找到更好解题策略的方法探寻,这二者依然应作为文言文备考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突破。简而言之,文言文备考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通过高效积累来读懂文本,二是通过方法改进来增效提分。下面就这两者分别谈谈应对策略。
  一、积累有“的”
  我们都知道,文言知识包罗万象,文言文备考很难做到对文言知识的全面把握,因而有侧重地、有针对性地积累非常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先要了解高考试卷中会重点涉及哪些重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表2是2020年新高考Ⅰ卷及全国Ⅰ卷、Ⅱ卷文言文选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及文言现象: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卷因在选文范围上有较大的确定性(多选正史中的良将名臣传记),因而其在所涉及的文言知识上有不少的共性。考生在文言文备考时要有意识抓住下面一些共性特征,重点积累,重点突破。
  1. 选文类型比较固定。综观近年全国高考卷,文言文选文基本为600字左右的史传类文章,而其中又以记人类文章为主。此类文章多以时间、地点及官职变化为线索,依序推进情节发展。其文本结构经常呈现为如下模式:“人物-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或者“人—简历—事件①-事件②—性格特点”。这类文章可以教材中所学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典范,以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阅读此类文本要注意养成圈画重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职位、关键字词句等),划分文章层次的良好习惯。一般而言,同学们在通读完文章后,要对文章的脉络、核心事件、内容分布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文言知识分布有规律
  (1)官职类词语要重点积累。官职类词语的大量存在与高考选文对象有关,只要选文方向不变,这类词语必然会成为高频字词。其常见字词有:①表示授予、提升的: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②表示调动官职的:迁、转、调、徙;③表示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摄;④表示降职、罢免的:贬、谪、出、左迁、罢、黜。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对这些词语的意思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运用。
  (2)词类活用现象需掌握。词类活用是非常常见的文言现象,活用为动词、名词、状语、使动、意动等都是常见的活用类型,但像为动用法等則比较少见。要掌握这类文言现象,需具备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要能准确分清词的类别、划分出句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类词(短语)所扮演的语法功能等。下表是文言文句子比较简易的一个结构分析表,见表3:
  对照表3,一是能比较清晰定位词语所在位置;二是能准确定位词语在句中本该扮演的语法角色,从而推断出其本应有的词性,以此判断出该词是否存在活用现象,再结合语意可推断出其活用类型。
  (3)推断能力需提升。文言文中有一些字词比较生僻难懂,或者词义复杂多样,很多考生并不能直接知道其意思,这很正常。要想比较准确把握其意思,往往需要通过推断来确定。推断重要方法有:①依形推义法。如2020年高考Ⅰ卷的“粜”字,其结构由“出”和“米”二字构成,再结合语境可顺利推导出其意为“卖出”。②语境分析法。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中的“醵”字,单独来看,很难确定其意思,但如果放在原文中“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则能比较清晰地看到“醵”字前文语境为“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这是“倡议酷醵金”的原因,过程是“诸生争应之”,结果是“得金数千”,由此可推导出“醵”字为“凑、聚集”之意。此外,如“语法分析法”“知识迁移法”“成语印证法”等都是解决此类文言现象的很好方法。
  (4)文言句式要掌握好典型。综观2020年全国高考卷,文言句式基本覆盖了高中阶段所应掌握的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及被动句等常见的文言句式,但要注意的是出现的文言句式普遍比较典型,基本为高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典型的句式类型。如被动句主要考查了有标志词(如“为……所”、“见”)等的典型类型,至于其它类型则较少涉及。因此,考生在文言句式的复习中要抓住典型类型,记住其典型结构特征,结合典型例子加以掌握即可;大可不必为一些比较生僻的句式纠结不已。   二、解题有“方”
  1. 文言断句题。给文言文断句时,最好抓住的当然是标志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重复实词等),但从近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尽量避开此类词似乎渐成命题人的共识。因此寄希望于通过标志词的掌握就能应对高考的文言断句考查似乎不太现实。高考中对此类题更多的是从语法、修辞、句式等的角度来进行考查,其中尤以语法分析能力为考查重点。所谓“断句”,顾名思义即是划分开句子与句子(也有时是词语与词语、短语与短语)的界限,而作为一个句子,主语、谓语、宾语往往是其独立而完整的标志。而在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且主语经常承前省略;而谓语最典型的标志词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且极少省略。因此在断句时要密切关注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及动词,其往往是断句的关键所在。如果一处主语(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常为动词)、宾语(不一定有)齐全,那么这个句子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其主语前、谓语(宾语)后往往要断开。
  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为例,其题目如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该句中,除“南星攀龙大中”及“涟光斗”之间是并列词语之间,“光斗光斗”是并列实词之间的显性停顿外,借助语法分析能很好地将相关的难点逐一化解。“(光斗)劾忠贤及魏广微”是一个完整的主(光斗)谓(劾)宾(并列名词短语)结构,据此结合选项,用排除法可排除A、C选项。“拟”是打算、准备的意思,“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时间状语,“(光斗)拟十一月二日上之”是一个完整的单句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从而选出正确项为C项。
  2. 古代文化常识题。此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识记”不多说,平时多注意积累即可;该题考查的难度在于一些选项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与推断才能确定其中的文化常识表述是否正确,其考查的是该词语的语境义,这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语境意识方可确定选项的正误。从近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此题基本要求考生在对古代文化常识熟练识记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语境推断能力,单纯依靠识记已经很难应对高考对该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为例,其题目如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题目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项的“辇下”、D项的“追比”的含义都是明显的语境义。A项的语境为“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这个语境是讲左光斗肃清吏治,让“辇下”产生震动,选项将“辇下”解释为“京都”合乎情理,即使完全不知其义也不可轻易视其为错误项。D项的语境为“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这个语境是说魏忠贤令许显纯对左光斗等人进行严酷的迫害,以致左光斗等人的权宜之计失效,对照D选项的表述也较容易判断其正误。B选项凭识记即可迅速判断其为正确项。C选项如果识记到位,亦可迅速判断其表述有误;如果结合语境“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亦可判断出“殿下”与前文的“东宫”之意是相同的,而太子与丞相一般不可用同一称谓,这也可判断出该项为错误项。
  3. 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题。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本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本类题型设置陷阱的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解答此类题一般的步骤为:[通读原文,理解文本大意]→[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将选项与原文比对,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总体而言,此类题难度不算太大,但不少考生常常在此丢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本意识不强。这类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文本的习惯,导致文本意思把握不准、层次分析不清,以致选项对应区间锁定不了,发现不了选项的问题所在,结果往往是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打乱了做题的节奏,甚至影响到做题的情绪。因此,做此类题时切记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所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如此方可发现问题所在。
  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为例,D项“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有误。其错误在于选项与原文“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尽破”信息比对有明显出入,原文的“群从十四人”是被“系”(拘捕),而未指明是被迫害,原文中仅言其长兄光霁是直接因迫害而致死。
  4. 文言翻译题。文言翻译对一名考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翻译方法的运用能力等全方位进行考评,可以说文言翻译水平的高低,能比较好地反映出一名考生的文言文综合水准。所以,要想做好文言翻译题首先必须过掉文言基础知识关,只有文言字词句等知识过关了,硬实力具备了,文章才能读通、读顺,文言翻译题做好也自能水到渠成。要做好文言翻译题,除掌握必备的“留(人名、地名、官名等),删(同义反复的词语、不必要或难于翻译出来的虚词等),补(省略成分等),调(特殊文言句式等),换(古今异义词语等)”等方法外,还要牢牢树立两个意识。   (1)直译意识。因为古代汉语多为单音节词,绝大多数文言单字都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这既是做到字通句顺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拿到翻译得分点的重要保障。在落实直译原则的过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常用方法外,还要非常重视“组词法”的运用。这是因为汉语一脉相承,很多的现代词语都是来源于古代的文言单字,在做翻译时有些字词看似不好落实,但如果在掌握句子大意的前提下,组以恰当的词语,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文言翻译题: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其关键得分点为:
  (1)“承”,承认、招认;“已而”,不久、继而;“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严刑拷打而死;“下”,作动词,被送往;“缓”,延缓、推迟;“图”,动词,图谋、谋划。
  (2)“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以为、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其中“承”、“缓”、“图”、“以”、“破”共五个词都可用组词法完成翻译,占到总关键得分点的一半。
  (2)语境意识。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强调语境意识是基于两个维度考虑:宏观上来说,大多数考生对试卷文本并不能完全读懂,有一些句子的整体意思及句子反映出来的态度倾向等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语境方能比较准确把握;微观上来说,因为文言字词往往一词多义,很多词语的含义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才能确定。以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为例,试卷翻译第一题如下:
  又减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这个句子的语境为:“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这一段文字大意是说苏轼上任杭州后遇到大旱之灾,采用向朝廷求助、本地自救、筹钱防备等各种应对的方法。在把握了这个语境大意之后,如果将这个句子放入其中就基本确定了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苏轼采取的救灾的一个方法,其中的关键词语“减粜”、“活者”也大致能翻译出“减价出售”、“救活的人”等比较接近参考答案的意思,而不会将其翻译成“减少米”、“活着的人”等错误的意思。
  特别要说明的是,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文言翻译题相比较全国Ⅰ、Ⅱ、Ⅲ卷最大的显性变化在于将分值调整为8分(共两题,每题4分)。当然,其更为深层的应是对考生的文言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考生的文言素养评价方式作出了调整。每题5分的翻译题常采用“3 2”(即3分得分点,2分句意分)的赋分方式,而每题4分的翻译题则可能更多采用“3 1”(即3分得分点,1分句意分)或“2 2”(即2分得分点,2分句意分)的赋分方式。如果是采用“2 2”的赋分方式,则意味着高考对考生文言得分点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要在练好自己文言基本功(如熟练掌握特殊文言句式、词类活用、重点文言词及上下文语境的推断能力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对得分点的敏感度与把握性。如果是采用“3 1”的赋分模式,则可能意味着对考生句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陈述对象的完整性,句意表达的连贯性、准确性与得体性等),否则句意分很可能会丢失。但不管用何种赋分方式,文言翻译分值的变化都意味着新高考对考生的文言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做好更为充分的素养储备。
  5. 信息分析、筛选、概括题。这是在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呈现出来的一道创新题型,作为即将应对新高考的考生而言,此类题型理应成为备考的重点。但其实,这种题型在历年高考及各地方自主命题的试卷中早已是屡见不鲜,而且考查的内容及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下表4是2020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中类似的题型:
  从表4中可以看出,此类题型设问的对象涉及人物形象分析、文章内容理解等方面,但最核心的都是对文本信息的分析、筛选、概括等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对文章内容基本把握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第二,锁定作答内容区间;第三,找出关键语句,翻译并理解其内容;最后组织语言,根据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或直接引用原文语句呈现答案。
  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为例,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分两问,前一问问凑钱救助左光斗的原因,后一问问救助的结果,两问之间各自有界限,但又前后关联。然后,根据问题锁定答题内容区间为“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接下来,抓住关键语句翻译原文,其核心意思为“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時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据此分析,可知孙奇逢等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结合语句“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分析可知救助的结果。最后分点概括答出“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总的来说,新高考的到来虽然会给文言文考查带来试题类型及素养要求等方面的一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考生来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针对性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文言能力与素养,需要通过对解题方法的熟练掌握来追求更大的得分效益,唯有二者交融汇合,才能真正做到从容应对。
  责任编辑 廖宇红
其他文献
【话题提要】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就本质而言,文章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对于记叙文而言,更是如此。无论是质朴的语言文字还是华美的语言文字,其根本仅仅是符号而已,而其内含则是抒情,因此研究记叙文的情感表达是有必要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想达到真挚动人的效果,必须有真情实感。要做到真情实感,除了要求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切的情感体验,“以吾口写吾心”,寓情于景、物、人、事、理之外,还要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性质、解释化学变化规律、检验化学理论的基本手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化学实验探究主题的学业要求,主要有: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法,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
201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试题(物理部分)的谜底也已经揭开,综观三套新课标卷的物理试题,可谓精彩纷呈,看后让人爽心悦目、回味无穷,从简单的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到复杂的物理知识在高科技中的体现,从物理概念的简单理解到物理规律在物理事件中的重要应用,使人不得不感叹高考考题独具匠心。与2017年的高考试题相比,物理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没有刻意追求物理思维的深度和数学运算能力的极致,但对考生进行“了解、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是有零点的奇函数  B. 是没有零点的奇函数  C. 既是偶函数又在(0, ∞)上是减函数  D. 既是偶函数又在(0, ∞)上是增函数  (6)已知某批零件的长度误差(单位:毫米)服从
一、问题提出  2018年的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全国I卷第23题,继续体现出立足基础,强化重点,突出能力,平稳过渡的命题原则.本题重点考查选修4-5教材中双绝对值不等式部分,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考查我们基本的运算能力,基本的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較好地实现对我们能力的区分功能,本文以全国I卷第23题为例,对试题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够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一点思
把文言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而且是文言文阅读中赋分值最大的设项,但它也是难度最大、失分最多的一个设项,因此,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历年来高考对文言文句式翻译的要求一般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
【话题提要】  高考作文的成功是知识的较量,能力的比拼,更是心态的竞技。拥有沉稳的心态有助于我们赢得高分,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知识掌握得再好,应试技巧应用得再精妙,如果缺少了沉稳心态的支撑,也难以取得高分。因此,沉稳心态是高考作文取胜的关键,冷静思考是考生制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作文临场中我们要把调整心态作为重要任务。就考场作文而言,很多考生因为考场的过度紧张,导致作文书写得一塌糊涂,有忘记题目的
“您也来洗衣服了!”  一大早,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洗衣房门口,前来洗衣物的老人三五成群。  “免费洗衣房”“科普世界”“舞蹈活动室”“书法天地”……近年来,济宁任城区越河街道居民发现身边的社区服务、休闲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  “以前的老旧设施,如今也焕然一新,再也不愁休憩锻炼的好去处了!现在,每周都有网格员为我们这些老年人上门服务,别提有多方便。”社区居民刘大妈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些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虚实手法是重要的表达技巧,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虚实手法完美结合的典例。作者在创作时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通过具体的艺术描写,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意蕴悠远的艺术境界。  一、虚实之谓  实,是指作者在创作时对客观对象自身的正面的描写,这对象是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指采用侧面烘托或暗示或想象描绘出的对象。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之景、事、物与想象的景、事、物融合
笔者多次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工作,在评卷过程中看到考生作文答卷表现出来的思想贫乏、情感干涩、逻辑混乱的状况,甚感唏嘘,这是当前高三作文训练形式化、套路化的恶果。近些年高三作文指导中存在的严重偏离写作本质的所谓“针对性训练”严重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马克思说过,语言即思想。高中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让语言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这里,为了让我们的话题更有针对性,也为了能在这篇短文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