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北魏领民酋长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实施领民酋长制,主要原因是部分游牧部落不任使役、势小易制以及自然地理条件适宜。领民酋长制为北魏的军事力量与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壮大了领民酋长的实力,为北魏的分裂埋下隐患,同时不利于少数民族汉化与民族融合。
  一、北魏实施领民酋长制的历史概况
  北魏领民酋长制源于拓跋什翼犍时的“酋、庶长”。《魏书》记载,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登国元年(386),道武帝建立北魏,“酋、庶长”制因袭不改。学者牟发松明确指出:“传世及出土文献中常被称为酋帅、酋豪、酋长、统酋等名目的北魏部落首领,实际上就是领民酋长。”因此,史书中出现的“酋、庶长”“渠帅”“酋帅”“莫弗”都是领民酋长。
  登国元年,道武帝实施了离散部落政策,主要目的是剥夺酋长统领部落的权力。例如,道武帝之舅贺讷,“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讷以元舅,甚见尊重,然无统领。以寿终于家”。但是,终北魏一朝,始终有许多未被离散的部落由领民酋长统领。
  二、北魏实施领民酋长制的原因
  (一)以类粗犷,不任使役
  学者田余庆指出,道武帝的离散部落政策以“拓跋以及周边许多部落已逐渐适应农耕定居”为社会条件。一些部落难以适应农耕生活,是北魏实施领民酋长制的原因之一。
  高车,又称敕勒。道武帝离散部落,高车“以类粗犷,不任使役,故得别为部落”,说明高车难以适应农耕生活。高车“无都统大将,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说明其发展水平较低,还未形成牢固的部落联盟。
  太武帝降服东部高车后,将其安置于漠南,“在军镇控制下通过酋长来征发军队和缴纳贡献”。高车部落“以将吏侵夺,咸出怨言,期牛马饱草,当赴漠北”。大臣刘洁建议将高车部落迁到河西地区,等河西地区冰川融化后,高车便无法逃脱。太武帝认为:“此等习俗,放散日久,有似园中之鹿,急则冲突,缓之则定。吾自处之有道,不烦徙也。”因刘洁坚持迁徙之策,太武帝将三万余落迁徙到河西。高车新民认为“圈我于河西之中,是将杀我也”,于是数千人逃亡。刘洁率兵追击,逃者大多粮尽而死。事实证明,太武帝以“缓之则定”的政策治理高车部落是正确的。只有使高车部落如“园中之鹿”,维持部落组织自由放牧,才是正确治理高车部落的方法。
  (二)部落势小易制
  领民酋长所统领的部落实力弱小,难以威胁北魏统治。这是北魏保留领民酋长制的重要原因。
  尔朱羽健是尔朱荣高祖,“登国初为领民酋长”,曾率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随道武帝平定晋阳,“以居秀荣川,诏割方三百里封之,长为世业”。厍狄越豆眷,在道武帝时因功“割善无之西腊污山地方百里”,同时“子孙并世袭第一领民酋长”。其封地为尔朱羽健的三分之一,部民应该不多。尔朱羽健与越豆眷的部落人数很少,不足以威胁北魏统治。
  高车部落作战时不善兵法,“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太武帝降服东部高车后,“列置新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竟三千里”,派长孙翰率军管理。高车部落人数虽多,“降者数十万落”,但被分散在三千里的土地上,且有军队管理,很难威胁北魏统治。
  (三)自然地理环境
  领民酋长制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河东地区(今山西省)的山区与北方辽阔的草原为领民酋长制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
  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设置了京畿和甸服。李凭指出畿内相当于今大同盆地,京畿以外、甸服以内相当于今大同盆地周围的山区。山西省的山区地势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各业(特别是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这是平川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厍狄越豆眷被封于善无之西腊污山,尔朱羽健被封于秀荣川,两者的部落都生活在大同盆地附近的山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神?二年(429),太武帝将高车新民置于漠南,由领民酋长统领,受六镇管理。学者唐长孺指出:“北镇本来是为了外御柔然,内制敕勒、山胡而设置的。”六镇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镇,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南北地域差异突出,呈现出南耕北牧的特點,大兴安岭与阴山以北是高原牧区,以南是平原、丘陵农耕区与农牧交错区。内蒙古有六个著名大草原,非常适合畜牧业发展。
  三、结语
  领民酋长统领游牧部落,集生产与作战于一体,对北魏有“征发军队和缴纳贡献”的义务,对北魏政权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领民酋长制为北魏的分裂埋下隐患,同时阻碍了少数民族汉化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尔朱荣势力的崛起就是以领民酋长制带给其家族的经济实力、部落武士为基础。尔朱羽健时,其部落只有一千七百名契胡武士。尔朱荣父亲尔朱新兴为领民酋长时,其部落已经达到“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而已”的规模。到尔朱荣时,“部落之民,控弦一万”,同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北魏末年起义不断,尔朱荣凭借本部落的契胡武士,在镇压起义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河阴之变中,尔朱荣将朝廷勋贵、治国人才一网打尽,沉重打击了北魏政权,加速了北魏的分裂与灭亡。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汉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自然同化过程,实质上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先进的生产方式学习过程的一种特殊现象。因而,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中的一种进步现象。”在论及北魏汉化问题时,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汉化的正流,终究要战胜反汉化的逆流。”领民酋长统领的部落依然维持着游牧生活,生产方式、饮食习惯、居住方式、婚姻习俗与汉人差异很大,不利于少数民族汉化和与汉人通婚,阻碍了民族融合。同时,部落民隶属于领民酋长,而非对北魏政权负责,完全不同于国家的编户,阻碍了胡人的封建化进程。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王奥克(1993-),男,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其他文献
干宝所撰的《搜神记》可谓是中国志怪小说中的经典,它不仅为后世的志怪小说所学习和继承,更是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成为如今人们研究那一时期历史、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搜神记》辑录了大量前朝志怪小说中少有的复生故事,其与医、巫、道三者关系非常紧密。魏晋时期,受民间道教传播教义的影响,复生故事开始出现,在民间道教与神仙道教抗争中起着吸引下层信众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搜神记》为例,重点探讨了复生故事在魏晋时期大
期刊
《大学》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古人非常重视家庭建设,大家族一般都通过家训进行子孙家庭教育的传承。《司马氏居家杂仪》为宋代名臣鸿儒司马光为其家人制定的家训。朱熹修撰《朱子家礼》时,将《居家杂仪》全文收录其中,其得到广泛流传。《司马氏居家杂仪》被后来的许多封建士大夫家庭所仿,为传统中国家庭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司马氏居家杂仪》蕴含着丰富的养老
期刊
本文从陶渊明的三篇著名诗作《停云》《咏贫士》《五柳先生传》入手,分析诗句中的典型意象,探索陶渊明在意象背后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停云》并序中的孤独与达观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園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在诗歌第一章呈现的第一幅画面里,陶渊明在一个舒适的阴雨天,独自一人在窗前饮酒
期刊
林森的最新小说集《海风今岁寒》延续着作者以往的写作传统,但又有着某种新的质。它仍以海南岛为叙述背景,围绕现代性进程中传统的突然断裂、死亡的来临、家里一个人的失踪等叙述主题来展示青年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精神沦陷问题,但与林森的其他小说相比,《海风今岁寒》更多了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出路的探寻。  海南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游离于现代化进程之外,但它仍旧无法阻挡现代性的侵入。现代化给海岛人民带来富裕的物
期刊
电影符号学指出,自然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也是一种无理据的符号,而电影语言是一种有理据的符号。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在他前期电影中使用的符号形成了独特的电影语言,尤其是在电影《站台》中,其通过时间符号和空间符号的混用来呈现时间、空间与人的关系。  一、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作为电影研究的一个理论分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并延续至今。在麦茨电影符号研究中,他指出:“并不是因为电影作为一
期刊
20世纪中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国追求和平的坚定信念,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站起来了。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的第七十一个年头,潍坊市抗美援朝志愿军作为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缩影,他们的记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情况。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潍坊市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口述调查(其集中体现于《潍坊志愿军老兵回忆录》),并借以历史文献,希望以潍坊志愿军的记忆来再现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十几年后,王全安将之改编成了电影。电影上映后得到很多评价,褒贬不一。有诋毁者说这是对原著的侮辱,有赞颂者说表现出了原著的思想。无论是长篇小说《白鹿原》还是电影改编的《白鹿原》,都一直处在不断的争议中。这是否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以及中国文学的电影改编造成影响呢?本文将从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设定方面分析受争议的原因,并谈其改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期刊
禅宗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中更讲究自悟性,即自身对事物的认知及感悟,类似于唯心论的精神感悟。所以,禅宗以感悟、直觉的方式来阐述不便于用文字来表达的内容,而音乐艺术也是通过人的审美心理来感悟其中的情感。每个人的内心与处世经历均不同,因此对音乐中的情感“加工”不同,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也各有所异。  一、禅宗概述  禅宗是佛教众多流派中的一支,主要发展于中国,“禅”原意为“思考”“静虑”,是梵文“禅那”
期刊
乌热尔图是鄂温克族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创作者。在多个文学作品中,他竭力展现了深刻的民族文化记忆,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是他民族文化记忆的呈现载体。在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地域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成为乌热尔图笔下有着传统话语权的“聚焦点”,与外界进行着一种隐秘的对话与交流。它们是鄂温克族体现万物有灵观念和自古以来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是在鄂温克族生活现实不断现代化的背景下,一种民族精神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体现。  21
期刊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罗海燕副研究员所著的《海宇混一:元代的儒学承传与诗文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是一部极具学术分量的专著。罗海燕副研究员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元代文学的研究,师从元代文学研究大家查红德,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近10部。此书更是其多年心得荟萃之精品。  回顾1949年以来的元代文学研究进程,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全元曲》(包括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