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做合一"的通途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ke_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理解教学观”理念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悦纳、智慧的生命课堂,通过情感、认知、生命的三个维度的理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初中语文新境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而要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首先要求教师设身处地、置换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学生,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以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理念指引下,尤其要注重激活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师生平等互助的学习场域。而要實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借鉴“理解教育”的理念,实施“理解”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高效,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学的视阈中,“理解”的含义是:处于特定教育世界中的师生与理解对象的沟通,在感情、认知与行为上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理解的本质特征是了解、悦纳、智慧、创造、生命、共益,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情感的沟通,二是认知的发展,三是生命的观照。
  一、情感的沟通,教学的契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儿童的双眼,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我们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除弊”,让师生双方剔除身份上的不对等,排除影响教学的其他干扰因素,在情感上首先相融相近,才能站在语言和情感共鸣的同一频道上,从而产生心灵和思维的共振。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现象,这是理所当然的基本公理。这个基本公理彰显了如下两个事实:第一,教与学是教授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运用多种多样的极其多层多维的沟通情境与沟通关系的,高密度、多样化的沟通现象。第二,教学沟通往往是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决定性变量相关,并同这些变量交织在一起构成教学的。
  理解的特点本质上是宽容和同情,这和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教学做合一”是一脉相承的。初中生语文学习心理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新鲜感、好奇心;依赖性和独立性并存;自律感和被动性交织。因此,在语文教学形式上,营造期待心理、创新教学形式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和学生交流,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是打开语文学习智慧之门的不二法门。在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理念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情感的参与是前提,思维的发展是核心,生命的美好是旨归。
  二、认知的发展,素养的融合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引导教师放低身姿,从知识的主宰者走向激发者,和学生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当前语文教学面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新挑战的背景下,学生获得的语文资讯可能远远超过教师,如果我们再一味以语文课堂的主宰者自居,势必贻笑大方。
  从认知发展、合作学习的角度来看,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基础,激发和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妨藏起你的知识,敢于在学生面前示弱。就像著名特级教师严华银先生,在谈到教师的文本解读时说过的一句话:“向前迈一步,向后退半步”,前进是为透彻,退后是为共鸣,是为和学生找到对话的交汇点,否则将变成自说自话;不妨收起你的刻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多一点宽容和期待,还原语文学习应有的温暖和从容;不妨放低你的身份,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和多元社会里,学生的语言交际特点和语文学习渠道空前多样,网络语言、娱乐精神、碎片阅读带给学生的语文影响不可小觑。语文教师也要融入时代、贴近学生,放低身份、兼容并蓄,这样才能和学生走得更近,那种古板专制居高临下的语文教学,显然是不会“唤醒”学生的,更不会实现“理解”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美好境界。
  初中语文理解性教学应该以“师生共益、教学互补”为目标,以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整合生成”思想为指导,基于初中生语文学习思维的特点:形象直观思维占据主要成分,理性辩证思维缺失,语文学习的被动重复,缺少主动探究精神,语文积累严重不够,学生的语文兴趣缺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机械应试痕迹太重。我们要学会“去弊”,走出“心造的幻影”,不再一味沉迷于“诗意的栖居”,让理性之光去照亮新一轮“课改”的黎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被窄化和异化了,而本质问题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太功利,教师和学生之间无论是在“生活、思想、情感、认知、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错位和间隔,都是因为我们不再享有从容生活和享受学习的闲暇,而语文的品质本身应该是享有诗意和闲暇的,应该是自由和辽阔的,应该是情意交融的。我想努力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在严峻的应试丛林中,用“理解”的眼光和情愫,用“理解”的旗帜和双手,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本质知识,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语文思维,期待理解,善于理解,循“理”善“解”,能笑着应对语文考试,也能触摸到“文字”的温度,体味到“读书”的快乐,在和谐从容的状态中,过一种幸福的语文生活,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生动活泼气象万千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和实践能力。
  三、生命的观照,价值的整合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目的是造就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人”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和终极追求。而“理解教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从“三个维度”去实施理解:生活的理解,人际的理解,自我的理解。只有真正实现这三个维度的理解,才能让实现“人”的价值,成为我们初中语文课程的指导理念,成为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开展基于“三个维度”的教学“对话”,一是与世界的对话,二是与同伴的对话,三是与自我的对话,实现“静悄悄的教学革命”,最终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美好境界。
  “人”的最根本特点就是整体性和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一是必须实现“知、情、意、行”的融合通达,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全人”,让阳光自信的种子,通过我们的初中语文,植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二是语文课程的品质地位指向于“奠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与现实的互动,彰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语文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基础性工具,在坚守学科价值的同时,渗透其他课程的学习因素,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奠基;语文课程也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发育,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基。三是语文课程的实施路径上指向于“通透”,坚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回归于人”的课程实施理念,人人平等,坦诚相见,追求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通”;努力除去附着在“人”身上,尤其是“学生”身上的紧张和俗套,创设有利于学生舒展身心的教学情境,把“人”以及“人的生活”作为最根本的语文课程资源,以真实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用语文的方式;真实而勇敢地表现自我,思考生活,增长阅历,陶冶情感,让语文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让语文与生活共鸣。戴着“教师”面具的空洞说教,举着“教参”棍棒的呵斥威压,只会让语文面目可憎了无生趣。真正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达到这样的三境界:澄明、合作、交响,这既是语文认知发展的三境界,也是师生生命图景的三境界。
  比如说,以“春天来了”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让整个课堂流淌着鲜活的生命气息和蓬勃的生命活力,在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过程中,不仅仅引导学生停留在生活的表面,更要关注“人”这个生活的主体,通过由自然景物到人类活动这样的顺序,一方面呈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更为重要的是,把“春天”和“人”联系起来,在感受春天中,触摸生命的律动,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就赋予了自然以灵气和生机,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注入了不竭源泉。我们说,生活是汩汩清流,生活是一片森林,语言是我们走进这片森林,感受生活之美的桥梁。语文课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而言语实践能力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发育,这样一种基于“理解”的语文教学观念,以实现“人”的主体价值为旨归的初中语文课堂,才是真正“教学做合一”的课堂。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说过:“人们对一切都会厌倦,除了对理解”。让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理解”的活力,追求“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它体现着作者对语言的建构能力以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有效的写作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也能让学生在品味和运用文字的过程中,挖掘和探求出个性化写作技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小学写作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在学生的思想和作文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高质量、高标准来优化写作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兴趣这个驱动因子的推动下,实现前所
期刊
记叙文的写作练习从小学就开始了,而到了高中学生依然,写不出水平,甚至感觉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没有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选材低级、剧情俗套、语言乏味、情节不能吸引读者。为了彻底改变以上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素材、构思以及语言的修饰方面展开训练指导,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一、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指没有资源,是不可能顺利地干
期刊
如果我有一只小纸船,  我一定会把梦想放在里面。  当老师、当工人这两个梦想,  在我的心中徘徊了好多遍。  它一直在我心中徘徊,  如今終于有了地方表现。  把我的梦放在这只小船上,  让它游遍地和天。  朋友,如果你在梦里看见一只小船,  不要怪它突然闯入你的梦间。  这是你最好的朋友叠的,  它载着我的梦想和万水千山。  (指导教师 王晶晶)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要“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对初学议论文的初中学生,我们显然不能任意拔高要求,只要学生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即可。但这个“简单”我们也不能误认为就是不对学生写作议论文作任何要求。  顾名思义,议论文就是对某件事或某个现象或某个观点展开“议”和“论”。我们不必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提过高要求,但也必须坚持议论文体裁的基本要求。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关注个体自主体验,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引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这一表现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促使学生的作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的有效刻画,将人物内心活动真切地加以再现,进而全面提高作文质量。  1.以直接描写反映人物复杂心理情感  高尔基曾指出,个体真实性格并不在语言中经常表现,而是在隐秘的内
期刊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不同,从客观的角度来对学生展开多层次的分析是必要的,而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分层来对其开展教学,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结合各个学生的优势来实施不同的作文教学方法。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分层教学的理解程度不够,语文学科的分层次教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无法完全地摒弃陈旧的
期刊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让他们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古人作诗,多以模仿为主,学生通过仿写,能将目标文章映射到自己的文本之中,将读与写有机融合,缩短学生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小学生通过仿句、仿段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实现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与写作能力,将仿写分为句型、结构、初创等几个阶段。低年级学生通过
期刊
语言作为人们交流与交往的主要工具,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社会调查可知,口语表达能力不同的人,在社交活动中地位有所差异,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社会交往能力往往也很高,可以清晰完整表达自己想法。因此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很重要,该方面的培养从幼儿园做起,可以利用集体活动中的叙事讲述,锻炼幼儿口头语言能力。  一、激发幼儿口头表达的积极性  以往集体活动中的叙事讲述,往往教师语言过于简单,活动环节单一,
期刊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小学教师所接纳认可,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上做出更新和转变,重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很困难的事,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培养创造性写作思维呢?本文将就作文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一、丰富写作题材,拓展写作空间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帮助他们打开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写作素材非常重要,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有效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