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画就是幼儿眼中的随意涂画。大班幼儿的表征常常与自己的生活日常、想象相结合,他们通过绘画表征向成人传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给予幼儿充足的绘画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幼儿解析绘画表征,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画表征;解析与支持策略
在德语中,绘画被解释为“印记”的动词形式,换一种方式可以表达为,绘画就是孩子们所留下的印记。对于5~6岁的大班儿童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在幼儿园活动中,孩子常常会通过绘画表征向成人传达他们的见闻以及他们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因此,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绘画表征、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绘画表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绘画表征有助于幼儿的情感表达
幼儿绘画表征是一个自由自主发生的过程,孩子在表征过程中情绪会随着绘画事件中故事的发生发展而不断变化,很多幼儿会在绘画表征时出现愉快哼唱或者皱眉、生气等情绪体验。当孩子的语言不能满足自己的表达需要时,他们可能会借助绘画的方式将快乐、忧愁等情绪表现出来。我们班的诺诺是个不善于表达的小女孩,她的绘画作品代替她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心情。例如,诺诺在描绘爸爸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游戏时,所有人物都是微笑的表情,而在创作《爸爸离开家的第一天》这幅作品时,孩子在作品中画满了蓝色的眼泪表示离别的伤感。在这里,孩子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了满足。
(二)绘画表征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进行绘画表征时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各不相同,在幼儿的作品中,自己有时候是医生,有时候是警察,有时候是保护地球的小使者。孩子会在讲述作品时告诉我:“我是医生,遇到了一位发生车祸的病人,他的腿受伤了,我要给他拍片子,然后给他包扎起来。他现在还不能动,要等一个月就可以走路了。”孩子在对绘画表征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对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绘画表征有助于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在进行绘画表征时经常伴随着言语行为。如:孩子画了一幅一家人的作品,她一边画一边说,妈妈在厨房煮饭,爸爸听到喊声来了,我也来了,妹妹没有来,妹妹在看电视呢。这样的语言就是对画面中没有看到妹妹的解释。另外,当幼儿的绘画作品得到同伴的称赞时,他在讲述作品时也会更自信,语言也会更加丰富。
二、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的解析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作品中会经常出现人物的形象,在我们解读他们的绘画作品时,要首先询问孩子作品中画的是谁,孩子认为是谁就是谁。头发是孩子表现一个人特点的标识,有时候孩子会把头发画得立起来,画得很高,或者画得很长,这代表爱美和追求时尚,孩子是在表达爱美的愿望。有的孩子画头发时速度很快,寥寥几笔就能画出几根波浪线代表头发,反映出绘画者是个急性子。
孩子经常会画自己的家人,家人的出场顺序显示了其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另外,人物出现的次数及服饰的细节也表示他对家人的关注度。如果他给某位家人画出很多饰品,如项链、眼镜、手表、花边等,代表着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很高,有着很强的依恋。例如,我班洋洋的每幅绘画作品中都会出现妈妈的身影,妈妈总是穿着长长的裙子,上面有漂亮的花纹。有时候他还会在妈妈的脖子和耳朵上画出项链、耳环等装饰物。经过了解,洋洋平时和妈妈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洋洋的爸爸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这就是孩子的很多作品中都会有妈妈而很少出现爸爸的原因。
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房子,房子是成长的场所,象征着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的作品中房子巨大无比,代表着孩子渴望亲情。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者有门无窗都代表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欲望和能力不強。
三、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的支持策略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地绘画表征
孩子在什么时间可以进行绘画表征?应该画些什么?在哪里进行绘画?这些问题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绘画表征。我们可以在户外给孩子一块写生区,让孩子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在走廊、楼梯处可以设置涂鸦墙,将班级里的水彩笔、图画本等常用材料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不限制孩子应该画什么,什么时候画,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表征。
(二)解析表征、尊重儿童,引导其健康成长
绘画表征不仅是幼儿作品的展示,也是他们对内心感受的表现方式,这意味着他们向这个世界敞开了心扉。有些孩子可能找不到适合的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借助绘画这个秘密通道可以让我们真正了解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每个孩子一定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接纳,所以,在对幼儿绘画表征进行分析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讲述绘画内容,教师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及时用便签将孩子的语言进行记录,在倾听孩子的表达中尝试了解孩子的作品,分析孩子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的事件特点和行为节点,用专业的方式解析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三)做好沟通、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情绪及心理状况后,应该主动及时地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家长一起,学会看懂孩子的画,读懂孩子的画,陪伴他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们的变化,见证他们的每一次成长。
马拉古奇认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游戏方式……绘画便是孩子表达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漂亮的”“精致的”儿童绘画作品,还要看到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在涂鸦墙或者利用碎纸片画出的画,这里的绘画才是孩子内心的表达。读懂孩子的心情,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利用专业知识解析孩子的绘画表征,有效运用支持策略,和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画表征;解析与支持策略
在德语中,绘画被解释为“印记”的动词形式,换一种方式可以表达为,绘画就是孩子们所留下的印记。对于5~6岁的大班儿童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在幼儿园活动中,孩子常常会通过绘画表征向成人传达他们的见闻以及他们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因此,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绘画表征、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绘画表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绘画表征有助于幼儿的情感表达
幼儿绘画表征是一个自由自主发生的过程,孩子在表征过程中情绪会随着绘画事件中故事的发生发展而不断变化,很多幼儿会在绘画表征时出现愉快哼唱或者皱眉、生气等情绪体验。当孩子的语言不能满足自己的表达需要时,他们可能会借助绘画的方式将快乐、忧愁等情绪表现出来。我们班的诺诺是个不善于表达的小女孩,她的绘画作品代替她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心情。例如,诺诺在描绘爸爸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游戏时,所有人物都是微笑的表情,而在创作《爸爸离开家的第一天》这幅作品时,孩子在作品中画满了蓝色的眼泪表示离别的伤感。在这里,孩子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了满足。
(二)绘画表征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进行绘画表征时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各不相同,在幼儿的作品中,自己有时候是医生,有时候是警察,有时候是保护地球的小使者。孩子会在讲述作品时告诉我:“我是医生,遇到了一位发生车祸的病人,他的腿受伤了,我要给他拍片子,然后给他包扎起来。他现在还不能动,要等一个月就可以走路了。”孩子在对绘画表征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对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绘画表征有助于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在进行绘画表征时经常伴随着言语行为。如:孩子画了一幅一家人的作品,她一边画一边说,妈妈在厨房煮饭,爸爸听到喊声来了,我也来了,妹妹没有来,妹妹在看电视呢。这样的语言就是对画面中没有看到妹妹的解释。另外,当幼儿的绘画作品得到同伴的称赞时,他在讲述作品时也会更自信,语言也会更加丰富。
二、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的解析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作品中会经常出现人物的形象,在我们解读他们的绘画作品时,要首先询问孩子作品中画的是谁,孩子认为是谁就是谁。头发是孩子表现一个人特点的标识,有时候孩子会把头发画得立起来,画得很高,或者画得很长,这代表爱美和追求时尚,孩子是在表达爱美的愿望。有的孩子画头发时速度很快,寥寥几笔就能画出几根波浪线代表头发,反映出绘画者是个急性子。
孩子经常会画自己的家人,家人的出场顺序显示了其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另外,人物出现的次数及服饰的细节也表示他对家人的关注度。如果他给某位家人画出很多饰品,如项链、眼镜、手表、花边等,代表着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很高,有着很强的依恋。例如,我班洋洋的每幅绘画作品中都会出现妈妈的身影,妈妈总是穿着长长的裙子,上面有漂亮的花纹。有时候他还会在妈妈的脖子和耳朵上画出项链、耳环等装饰物。经过了解,洋洋平时和妈妈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洋洋的爸爸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这就是孩子的很多作品中都会有妈妈而很少出现爸爸的原因。
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房子,房子是成长的场所,象征着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的作品中房子巨大无比,代表着孩子渴望亲情。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者有门无窗都代表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欲望和能力不強。
三、大班幼儿绘画表征的支持策略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地绘画表征
孩子在什么时间可以进行绘画表征?应该画些什么?在哪里进行绘画?这些问题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绘画表征。我们可以在户外给孩子一块写生区,让孩子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在走廊、楼梯处可以设置涂鸦墙,将班级里的水彩笔、图画本等常用材料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不限制孩子应该画什么,什么时候画,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表征。
(二)解析表征、尊重儿童,引导其健康成长
绘画表征不仅是幼儿作品的展示,也是他们对内心感受的表现方式,这意味着他们向这个世界敞开了心扉。有些孩子可能找不到适合的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借助绘画这个秘密通道可以让我们真正了解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每个孩子一定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接纳,所以,在对幼儿绘画表征进行分析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讲述绘画内容,教师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及时用便签将孩子的语言进行记录,在倾听孩子的表达中尝试了解孩子的作品,分析孩子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的事件特点和行为节点,用专业的方式解析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三)做好沟通、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了解了孩子的情绪及心理状况后,应该主动及时地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家长一起,学会看懂孩子的画,读懂孩子的画,陪伴他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们的变化,见证他们的每一次成长。
马拉古奇认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游戏方式……绘画便是孩子表达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漂亮的”“精致的”儿童绘画作品,还要看到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在涂鸦墙或者利用碎纸片画出的画,这里的绘画才是孩子内心的表达。读懂孩子的心情,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利用专业知识解析孩子的绘画表征,有效运用支持策略,和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