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早上,新上任的邢县长到一个小吃摊上吃早餐,刚找个板凳坐下,就听炸油条的胡老头儿一边忙活一边唠叨:“大家吃好喝好哦,城管要来撵摊儿了,这两天又吃不着咱的油条了!”
邢县长心里一惊:省卫生厅一位领导过两天要来视察,昨天下午县里才决定明后两天开展突击整治,这老头儿怎么今天早上就知道了?
哪料这件事还没弄明白,另一件事儿让邢县长脑袋里的问号更大了。
一天早上,他照例到胡老头儿的摊上吃油条,这老头儿居然又在发布消息:“上面马上要来青天大老爷了!谁有什么冤假错案,就去县政府宾馆等着!”
邢县长又是吃惊,又是恼怒。省高院的工作组星期三要来清查积案,这个消息昨晚才在常委会上传达,这老头儿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邢县长越想越窝火,干脆坐下来,一边仔细观察胡老头儿,一边继续听他发布消息。让他大吃一惊的是,这老头儿不但对大领导们的行程一清二楚,就连一般县局、乡镇里发生点什么事儿,甚至派出所要突击检查娱乐场所这样的绝密行动,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头儿,居然能知道这么多政府内部消息,毫无疑问,定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太差,嘴巴太松!
邢县长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局长、主任狠批了一通。与会的中层领导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还是公安局长胆子大,看邢县长火发得差不多了,忍不住反问了一句:“邢县长,这胡老头儿的事是您亲眼所见,还是司机、秘书道听途说来的?”
邢县长声色俱厉地一拍桌子:“这都是我亲耳听到的!我问你,你们城关派出所今天晚上是不是要清查娱乐城?”
公安局长摇摇头说:“这……我倒真的不知道。我现在就打电话问问。”
通话的结果让公安局长大吃一惊,城关派出所果然要在晚上10点突击检查辖区内所有娱乐场所!公安局长一脸尴尬,邢县长当场下令:“你去查清楚这老头儿到底是什么背景,是个什么样的神秘人物!明天就来向我汇报!”
第二天,公安局长派了一名精明强干、破案经验丰富的警察老周,化装成群众,到胡老头儿的摊子上暗访。
胡老头儿正在向大伙发布最新消息:“城关镇的镇长最近要倒霉了。大伙儿等着瞧吧,事儿不会小的……”老周一听,装出开玩笑的样子问:“你咋知道的?你儿子是纪委书记呀?”
胡老头儿呵呵一笑:“我咋知道的?那孙子以前吃我的油条,都是让司机开专车来买的,这两天一反常态,竟然自己步行来吃,还老是一脸愁容。那年他爹死,都没见他那么难受过。能让那孙子比死了爹还难受的事,除了丢官儿,还能是啥?”
老周听了,暗自吃惊,这老头儿还真有两下子。他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那昨天派出所清查娱乐城,你是咋知道的呢?”
胡老头儿又是一笑:“你没见那几家娱乐城一大早就挂出了放假的牌子?人家有眼线,消息比咱灵通!”
老周更吃惊了:“卫生厅领导来视察,你又是咋知道的?”
胡老头儿说:“除了上面来人检查,你啥时候见洒水车出来过?”
最后,老周问了个他最想不通的问题:“上次省高院的工作组来指导工作,除了法院的高层,没人知道,你咋那么快就得到消息了呢?”
胡老头儿撇了撇嘴说:“这就更简单了。俺邻居家有个案子,法院拖了七八年都没审。那天,办案的法官突然主动来访,满脸笑容地问长问短,还再三保证,说那案子马上解决。这不明摆着是上面来了人,怕俺邻居上访吗?”
老周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回去,把情况如实反映给公安局长。公安局长又赶紧报告给邢县长。
邢县长听了,大动肝火,马上召开县领导会议,做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发言:“同志们,一个普普通通的群众,能从一些简单现象中,看出我们的工作动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工作中存在太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陈规陋习。这种恶习不改,怎么能改变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今天开始,有哪个部门再因为这种原因泄密,让胡老头儿这种人‘未卜先知’,我就拿哪个部门开刀……”
各部门的负责人都紧张起来,生怕县长的第一块板子打到自己身上。
第二天一大早,邢县长又跑到胡老头儿那儿吃油条,想验证一下开会的效果。
胡老头儿居然又在发布最新消息:“今天,上面要来大领导了,来的还不止一个!”
邢县长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下午,市长要陪同省领导来检查工作,自己昨晚才接到通知,这老头儿咋又提前知道了?
邢县长强压怒火,问胡老头儿:“你说要来大领导,到底有多大呢?”
胡老头儿头也不抬地回答:“反正比县长大!”
邢县长又问:“你说要来的不止一个,能不能说个准确数字,到底是几个?”
胡老头儿仰起头想了想,很确定地回答:“四个!”
邢县长目瞪口呆,上级领导还真是要来四个!他心里怦怦直跳,又问:“胡……胡师傅,这些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知道得这么准确。”
胡老头儿淡淡一笑,说:“这还不好说?我早上出摊儿,见县政府宾馆的保安都戴上了白手套,一个个如临大敌,肯定是上面来人了嘛。
“再看看停车场,书记、县长的001号、002号车都停在角落里,肯定是来了比他们大的官儿。
“再仔细看看,书记、县长停的车位是5号、6号,肯定是上面来了四个领导呗。你信不信?当官儿的和咱老百姓不一样,上厕所都要排个先后顺序呢……”
邢县长面红耳赤,无话可说了。
(摘自《杂文选刊》2010年第12期图/夏大川)
邢县长心里一惊:省卫生厅一位领导过两天要来视察,昨天下午县里才决定明后两天开展突击整治,这老头儿怎么今天早上就知道了?
哪料这件事还没弄明白,另一件事儿让邢县长脑袋里的问号更大了。
一天早上,他照例到胡老头儿的摊上吃油条,这老头儿居然又在发布消息:“上面马上要来青天大老爷了!谁有什么冤假错案,就去县政府宾馆等着!”
邢县长又是吃惊,又是恼怒。省高院的工作组星期三要来清查积案,这个消息昨晚才在常委会上传达,这老头儿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邢县长越想越窝火,干脆坐下来,一边仔细观察胡老头儿,一边继续听他发布消息。让他大吃一惊的是,这老头儿不但对大领导们的行程一清二楚,就连一般县局、乡镇里发生点什么事儿,甚至派出所要突击检查娱乐场所这样的绝密行动,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头儿,居然能知道这么多政府内部消息,毫无疑问,定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太差,嘴巴太松!
邢县长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局长、主任狠批了一通。与会的中层领导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还是公安局长胆子大,看邢县长火发得差不多了,忍不住反问了一句:“邢县长,这胡老头儿的事是您亲眼所见,还是司机、秘书道听途说来的?”
邢县长声色俱厉地一拍桌子:“这都是我亲耳听到的!我问你,你们城关派出所今天晚上是不是要清查娱乐城?”
公安局长摇摇头说:“这……我倒真的不知道。我现在就打电话问问。”
通话的结果让公安局长大吃一惊,城关派出所果然要在晚上10点突击检查辖区内所有娱乐场所!公安局长一脸尴尬,邢县长当场下令:“你去查清楚这老头儿到底是什么背景,是个什么样的神秘人物!明天就来向我汇报!”
第二天,公安局长派了一名精明强干、破案经验丰富的警察老周,化装成群众,到胡老头儿的摊子上暗访。
胡老头儿正在向大伙发布最新消息:“城关镇的镇长最近要倒霉了。大伙儿等着瞧吧,事儿不会小的……”老周一听,装出开玩笑的样子问:“你咋知道的?你儿子是纪委书记呀?”
胡老头儿呵呵一笑:“我咋知道的?那孙子以前吃我的油条,都是让司机开专车来买的,这两天一反常态,竟然自己步行来吃,还老是一脸愁容。那年他爹死,都没见他那么难受过。能让那孙子比死了爹还难受的事,除了丢官儿,还能是啥?”
老周听了,暗自吃惊,这老头儿还真有两下子。他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那昨天派出所清查娱乐城,你是咋知道的呢?”
胡老头儿又是一笑:“你没见那几家娱乐城一大早就挂出了放假的牌子?人家有眼线,消息比咱灵通!”
老周更吃惊了:“卫生厅领导来视察,你又是咋知道的?”
胡老头儿说:“除了上面来人检查,你啥时候见洒水车出来过?”
最后,老周问了个他最想不通的问题:“上次省高院的工作组来指导工作,除了法院的高层,没人知道,你咋那么快就得到消息了呢?”
胡老头儿撇了撇嘴说:“这就更简单了。俺邻居家有个案子,法院拖了七八年都没审。那天,办案的法官突然主动来访,满脸笑容地问长问短,还再三保证,说那案子马上解决。这不明摆着是上面来了人,怕俺邻居上访吗?”
老周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回去,把情况如实反映给公安局长。公安局长又赶紧报告给邢县长。
邢县长听了,大动肝火,马上召开县领导会议,做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发言:“同志们,一个普普通通的群众,能从一些简单现象中,看出我们的工作动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工作中存在太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陈规陋习。这种恶习不改,怎么能改变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今天开始,有哪个部门再因为这种原因泄密,让胡老头儿这种人‘未卜先知’,我就拿哪个部门开刀……”
各部门的负责人都紧张起来,生怕县长的第一块板子打到自己身上。
第二天一大早,邢县长又跑到胡老头儿那儿吃油条,想验证一下开会的效果。
胡老头儿居然又在发布最新消息:“今天,上面要来大领导了,来的还不止一个!”
邢县长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下午,市长要陪同省领导来检查工作,自己昨晚才接到通知,这老头儿咋又提前知道了?
邢县长强压怒火,问胡老头儿:“你说要来大领导,到底有多大呢?”
胡老头儿头也不抬地回答:“反正比县长大!”
邢县长又问:“你说要来的不止一个,能不能说个准确数字,到底是几个?”
胡老头儿仰起头想了想,很确定地回答:“四个!”
邢县长目瞪口呆,上级领导还真是要来四个!他心里怦怦直跳,又问:“胡……胡师傅,这些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知道得这么准确。”
胡老头儿淡淡一笑,说:“这还不好说?我早上出摊儿,见县政府宾馆的保安都戴上了白手套,一个个如临大敌,肯定是上面来人了嘛。
“再看看停车场,书记、县长的001号、002号车都停在角落里,肯定是来了比他们大的官儿。
“再仔细看看,书记、县长停的车位是5号、6号,肯定是上面来了四个领导呗。你信不信?当官儿的和咱老百姓不一样,上厕所都要排个先后顺序呢……”
邢县长面红耳赤,无话可说了。
(摘自《杂文选刊》2010年第12期图/夏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