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yc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提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而探究出一条地方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 就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78-03
  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较长,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有一套较为成功的教学、管理、运行、评价机制,其课程体系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普通高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相对较晚,反观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借鉴、甚至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追求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以学科逻辑为主线、理论知识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不适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又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一个能够实际操作、目标明确、符合市场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需求的具体方案,而方案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其目的就是“培养出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推动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1]。为了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证性研究,把对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校(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际案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而探究出一条地方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道路。
  一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设置上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能够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宗旨、突出专业实践性的课程构建特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师范化、实践性被弱化、不足以体现“职业属性”的现象,因此,构建课程体系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构建课程体系,必须广泛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了解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和调整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坚持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课程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知识经济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职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内容的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高职课程体系要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必须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能力。开放性的课程结构具有较灵活的调整机制,易于调整更新,也更易形成个性化的课程。
  3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落实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突出其职业性,以应用为主线构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的目标系统,明确各层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4 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没有特色的专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课程体系改革要围绕高职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要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创建地方特色课程,构建“产、学、研”结合的课程模式,是特色建设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二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要想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否则的话,课程体系的构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我们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职业领域现状与发展需要的深入调研,切实把握社会对表演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实际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根据本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实训条件、生源素质等,要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创新组织方式,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最后,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机制,通过随时收集实施情况、分析反馈信息等手段,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作出及时修改与调整,达到使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的地步。
  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同时包括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对目标定位的适应程度。只有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才能在自己的就业岗位上出色发挥。只有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才能围绕目标定位来展开。
  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以及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结果表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音乐表演工作者。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对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第一,面向专业舞台,致力于培养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舞美设计等的专业表演人才。第二,面向文化市场,致力于培养企事业文化、社区文化等市场需求的文化管理、组织、创作与服务人才。第三,面向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致力于培养区域传统艺术传承者与保护工作者。根据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从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音乐表演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艺双馨、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良好、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站及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与社会培训、文化传承与保护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构建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而要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做支撑。由此,构建了“一根主线、两个强调、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方案。“一根主线”即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强调”即强调职业性和特色性;“三个突破”即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观,突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四个加强”即加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层次性和创新性。
  我们用粗线条勾画了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图(见下图),从这个框架图可以看出: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其起点都是从职业岗位开始沿着一条线展开:市场→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实践→职业资格证书→实习,最终把学生推向市场。显而易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能力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能力的开发又是在职业岗位的定位上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把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其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相对应的课程结构也构成了四大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社会能力拓展模块,形成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宗旨的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3 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音乐表演专业为了使构建的课程体系能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变化)同步,具有生命活力,建立了适合本专业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公正透明、便于运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课程评价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通过随时收集实施情况、分析反馈信息等手段,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作出及时修改与调整,达到使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的地步。
  三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创新与成果
  1 成功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体现在以“应用”为本的理念,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构建的实践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原则和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原则,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两条主线,并使其有机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突出职业性,注重专业性,强调融合性,贯穿连续性,体现立体型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3]。为了全面落实高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使实践总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73%。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音乐表演专业把实践教学活动纳入课程计划的规范管理中,形成“四项达标”(音乐故事达标、合唱指挥达标、自弹自唱达标、少儿舞蹈达标)、“五级垂降”(校级、院级、年级、班级、个人五个层面的艺术实践体系)、“四个团队”(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一个环节”(顶岗实习环节)“4541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完善、富有专业特色、操作性强、艺术实践活动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
  2 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对学生取得与专业职业能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取得与职业岗位技术能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器乐考级证书、舞蹈考级证书、声乐考级证书等)、专业演员等级证书等,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2012年,我校音乐学院被评为具有“中国舞蹈家协会注册教师”资格的舞蹈家教师培训基地。为强化我校作为“中国舞蹈家协会注册教师”资格的舞蹈家教师培训基地的主要职责,我校音乐学院要求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同时,须取得“中国舞蹈家快乐小舞星”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这将会对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有极大的帮助。
  3 突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出表演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所期望的“实践能力强、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把“校企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如:我校音乐表演专业与河南省怀梆艺术团进行零距离沟通、深层次合作。一方面,“请进来”:表演专业聘请“怀梆”国家级传承人赵玉清、“怀梆”名家孙国成等优秀戏曲演员参与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走出去”:表演专业把部分优秀学生放在怀梆剧团参加社会实践,在保证基础理论、文化知识课程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剧团的剧目创作、排练以及演出等实践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早登台、交叉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及舞台表演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加强课程体系特色建设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管建华教授提出:“传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之一,建立相对独立的本土音乐课程体系是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使命”。作为服务当地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为当地培养合格音乐文化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根据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及表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建了地方特色课程。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自2009年以来,在河南省高校中率先开设了怀梆戏曲演唱与朱载堉律学方法数据研究地方特色课程,以及《覃怀文化概述》与《地方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等系列专题讲座。这些课程的开设,充分发挥了焦作区域的文化优势,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也实现了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表演人才的特定需求。同时,还强化了我校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实现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全省高等院校中有较大影响[4]。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推出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但强调精品课程的实施不是靠一两个名师或专业带头人,而是靠一个师资团队协作完成。在这个团队里,更重要的是强调这个团队的结构是否合理,整体素质如何等。所以,当我们把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推出的时候,我们能否推出能实施这个课程体系的师资团队。因此,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师资团队的建设。通过师资团队的建设,能有效的推动课程体系的实施,进而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向更深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豫政[2014]75号文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2014(09).
  [2]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8).
  [3]王景.音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3(10).
  [4]汤洁.地方戏曲文化进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戏剧,2015(06).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影响。相应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一些实践中的探索和对策,从多方面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多元文化;大学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现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逐步完善。法律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法律职业体系成熟化的一个标志。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法律上的学习和一些法律精神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有效正常实施。但是高校对校内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明显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用时太少、教学不系统等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如何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
期刊
[摘 要]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热议。笔者以从事高等教育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谈谈学习“钱学森之问”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32-02  一 博士研究生培
期刊
[摘 要] 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案例教学做到切实有效,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使社会、学校、家长满意的毕业生。  [关键词] 民办本科院校;案例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110-03  山西工商学院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当前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状况,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当前已有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围绕“中医健康理念”,培养传统型和中西结合型卓越中医师,经过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并将基础知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传统中医特色与现代教育手段相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将继承中医传统与创新中医思维、发扬中医优势相融合,初步建立起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 卓越中医师;
期刊
[摘 要] 大学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大学课堂组织与管理是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实施者,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特殊地位和角色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课堂组织与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浅述大写课堂存在的一些疾病及形成原因,强调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其角色特点,对教师角色进行多维解读。  [关键词] 教师;角色;课堂组织与管理  [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必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通过耐心、细心、真心地工作,使学生在身心、专业和素质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 实习管理;人性化;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48-03  学生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
期刊
[摘 要] 近年包括法学界、政治学界在内的知识界越来越重视并倡导校方和师生的共同治理。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共同治理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更是因为近年我国大学的内在构成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不同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校内不公平现象突出,学术造假时常出现,现存的许多机制体制阻碍了大学各项事业的进步:凡此种种都意味着大学在治理体制和能力方面正面临诸多新的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情形,校方应该将法治文明的价
期刊
[摘 要]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责任观、弘扬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启迪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延安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超学科视阈下英语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强调在文化多元性和世界连通性的超学科背景下进行学习,消除学科之间的隔阂,注重运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运用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符号系统,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构建意义,提高多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即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具有沟通技巧、思辨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超学科;多元识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