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红实似繁花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a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一种节奏,尽管日子有时是粗犷的,然而若是赶上大时代的脉动,执着追求的脚步依然可以留下时代印记。没有凌厉的棱角,也无须越陌度阡,五年前,天津问津书院在几位“文化志愿者”浅吟低唱的努力下,诞生在清雅绰约的巷肆创意产业园。
  这是一个传承历史的纯民间学术机构。唯其没有强力的背景,也就没有宏大的目标,更不会去追求宏阔的命题。只能通过个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用苦度长夜的智识与坚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乡情、亲情交融起来,为我们生活的这片沃土,提供了成长的精神动力和智慧资源。世界永远会奖励认真付出的人。
  五年间,天津问津书院伴着季节交替,在命运与时间的冲撞中,用自身的系列成绩,记录下诸多的历史瞬间,成功地书写出生命乐章中的响亮音符,进而诠释了书院生命历程的主旋律:千年书院,其命维新。
  五年间,天津问津书院用岁月积淀的智慧和心心相印,找到了自己的恰当位置和生命价值:架构自己的知识空间,让生命显示出内在的独立,而无须用闲情去感受他人的情怀,如此这般,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接纳,才可以把天津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传递出去,同时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五年间,天津问津书院与同仁的共同体味了“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穿越往日的追求,放飞梦想,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生命的长度,在于我们的态度,而我们对周围一切的态度,又决定了我们将会拥有多少未来。通往梦想的路无疑是曲折和漫长的,但毕竟启程了。
  每当收到天津问津书院寄来纸墨飘香的书刊,总会带给我一份值得珍藏的典雅情怀。我们的心需要感动,每一颗感动的心,往往会赋予我们许多美好,而这些美好是要用心去领会的。
  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当年写过一首七律《秋园》,现在读起来感到特别的亲切:“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用“茱萸红实似繁花”这七个字形容五年来的天津问津书院,最恰当不过了。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期待所有关心天津问津书院的人们,通過共同的努力,以宽广的胸襟、恢宏的气度和悠然的心境,面向未来,为今后的日子插上翅膀;在花开的嫣然中,用锦绣文章和绚丽诗篇构建知识空间、打造灵动文化意境,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并持之以恒的道路来。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其他文献
2018年7月19日,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书博会秉持展、销、阅相结合的办展精神,着力将主会场打造成一个汇集中国出版业成果、成就的展销平台。凸显“时代主题”“融合发展”“全民阅读”“现场交易”“科技含量”“知识关爱”“绿色节俭”“展会联运”等亮点。书博会设置一个主会场,五个分会场面向市民优惠售书,并开通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巴士,方便与此间召开的香港书展
期刊
2014年以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承办的“勉学书屋”公益项目,已在湖北省红安县、襄阳市和宜昌市革命老区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里建立了27所“勉学书屋”阅览室,捐赠图书、期刊及电子出版物共380万元码洋。这个项目不仅为革命老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和场地,也为关注老区发展的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搭起了一个公益平台。为了解老区少
期刊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问津”之义为书院命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书院毁于八国联军炮火。问津书院是古代天津建筑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社会影响最广的教育机构。  今天重建的天津问津书院在探索实践中成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公共文化机构,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天津问津书院和河北区
期刊
不知不觉中,天津问津书院已走过了第五个年头。至今,天津问津书院揭牌剪彩仪式的场景,仍深存于我脑海之中。当我从问津学人侯福志先生的博客里知道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应邀为书院揭牌时,我的心为一个文化载体的诞生欢呼雀跃;当看到天津问津书院学者云集,理事长王振良先生气宇轩昂、信心满怀的样子时,我心里又浮过一丝忧虑:从古至今,受传统私塾文化的影响,华夏大地的书院多如牛毛,多数书院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天津问津
期刊
地域文化研究和文化机制的关系是个大题目,是理论文章喜欢涉及的话题,但地域文化理论并没有催生有效的文化机制,而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机制又不能被理论研究者所关注,因此地域文化的实践和研究基本是脱节的。脱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落后于理论,二是实践超越了理论。这里只谈后者。  地域文化需要传承,但传承必须要建立在有效的研究之上,而有效的研究又必须依托一个学术平台来展示和传播。以往的地域文化理论,多着重于研
期刊
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的天津问津书院,如今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2018年4月,天津问津书院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评为全国“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国内学人先后撰文近300篇,对天津问津书院的运作模式和活动实绩进行评介、推广与研究。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最初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号雅雨)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自1978年成立至今40周年了。它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而生,40年来,也是围绕着《中国大百科全书》而发展,而繁荣。2011年,国务院立项,实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忆《中国大百科全书》发展的历史,我还是缘分不浅。第二版立项前,我作为新闻出版署分管出版的图书司司长,曾和百科社的同志一起去国务院秘书局说明工程的意义和我们的要
期刊
近年,陆续收到天津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先生寄赠的《问津文库》和《问津》杂志,如果没有记错,文库已出了将近60种,而杂志也已编印至50期了。每次收到沉甸甸的邮件,心中总不免由衷地赞叹,还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天津这样,依托民间的力量,通过系统地编印系列著述,将其城市的传统文化立体式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扎根于津沽大地,致力于城市文脉的追寻与弘扬。如果留意会发现,在每一本“问津”系列图书的封底都写着一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图片独特属性的考察,论述阅读推广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图片阅读的推广。阅读图片是人类最早的阅读行为,早期人类的文字几乎都是图片,后来才提炼为抽象的字符。阅读图片尤其是阅读图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艺术在素质的提高,决定一个人的雅与俗,也关系到国家的产业转型。同时,图片是人类记载、传输信息的工具,图中有万物,读图容易上瘾。  关键词:出版 阅读 图片  图书、图书,图和书是天然的联系在一起的,是
期刊
最近,一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沪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把课文《打碗碗花》中的“外婆”改成“姥姥”,在网络和微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据说,教材修改者的理由是:“外婆”是方言,而“姥姥”是普通话。姑且不说,这篇经过修改过的《打碗碗花》是不是一篇优质的课文,也不论“外婆”和“姥姥”谁是方言,谁是普通话。先来看看,上海教育出版社对社会作出的回应。  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