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孙素清,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第四届创业之星”“四川省‘双学双赛’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农村优秀人才”“四川省十大创业女性”“四川省博爱之星”“四川十大杰出女性”“首届四川消除贫困奖贡献奖”“四川省统一战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获“第四届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乡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优秀工作者”等称号;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代会代表。
靠借来的300元起步,在起落沉浮24年后,她成为一个有着数十亿身家的女强人:到2009年底,她所领导的集团创造产值50.0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9.77亿元,利税7907万元,出口创汇1283万美元。她,就是“第五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奖者、四川四海集团董事局主席孙素清。
她是一名公交公司的下岗女工,走乡串户收鹅毛3年,挣得第一桶金100多万元
“收鹅毛啊——,收鹅毛啊——,有鹅毛的赶紧拿来卖!”夫妻俩一前一后的吆喝声像一曲特别的交响乐,回荡在山沟里的农家院落……
24年前的冬天,身板结实、年仅26岁的资阳县公交公司售票员孙素清下岗了。这个冬天,对于孙素清来说刻骨铭心的“冷”,这种“冷”不仅是在身上,更是在心上:“好像生活走到了尽头,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出生在资阳县孙家坝的孙素清,在7个姊妹中排行老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素清五六岁就开始在街上拣碳花卖,拣废纸、废铁、废铜卖了给家里买盐巴。
1977年初中毕业,只有17岁的她下乡做了当地末届知青,在资阳知青史上她也是最后一名知青,在资阳县丰裕区迎接乡农村一干就是兩年多,“因为自己身材比较高大,劳动中我都是干的男同志的活——挑粪,每天挣满8个工分。”
1979年12月到1986年12月,孙素清被组织上安排到资阳县公交公司工作。在那7年时间里,她从事的工作“最开始时拉架架车,主要是拉烟,从二级烟站运到火车站,一拉就是两年多。”
孙素清在公交公司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她曾经梦寐以求的卖票工作。但是,只踏踏实实地干了两年,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带给她不少快乐的岗位。“汽车承包给驾驶员了,自己也就下岗了。”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把收购的鹅毛卖到成都的羽绒厂赚了不少钱,这件事启发了孙素清。
一咬牙,孙素清东拼西凑向别人借了300块钱,并赊了一辆100块钱的凤凰牌加重自行车,便和丈夫一起走乡串户收鹅毛。
“1986年底,我背着自己在家缝的白布口袋,口袋放把秤,到乡下去收鹅毛,一天要跑几十公里,很苦啊。”她记不清那时自己有多少次连车带人摔倒在冰冷的水田里、滚到山坡下……
“有一次我们买了别人的假货,拿到成都羽绒厂卖不掉,赔了一千多元,我就坐在羽绒厂的门口哭,看到我哭我老公也哭。”孙素清对当年的场景记忆犹新。
除了艰辛和受骗,也有让孙素清愉快的事。与农户一来二去混熟了,孙素清就和他们商量用赊账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她常常能卖了货再付款,孙素清说她沾了自己和农户都老实厚道的光。
还是她的老实厚道,赢得了成都一家知名羽绒厂的信任,在羽绒市场处于低谷的时候,他们决定大幅削减收购量,但却留下了孙素清独家供货,孙素清靠她的人品为自己赢得了市场。
1996年,孙素清组建资阳市开达羽绒公司,成了全国最早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之一。孙素清作为交响乐的“指挥者”,第一乐章就演奏得有声有色,夫妻靠着吃苦耐劳发了大财,1999年,挣到第一桶金:100多万元。
以超出标的36万元的标价竞标,孙素清成功收购资阳肉联厂,组建四川资阳市四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由于随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资阳市开达羽绒公司鹅毛出口陷入困境,这个时候,时任总经理的孙素清得知了资阳市肉联厂破产拍卖的消息。
孙素清对市场进行认真考察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们每天要吃肉,这个行业应该说就有钱赚的。”
凭借着创办羽绒厂赚得的钱,1999年孙素清以超出标的36万元的标价成功竞得资阳县肉联厂,并投入巨资,将昔日粗放的食品厂改造成为从事生猪收购、屠宰加工、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的现代企业。
摆在她面前的问题却出乎她的意料。此时生猪货源严重短缺,她决定每吨生猪收购价提高600元,一些养猪大户、养猪场纷纷响应,一些生猪经纪人也活跃在城乡为她组织货源。打价格牌的效果立竿见影。
质量让孙素清有了决战市场的勇气。尽管她到处奔波,宣传自己的产品,可是人微言轻,在市场上没有知名度的品牌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她再次使出了价格的杀手锏。
孙素清的做法是:“猪肉质量比别人的要好一些,价格比别人卖低一点,市场不就慢慢起来了吗?大家都争着要我的货了,那时候我就可以卖高价了。”
养殖场、养殖大户签订有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回收的协议,确保了货源供应,由于她收购价格高,对收购质量要求也高。
“病死猪,注水猪一律不准来。”孙素清立下铁的规矩,“我们加工出来如果颜色不好,也不能放在里面,不能坑人,我们做食品工业就是做道德工业。”
2000年至2005年,孙素清因势利导,顺势收购隆昌等8家国有企业。靠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创立了拥有资产过10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10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四川四海集团已发展成为跨地域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我最初当小老板,主要是靠能吃苦,到以后就不是靠能吃苦就能当老板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才能当老板的。”孙素清对记者说。
现在已有大专文凭的孙素清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从南京大学聘请教授做自己的顾问,还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国外学习。
“我们集团公司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以来,使一大批能人志士脱颖而出,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目前公司有专家型技术人才12名,工艺研发人员38名。”孙素清告诉记者。
四川生猪出栏数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四海集团的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同时,还出口香港、澳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伴随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孙素清和四海集团抱回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百余项荣誉,为四海集团贴上了优质标签,为“四海”品牌增加了含金量。集团全力打造的“农业产业化四海模式”的“资阳经验”已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宣传推广。
孙素清,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第四届创业之星”“四川省‘双学双赛’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农村优秀人才”“四川省十大创业女性”“四川省博爱之星”“四川十大杰出女性”“首届四川消除贫困奖贡献奖”“四川省统一战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获“第四届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乡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优秀工作者”等称号;当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代会代表。
靠借来的300元起步,在起落沉浮24年后,她成为一个有着数十亿身家的女强人:到2009年底,她所领导的集团创造产值50.0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9.77亿元,利税7907万元,出口创汇1283万美元。她,就是“第五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奖者、四川四海集团董事局主席孙素清。
她是一名公交公司的下岗女工,走乡串户收鹅毛3年,挣得第一桶金100多万元
“收鹅毛啊——,收鹅毛啊——,有鹅毛的赶紧拿来卖!”夫妻俩一前一后的吆喝声像一曲特别的交响乐,回荡在山沟里的农家院落……
24年前的冬天,身板结实、年仅26岁的资阳县公交公司售票员孙素清下岗了。这个冬天,对于孙素清来说刻骨铭心的“冷”,这种“冷”不仅是在身上,更是在心上:“好像生活走到了尽头,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出生在资阳县孙家坝的孙素清,在7个姊妹中排行老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素清五六岁就开始在街上拣碳花卖,拣废纸、废铁、废铜卖了给家里买盐巴。
1977年初中毕业,只有17岁的她下乡做了当地末届知青,在资阳知青史上她也是最后一名知青,在资阳县丰裕区迎接乡农村一干就是兩年多,“因为自己身材比较高大,劳动中我都是干的男同志的活——挑粪,每天挣满8个工分。”
1979年12月到1986年12月,孙素清被组织上安排到资阳县公交公司工作。在那7年时间里,她从事的工作“最开始时拉架架车,主要是拉烟,从二级烟站运到火车站,一拉就是两年多。”
孙素清在公交公司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她曾经梦寐以求的卖票工作。但是,只踏踏实实地干了两年,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带给她不少快乐的岗位。“汽车承包给驾驶员了,自己也就下岗了。”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把收购的鹅毛卖到成都的羽绒厂赚了不少钱,这件事启发了孙素清。
一咬牙,孙素清东拼西凑向别人借了300块钱,并赊了一辆100块钱的凤凰牌加重自行车,便和丈夫一起走乡串户收鹅毛。
“1986年底,我背着自己在家缝的白布口袋,口袋放把秤,到乡下去收鹅毛,一天要跑几十公里,很苦啊。”她记不清那时自己有多少次连车带人摔倒在冰冷的水田里、滚到山坡下……
“有一次我们买了别人的假货,拿到成都羽绒厂卖不掉,赔了一千多元,我就坐在羽绒厂的门口哭,看到我哭我老公也哭。”孙素清对当年的场景记忆犹新。
除了艰辛和受骗,也有让孙素清愉快的事。与农户一来二去混熟了,孙素清就和他们商量用赊账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她常常能卖了货再付款,孙素清说她沾了自己和农户都老实厚道的光。
还是她的老实厚道,赢得了成都一家知名羽绒厂的信任,在羽绒市场处于低谷的时候,他们决定大幅削减收购量,但却留下了孙素清独家供货,孙素清靠她的人品为自己赢得了市场。
1996年,孙素清组建资阳市开达羽绒公司,成了全国最早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之一。孙素清作为交响乐的“指挥者”,第一乐章就演奏得有声有色,夫妻靠着吃苦耐劳发了大财,1999年,挣到第一桶金:100多万元。
以超出标的36万元的标价竞标,孙素清成功收购资阳肉联厂,组建四川资阳市四海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由于随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资阳市开达羽绒公司鹅毛出口陷入困境,这个时候,时任总经理的孙素清得知了资阳市肉联厂破产拍卖的消息。
孙素清对市场进行认真考察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们每天要吃肉,这个行业应该说就有钱赚的。”
凭借着创办羽绒厂赚得的钱,1999年孙素清以超出标的36万元的标价成功竞得资阳县肉联厂,并投入巨资,将昔日粗放的食品厂改造成为从事生猪收购、屠宰加工、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的现代企业。
摆在她面前的问题却出乎她的意料。此时生猪货源严重短缺,她决定每吨生猪收购价提高600元,一些养猪大户、养猪场纷纷响应,一些生猪经纪人也活跃在城乡为她组织货源。打价格牌的效果立竿见影。
质量让孙素清有了决战市场的勇气。尽管她到处奔波,宣传自己的产品,可是人微言轻,在市场上没有知名度的品牌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她再次使出了价格的杀手锏。
孙素清的做法是:“猪肉质量比别人的要好一些,价格比别人卖低一点,市场不就慢慢起来了吗?大家都争着要我的货了,那时候我就可以卖高价了。”
养殖场、养殖大户签订有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回收的协议,确保了货源供应,由于她收购价格高,对收购质量要求也高。
“病死猪,注水猪一律不准来。”孙素清立下铁的规矩,“我们加工出来如果颜色不好,也不能放在里面,不能坑人,我们做食品工业就是做道德工业。”
2000年至2005年,孙素清因势利导,顺势收购隆昌等8家国有企业。靠着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创立了拥有资产过10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10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四川四海集团已发展成为跨地域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我最初当小老板,主要是靠能吃苦,到以后就不是靠能吃苦就能当老板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才能当老板的。”孙素清对记者说。
现在已有大专文凭的孙素清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从南京大学聘请教授做自己的顾问,还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国外学习。
“我们集团公司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以来,使一大批能人志士脱颖而出,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目前公司有专家型技术人才12名,工艺研发人员38名。”孙素清告诉记者。
四川生猪出栏数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四海集团的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同时,还出口香港、澳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伴随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孙素清和四海集团抱回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百余项荣誉,为四海集团贴上了优质标签,为“四海”品牌增加了含金量。集团全力打造的“农业产业化四海模式”的“资阳经验”已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