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从江芭沙苗族生活方式对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启示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黔东南从江芭沙苗族以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独特朴素的身体活动方式演绎各民族对美的追求用自然健康的外在行为方式,在追求自然、人本的同时追求着现代人身、心和精神的全面健康。本文试图从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探讨生活方式对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启示。
  关键词:少数民族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056-01
  
  一、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概述
  
  生活方式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因此,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自身的生活方式,另40%则取决于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和气候条件。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对人们保持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种理念,1992年WHO发表《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里着重强调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
  
  二、黔东南从江芭沙苗族生活方式对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启示
  
  (一)田野牧歌:现代人苦苦寻觅的精神家园
  岜沙苗寨是黔东南从江县的一个苗族聚集部落,由5个自然寨子组成,全部人口2100多。几千年过去了,依旧是这片山地,岜沙村至今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古树参天,莽莽林海维系了它特立独行的文化:蓄着长长的发髻,住着古朴吊脚木楼,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世代保持着男耕女织自然简朴的田园生活,长满青苔的树皮房顶鳞次栉比,响彻山间的欢歌笑语在炊烟袅袅间散发出历史的沧桑气息。
  数字化的城市,批量生产的、机械打造的生存空间,商业化的景观,在钢筋水泥的现代“战车”上,生命搁浅已久,我们的心灵与自然更加遥远。生命被程式化,思想被格式化;生命的陀螺,被物质利益的长鞭驱逐着。然而生活的本能与生存的需求迫使我穿梭在商业化的喧嚣里,内心却总是渴望着回归于自然的宁静。在岜沙,我们的心灵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得到心灵的平静、祥和。
  (二)我本是树:最自然的生命信仰
  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在世界各国的智者面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都在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时,岜沙人却用一种最自然的方式阐释:“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为他种下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后,村里的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颗长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
  现代人都以求利求享受为人生的核心目标,沉迷于生活享乐之中,人对“生”越依恋,就越无法割舍,因无暇对死作深度思考,在死亡的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困惑,死亡焦虑、受到更强烈的死亡恐惧的煎熬、引发出的现代人更为强烈的、死亡痛苦。岜沙人却用一种最自然、洒脱的方式对待生命,获得了生死的高品质,实现了人类生死两安的最佳境界,实现哲人伊壁鸠鲁“幸福的生存,安祥的死”的“死亡美学”。摆脱了对死亡的精神枷锁,我们的心灵会更轻松,健康。
  (三)明月何曾是两乡:选择与包容
  芭沙人是非常尊重和强调每个人的自我选择的,只是耳濡目染下,孩子们已经在呼吸间选择了岜沙人的方式,他们是以保留自己的传统为骄傲,这种文化的选择却丝毫不影响芭沙人对其他文化的包容与接纳。在岜沙看不到任何对外界文化的向往,羡慕,嫉妒或者是排斥,拒绝,和敌视。他们也在极力适应着生活的变化,在给旅游创造便利条件,在通过旅游改善村民的经济状况。但是他们却波澜不兴的池水般守着这方水土,笑看天下风云之后仍然平和地选择尽量保持以往的生活。既不是固步自封,又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坦然面对,基于尊重的基础上来包容别人。既不矜持,也不虚伪,它崇尚真善美,主张人们通过道德的榜样和理性的努力,最终让人们享受到“君子和而不同”、“草异色而同芳”的自然和谐的芬芳世界的美好。
  我们现代人正在失去尽情欢乐或尽情悲哀的能力,现代人在生命深处,既不会哭也不会笑,但我们发现自己在紧张忙碌地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失去感受和关照的能力的时候,经过静思回对生命产生更高层次的期望,不希望变得支离破碎(日本禅学者阿部正雄),芭沙人的自然淳朴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给现代人一些启示:田野牧歌的朴实生活、生死两安的生命信仰、追求身心与精神的享受和健康的身体活动方式、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灵,才会使人心理健康,并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和意义,在充分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时,获得满意幸福的人生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文生.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心理根源探析 [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5
  [2]陈德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心理建设的作用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2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解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效果,落实能力本位教学原则发挥的作用,老师应稍微脱离课本,采用西方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考核方法、通用能力、课程体系、考核成果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对《社会调查方法》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 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047-01     一、《社会
摘 要:农村贫困大学生是高等学校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的关爱,伴随着经济的贫困,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存在着心理贫困的现象,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应根据其心理贫困形成的原因,采用恰当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 心理贫困 心理脱贫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050-02     据有关统
为了查找二元复合体系影响乳化的相关因素,在室内配制不同二元体系样品,分别进行不同聚合物类型配制的二元体系乳化性、不同表面活性剂类型配制的二元体系乳化性、不同表面活
创办于2004年的宜昌金东方学校,自开办之日起,以“追求卓越,培养高品质的人”为办学理念,把“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当作办学基石,把对学生的后勤服务当作课程来实施,探索服务育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并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针对造成我国当前教育出现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
来到大学入住宿舍是一种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它可能是你一生中唯一能与这样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光--你们有着相同的兴趣、目标和未曾说起过的恐惧.
摘 要:体育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育身”上,更在“育心”上,也就是人格的培养。本文从一堂体育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更好地做好体育课程的德育渗透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055-01     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是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
The essay tends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The theory gains its prominence by studying
通过考试的导向功能,在基础知识考核中设情境,重感受、体验、理解、运用。在能力考核中促进学生探究思想及行为的培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