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广西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140620-5)
  摘要:目的: 探析肠内营养支持(EN)的病人解决喂养不耐受的问题,以提高病人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从2014年元月~ 2014 年10月间,选择经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病50例临床观察研究。给予两种不同的营养配方(膳食纤维营养液和非膳食纤维营养液),分别采取不同的肠内营养注入方法(间歇性推注法和泵持续性输注法)。通过对行肠内营养患者的观察, 观察临床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找出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比较分析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 有些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不适,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不同营养配方表现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别13例次和11例次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产生不耐受现象与疾病相关因素:病人治疗方式、实施肠内营养配方、患者个体差异和空肠置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通过护理干预 , 可以使肠内营养护理流程趋于更加合理化,帮助患者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关键词: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
  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是指通过手术置入空肠造口管 , 提供肠道机体所需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既可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增进危重症及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肠道机能尽快恢复,又能够作为静脉营养支持方式的补充。危重症及胃肠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营养不良,如何保证患者安全、维持良好的营养供给、成为临床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从2014年元月~ 2014 年10月间, 采用两组不同营养配方,分别采取不同的肠内营养注入方法(间歇性推注法和泵持续性输注法)。针对患者发生概率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执行依据和方法,降低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机率,提高病人肠内营养的效果,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元月~ 2014 年10月间,对救治的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疾病患者 , 所有参与对象均提供空肠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本次共50例患者参与 , 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均 >18 周岁,平均年龄 ( 57. 2±12. 6)岁。按随机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存在喂养指征,APACHE 评分>12 [1],排除标准:存在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所有患者胃肠均有一定功能,没有肠炎及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
  1.2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经鼻留置空肠饲管,留置营养管长度为 75~100cm。结合患者的肠鸣音情况来确定开始执行时间。泵速度控制在 20 ~50 ml/h 匀速泵入 EN 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 总热量为 83.6 ~125.5 kJ(20 ~30 kcal) /(kg·d), 定时回抽观察有无胃潴留。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增加速度至 80~100 m l / h。确定全量时 , 要结合患者体重和实际情况计算, 大致为 1500 kcal / d。输液恒温器还应将温度控制在 39℃上下[2]。两组病人均经上述两种不同置管方式持续 EN 支持至少 28 d。所有患者使用鼻胃管。
  1.3 肠内营养物质的应用 采取实施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注入方法(间歇性推注法、泵持续性输注法),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分别为膳食纤维营养液和非膳食纤维营养液。采用肠内营养(EN):营养素可以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经注射器注入从 500 ml/d开始分次注入10-20 ml/h左右, 逐日递增增加到2000ml/d,维持灌入肠内。同时每日注入复合维生素B液 30- 60m l、胃酶合剂 30-60 ml, 10%氯化钾溶液40-50 ml ,分 3次注入肠内。同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加上疾病的痛苦和各种治疗,经胃管内注入吗叮啉、甲氧氯普胺或西沙比利等胃动力药物,缓解肠内营养维持至胃功能恢复。另,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4分组 按随机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均由鼻肠管内泵持续性输注法。两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项目表,从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开始后进行临床观察与记录,以病人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不适为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1.5 方法 从自行设计的观察项目表,比较分析患者出现的可能症状,找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类型,通过对比观察项目和数据结果,降低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机率。对照观察管饲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了各种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并对观察项目和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阐述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类型和概率及其发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营养配方、注入方法等肠内营养的执行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类型和概率,寻找发生的原因,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执行依据和方法。
  1.6观察指标 营养支持治疗开始后2、4周分别留取24 h尿, 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氮平衡 = 摄入氮﹣24 h尿中尿素氮 + 3。每周测电解质1次,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并记录患者的体重,每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变化。每2周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1次。观察2、4周期间有无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不适。
  1.7 统计学方法 营养指标计量资料用t检测,计数资料用x 2检验 。
  2.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18.4 ± 2.3)d。试验组在第 2 - 7天先后有6例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 5例, 腹胀痛 2例等胃肠道不适,经调整营养液温度、浓度、速度及间时间后,很快缓解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综合治疗治愈。对照组在在第 2 - 7天先后发生胃潴留返流的2例、呕吐误吸4例,腹胀等其它胃肠道不适5例,经降低灌注速度、加温后缓解。氮平衡:营养支持前为 -3.19 ±1.08,营养支持 2周后为 1.92±2.50,营养支持 4周后为4.52±2.60,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2、4周后的体重、Hb 、Alb 、TRF检测结果见表(1)。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 2、4周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见表(2)。   表(1)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2、4周后的体重、Hb 、Alb 、TRF检测结果
  表(2)营养支持前、 营养支持 2、4周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
  3.讨论
  实施EN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耐受情况。研究显示:最早进行肠内营养时间为进入的1h内, 最晚者为第7 天 , 在这过程中出现 25 例不耐受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患者为36 % , 大便质稀或出现水样便症状表现多出现在傍晚。腹胀患者为28% , 时而伴随呕吐或腹泻。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严密观察 , 及时做好记录。患者平均进行肠内营养时间为 ( 48.4±32.1) h。结果表明: 25例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耐受性高 , 占比50% ;25例存在不良耐受表现, 占比50% 。可能不同患者由于对EN的耐受性不同,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等各种胃肠道并发症。在 EN使用的2 -7天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频率高出现胃肠不耐受。患者不耐受表现时间为 ( 2.4±1.9) d, 达到最高水平为 72 h 内。两组对照研究,两种 EN方式对病人的营养状况影响不明显。入院 14 d 时,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但 28 d 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的差异并不显著。关于两组病人肠道营养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3.4] 。腹泻、呕吐是空肠置管的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呕吐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经减缓喂食速度或止泻处理, 大多数病人能缓解,应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干预,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否则导致患者的舒适度下降,反复呕吐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试验组腹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腹泻加重肛周皮肤破溃的危险,这些现象都使病人延迟了获得营养目标的时间。为了减轻病人的腹泻,控制喂食速度,经减缓喂食速度或止泻处理, 大多数病人能缓解。根据研究的结果,对于两种肠道营养方式的选择,应用肠内营养为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代谢功能, 利于纠正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加速患者消化功能的恢复,发挥营养支持作用。肠内营养在术后尽早应用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肠功能恢复快; 维持肠黏膜生理功能, 防止胃肠道萎缩;改善门静脉系统血液循环 ,增加胃肠道激素分泌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发现, 患者行肠内营养前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减低( P <0. 05),但术后通过营养支持后2周免疫学指标如 IgA、IgG 、IgM 分别为(1.74±0.32)g/L、(10.24±1.72 )g/L及(6.99±0.24)g/ L 等, 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 < 0 . 05) 。肠道功能恢复平均需( 43. 2±11. 4) h。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供给患者总体耐受性较好, EN使用的2 -7天期间,胃肠道不适虽然较多,经过注意观察,及时调整配方的组成,严格控制膳食的组成和配制方法。同时,熟练掌握输注的正确使用方法,按计划设置营养液输入量、速度,很快缓解恢复正常。虽然较为丰富的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临床实践, 但由于对鼻腔 、 咽喉 、 食道等器官存在异物刺激作用,导致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加强巡视及时识别并排除输液故障,这样引起并发症较少[5]。由此可见,经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是辅助治疗胃癌手术、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瘘、胃瘫及食管癌术后的重要措施,可尽快有效促进残胃机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避免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并克服了肠外营养的部分缺点。空肠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营养支持及时具有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阙呈立 李航 李海潮等机械通气期间腹泻原因的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 5) 292-294.
  [2]高岩 赵鸣雁 安群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 2) 126-127.
  [3]Gomes GF, Pisani J, Macedo ED, et al. The nasogstric feeding tube as a risk factor for aspiration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ol Care, 2003, 3(6) : 327- 333.
  [4]王震龙 汪志明 王金晶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高龄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作用[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 19(6):371- 372,374.
  [5]赵书巧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4)421-422
其他文献
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广泛子宫切除(radical hysterectomy,RH)及盆腔淋巴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包括宫体、宫颈、宫颈旁组织和部分阴道的广泛切除,由于广泛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较广,术后1/3患者并发膀胱、直肠及阴道功能障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术中切断或损伤了支配膀胱和直肠的盆腔自主神经。因该术式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留膀胱植物神经的手术越发受到重视。该文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膝关节镜下复位并内固定治疗的26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关节镜组)和同期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的24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Lysholm评分。结果:内镜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采取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传统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实施传统固定法治疗,观察组20例采取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效果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析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1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68例单纯实施胺碘酮治疗,B组72例实施胺碘酮、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就治疗后半年、一年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一年组间在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两方面比较,B组患者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B组88.89%明显高于A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相关各项检验指标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并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主要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四项血脂检验指标和空腹血糖值、三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人。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服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然后联合每天连续蓝光照射8小时。对观察组的患儿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所收治的9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显微手术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显微手术治疗后,92例患者中有68例效果良好,17例差,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I-II级患者的治疗良好率明显优于III-V级患者(P<0.05);第1次出血患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方法:对临床诊断的外中耳畸形54例(66耳)行HRCT扫描、观察。结果:64耳骨性外耳道闭锁或狭窄;59耳鼓室狭小或闭锁;54耳听骨链发育畸形或缺如;4耳内耳畸形。结论:HRCT能准确显示外中耳畸形的类型、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外中耳;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Abst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外科手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31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气指标。结果: ①在本次研究的31例患者中,其中治愈患者17例、治疗有效患者12例、治疗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93.55%。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的表型与基因型,探讨其耐药性机制。方法: 对我院临床分离的50株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产酶菌对不同抗生素的MIC值,作出表型确证;同时采用PCR技术,用针对SHV、TEM、CTX-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确定ESBL基因型。结果: 60株ESBLs菌株中, 肺炎克雷伯氏菌占38.25%,大肠埃希氏菌49.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