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食”指饮食、食物,“育”指教育、培育、养育;而食育分为两个层次是饮食教育(食物营养、饮食文化传承、饮食礼仪等)和通过食物做教育(食物的“五感体验”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动手能力,促进手眼协调)。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形成于幼儿时期,因为幼儿时期是形成味觉感知、饮食喜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影响终生。所以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开展食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字:幼儿园;小班食育;饮食习惯
“少年强,则中国强”。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的前提,而全民健康的前提就是全体儿童的健康。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6%,严重营养不良患病率为5.36%,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为3.83%,5.95%的儿童超重,8.83%的儿童肥胖。通过对8000多个样本的调查分析可知,3--4岁儿童最容易发生营养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4岁儿童的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74%—13.22%,3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为20.19%-26.44%。所以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开展食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分析
饮食行为是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大众营养知识的匮乏等原因,导致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越来越多。根据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早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餐,特别是学龄人群,早餐缺食率越来越高。而晚上加餐、夜晚进食的行为越来越多。晚间过度进食不仅会造成消化负担,而且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除此之外,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孤食(独自一人进餐)、个食(在与家人就餐时选择与家人不同的食物)、屏食(一边吃饭一边对着电子屏幕)等各种不良饮食习惯日益增多。尤其在健康 饮食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存在。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意味着人们对饮食行为不够重视,对饮食抱着将就、无所谓的态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如儿童喜欢吃零食,而很多小食品包装简陋,很多没有QS标识,未注明卫生许可证号,甚至也没有生产日期,然而由于广告的泛滥使得食品形、色、味的诱惑越来越多,儿童成为厂家营销战争的俘虏,经常食用这些“三无产品”以及有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影响了孩子的饮食习惯,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幼儿园小班食育的意义
在雷切尔·卡森书中提到:“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但是对于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孩子来说,他们与自然连接机会很少,这份对自然的缺失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虽然有着环境的限制,却并未阻挡我们与自然的亲密,食物就是我们搭起这座关系的桥梁。
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在用餐礼仪中学会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德育),在食物造型与拼搭中培养美的艺术(美育),在种植和厨房小能手的帮厨过程中培养独立、劳动、感恩的能力(劳育、体育与爱育)。幼儿通过与食物接触过程中对其进行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饮食教育,同时树立儿童的正确饮食习惯、艺术思维以及人生观念。所以食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可以融合各学科的教育,它的丰富多样性让你和孩子在教与玩的过程中其乐无穷。
三、食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而健康则是幼儿发展的重中之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健康放在首位。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时期如果不重视饮食健康,不仅会损害身体也会对智力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处于成长期的人类大腦、神经纤维、大脑皮质和味觉、嗅觉的认识、识别、判断等能力,都是人类形成饮食选择的基础,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四、幼儿园小班幼儿食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幼儿如同初生的嫩苗,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教育,科学的饮食,适宜的生长环境。然而,人的一生是漫长的,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之中,就需要从小具有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健康管理能力。这都离不开幼儿时期接受良好的食育教育。
有了这样的教育,在他的世界里,有了食物的来历,有了食物贮藏、加工与制作的信息,不管是苹果、梨,还是馒头与大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要用心去珍惜,最终也就有了人与自然衔接的根基。也使幼儿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饮食大道。
中国古人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食育起始于儿童的根性教育,是影响儿童一生的教育。
关键字:幼儿园;小班食育;饮食习惯
“少年强,则中国强”。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的前提,而全民健康的前提就是全体儿童的健康。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6%,严重营养不良患病率为5.36%,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为3.83%,5.95%的儿童超重,8.83%的儿童肥胖。通过对8000多个样本的调查分析可知,3--4岁儿童最容易发生营养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4岁儿童的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74%—13.22%,3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为20.19%-26.44%。所以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开展食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分析
饮食行为是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大众营养知识的匮乏等原因,导致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越来越多。根据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早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餐,特别是学龄人群,早餐缺食率越来越高。而晚上加餐、夜晚进食的行为越来越多。晚间过度进食不仅会造成消化负担,而且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除此之外,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孤食(独自一人进餐)、个食(在与家人就餐时选择与家人不同的食物)、屏食(一边吃饭一边对着电子屏幕)等各种不良饮食习惯日益增多。尤其在健康 饮食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学龄前阶段,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存在。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意味着人们对饮食行为不够重视,对饮食抱着将就、无所谓的态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如儿童喜欢吃零食,而很多小食品包装简陋,很多没有QS标识,未注明卫生许可证号,甚至也没有生产日期,然而由于广告的泛滥使得食品形、色、味的诱惑越来越多,儿童成为厂家营销战争的俘虏,经常食用这些“三无产品”以及有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影响了孩子的饮食习惯,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幼儿园小班食育的意义
在雷切尔·卡森书中提到:“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但是对于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孩子来说,他们与自然连接机会很少,这份对自然的缺失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虽然有着环境的限制,却并未阻挡我们与自然的亲密,食物就是我们搭起这座关系的桥梁。
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来说,在用餐礼仪中学会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德育),在食物造型与拼搭中培养美的艺术(美育),在种植和厨房小能手的帮厨过程中培养独立、劳动、感恩的能力(劳育、体育与爱育)。幼儿通过与食物接触过程中对其进行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饮食教育,同时树立儿童的正确饮食习惯、艺术思维以及人生观念。所以食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可以融合各学科的教育,它的丰富多样性让你和孩子在教与玩的过程中其乐无穷。
三、食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部分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而健康则是幼儿发展的重中之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健康放在首位。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时期如果不重视饮食健康,不仅会损害身体也会对智力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处于成长期的人类大腦、神经纤维、大脑皮质和味觉、嗅觉的认识、识别、判断等能力,都是人类形成饮食选择的基础,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
四、幼儿园小班幼儿食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幼儿如同初生的嫩苗,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教育,科学的饮食,适宜的生长环境。然而,人的一生是漫长的,生活在自然与社会之中,就需要从小具有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健康管理能力。这都离不开幼儿时期接受良好的食育教育。
有了这样的教育,在他的世界里,有了食物的来历,有了食物贮藏、加工与制作的信息,不管是苹果、梨,还是馒头与大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要用心去珍惜,最终也就有了人与自然衔接的根基。也使幼儿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饮食大道。
中国古人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食育起始于儿童的根性教育,是影响儿童一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