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布鲁克林》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2009年发表的作品。小说秉承了托宾一贯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爱尔兰小镇女孩艾丽丝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不顺心的情况下,通过姐姐罗丝的资助和神父弗拉德的帮助,艾丽丝移民美国,在布鲁克林的生活和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时,因姐姐意外去世重返爱尔兰小镇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艾丽丝移民美国的原因,以及重返家乡后沐浴在亲人和朋友的羡慕的目光中的艾丽丝是否去留的内心纠结及最终选择。
【关键词】科尔姆·托宾 艾丽丝 移民 家乡
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1955-)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自1990年发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其中凭借《黑水灯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1999)、《大师》(The Master,2004)《布鲁克林》(Brooklyn,2009)三度入围布克奖。《大师》获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布鲁克林》获得2010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身为爱尔兰人,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托宾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布鲁克林》这部小说是托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创作的,讲述了土生土长的爱尔兰小镇女孩艾丽丝随着爱尔兰移民潮落脚纽约的故事。
艾丽丝和姐姐、妈妈生活在爱尔兰小镇恩尼斯科西,三个哥哥已经去英国打工。姐姐聪明善良,有固定工作,收入不菲,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每天刚下班就会有人来接她去打高尔夫球,是小镇上高尔夫俱乐部之花,颇受妈妈的宠爱。而艾丽丝簿记课程刚刚结束,还没有一份正式工作。小说第一章开头几段的描写,尤其是在楼上起居室的窗前,艾丽丝看着挎着新皮包的姐姐罗丝,迈着轻快的步伐下班回家,衬托出姐妹俩人的差距。作为妹妹,艾丽丝不如姐姐优秀,社交处事更是不会。在与朋友南希参加舞会时,她也不善于表现自己,更不会引起男孩子们的注意了。她的第一份兼职也是在姐姐的推荐下,到杂货铺凯莉小姐的店里工作。凯莉小姐的坏脾气小镇有名,她店里的员工没有一个不害怕的。她挑剔、古怪,说话刻薄,喜欢打听事。尽管如此,艾丽丝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有总比没有好,毕竟,目前她就是什么工作都没有。”母亲和姐姐会很高兴她有份工作了。
这份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荣耀。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艾丽丝在凯莉小姐的苛刻要求下工作如履薄冰,没有自信。她渴望能够像姐姐罗丝一样,自信、优秀,受到母亲的宠爱。罗丝非常疼爱艾丽丝,看出了她的不快乐,明白在小镇上艾丽丝是没有出路的。于是在神父弗拉德的帮助下,姐姐资助艾丽丝移民美国。尽管她离家前忐忑不安,恋恋不舍,为了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艾丽丝踏上了开往美国的客轮。爱尔兰人海外移民大潮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灾荒之后,第二次是战后,第三次则发生在1980年代。艾丽丝这次移民是三次移民大潮中的第二波,當时的爱尔兰正经受着经济保护政策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摆脱这场苦难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对于爱尔兰年轻人来说,去国外打工或移民是最佳选择。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爱尔兰人到海外谋生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初到美国,“身在异乡为异客”自不必说,还要忍受无法言说的思乡之情。每一次读罗丝的来信,艾丽丝都会涕泪交加。孤独、寂寞导致艾丽丝在布鲁克林的工作也不顺利,一度受到主管的责问。幸而神父弗拉德再次帮助艾丽丝进入布鲁克林大学初级会计课的夜班学习,让繁忙冲淡她的乡愁,让知识填补内心的空缺。在每周五的舞会上,艾丽丝认识了意大利移民的儿子托尼,他善良、幽默,家庭成员众多,可以说有一个坚实的家庭后盾。艾丽丝渐渐爱上了托尼,接受了托尼的邀请去他家吃饭。为了避免出丑,艾丽丝特意请同宿舍的女孩教她如何优雅地吃意大利面。
陷入热恋的艾丽丝在布鲁克林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顺心,“她开始发现,周遭的一切是这般美丽,树上的叶子,街上的人,玩耍的孩童,房子里的灯光。她不得不克制自己的笑容,以免街上的人以为她疯了。”就在艾丽丝感觉自己已经融入布鲁克林这个城市的时候,她收到家里的来信,得知姐姐罗丝去世的噩耗。伤痛再一次袭来。没有片刻犹豫,艾丽丝决定回国。走之前,在托尼的坚持下,他们两人注册结婚,成为了法律上的夫妻。回到爱尔兰的艾丽丝给家乡带去了一股新气息,周边的人开始对她刮目相看,都在以一种羡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她。她内心的自信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个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回到故乡的艾丽丝再也不是之前的那个她了。
以前相对冷漠的母亲开始依赖艾丽丝,曾经让艾丽丝羡慕的朋友南希在艾丽丝面前变得不自信了,艾丽丝一直暗恋的磨坊老板的儿子吉姆·法瑞尔开始注意到她,并希望和她进一步交往。从布鲁克林回到爱尔兰的艾丽丝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一直以姐姐罗丝为榜样的艾丽丝终于可以像姐姐一样优秀,坦然接受周边人羡慕的目光,甚至连过路人都很欣赏她。有天清晨,艾丽丝穿着连衣裙,戴着墨镜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对老夫妇。老妇人看到艾丽丝,内心极其羡慕地说到,我喜欢她的风格。重回爱尔兰的艾丽丝,为家乡带去一股清流。因为在布鲁克林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姐姐单位的老板也极其恭敬地请她处理财务工作。艾丽丝再也不是那个受人训斥的女孩了。如同鱼儿游在水里,重返家乡的艾丽丝如沐春风。
如果能够选择舒适安逸,那没人喜欢艰难困苦。艾丽丝也是如此。布鲁克林的艰难,艾丽丝不想再次尝试。那里的人和事,艾丽丝也想渐渐淡忘。托尼接二连三邮寄的信艾丽丝拆都没拆,直接放在抽屉里。艾丽丝内心的天平已经倾向家乡,同时她也在纠结,临行前与托尼注册结婚使她始终与吉姆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是她自己的秘密,她自信在家乡没人知道。
有一天杂货店的女孩,她以前的同事告诉她,凯利小姐请她去一趟。再次与以前的老板相见,艾丽丝昂首挺胸,丝毫不见往日的怯懦。但是凯利小姐毫不留情地揭露她已婚事实的时候,艾丽丝犹如被当头一棒。布鲁克林注册处遇见的爱尔兰人竟然是凯利小姐的亲戚。艾丽丝幡然醒悟,家乡没有变,家乡的人仍旧那么刻薄势利。留在家乡的她要时刻应对这些市井中人。布鲁克林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内心坦荡,没有这些繁杂小事。内心的天平重新摆正。她做出了最后的选择,回到美国、回到自己的丈夫身边。亲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扎根在异乡,异乡便为家乡。丈夫是和自己组建家庭的人,长岛那片广阔的土地才是她未来真正的家之所在。一个人的心安放在自己的家里才真正安心。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哪里便是家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参考文献:
[1]科尔姆·托宾专辑[J].书城,2013(5).
[2](爱尔兰)科尔姆·托宾.柏栎,译.布鲁克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张济春.漂泊中的追梦人——以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布鲁克林》中的成长主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0):82-84.
[4](美国)莱斯利·科芬.艺馨,译.影片《布鲁克林》导演约翰克劳利访谈[J].世界电影,2016(4):181-185.
[5]张剑.真实与虚构.读科尔姆·托宾的新作《布鲁克林》[J].外国文学动态,2010(4):4-6.
【关键词】科尔姆·托宾 艾丽丝 移民 家乡
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1955-)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自1990年发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两个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其中凭借《黑水灯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1999)、《大师》(The Master,2004)《布鲁克林》(Brooklyn,2009)三度入围布克奖。《大师》获2006年度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布鲁克林》获得2010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身为爱尔兰人,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托宾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布鲁克林》这部小说是托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创作的,讲述了土生土长的爱尔兰小镇女孩艾丽丝随着爱尔兰移民潮落脚纽约的故事。
艾丽丝和姐姐、妈妈生活在爱尔兰小镇恩尼斯科西,三个哥哥已经去英国打工。姐姐聪明善良,有固定工作,收入不菲,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每天刚下班就会有人来接她去打高尔夫球,是小镇上高尔夫俱乐部之花,颇受妈妈的宠爱。而艾丽丝簿记课程刚刚结束,还没有一份正式工作。小说第一章开头几段的描写,尤其是在楼上起居室的窗前,艾丽丝看着挎着新皮包的姐姐罗丝,迈着轻快的步伐下班回家,衬托出姐妹俩人的差距。作为妹妹,艾丽丝不如姐姐优秀,社交处事更是不会。在与朋友南希参加舞会时,她也不善于表现自己,更不会引起男孩子们的注意了。她的第一份兼职也是在姐姐的推荐下,到杂货铺凯莉小姐的店里工作。凯莉小姐的坏脾气小镇有名,她店里的员工没有一个不害怕的。她挑剔、古怪,说话刻薄,喜欢打听事。尽管如此,艾丽丝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有总比没有好,毕竟,目前她就是什么工作都没有。”母亲和姐姐会很高兴她有份工作了。
这份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荣耀。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艾丽丝在凯莉小姐的苛刻要求下工作如履薄冰,没有自信。她渴望能够像姐姐罗丝一样,自信、优秀,受到母亲的宠爱。罗丝非常疼爱艾丽丝,看出了她的不快乐,明白在小镇上艾丽丝是没有出路的。于是在神父弗拉德的帮助下,姐姐资助艾丽丝移民美国。尽管她离家前忐忑不安,恋恋不舍,为了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艾丽丝踏上了开往美国的客轮。爱尔兰人海外移民大潮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灾荒之后,第二次是战后,第三次则发生在1980年代。艾丽丝这次移民是三次移民大潮中的第二波,當时的爱尔兰正经受着经济保护政策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摆脱这场苦难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对于爱尔兰年轻人来说,去国外打工或移民是最佳选择。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爱尔兰人到海外谋生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初到美国,“身在异乡为异客”自不必说,还要忍受无法言说的思乡之情。每一次读罗丝的来信,艾丽丝都会涕泪交加。孤独、寂寞导致艾丽丝在布鲁克林的工作也不顺利,一度受到主管的责问。幸而神父弗拉德再次帮助艾丽丝进入布鲁克林大学初级会计课的夜班学习,让繁忙冲淡她的乡愁,让知识填补内心的空缺。在每周五的舞会上,艾丽丝认识了意大利移民的儿子托尼,他善良、幽默,家庭成员众多,可以说有一个坚实的家庭后盾。艾丽丝渐渐爱上了托尼,接受了托尼的邀请去他家吃饭。为了避免出丑,艾丽丝特意请同宿舍的女孩教她如何优雅地吃意大利面。
陷入热恋的艾丽丝在布鲁克林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顺心,“她开始发现,周遭的一切是这般美丽,树上的叶子,街上的人,玩耍的孩童,房子里的灯光。她不得不克制自己的笑容,以免街上的人以为她疯了。”就在艾丽丝感觉自己已经融入布鲁克林这个城市的时候,她收到家里的来信,得知姐姐罗丝去世的噩耗。伤痛再一次袭来。没有片刻犹豫,艾丽丝决定回国。走之前,在托尼的坚持下,他们两人注册结婚,成为了法律上的夫妻。回到爱尔兰的艾丽丝给家乡带去了一股新气息,周边的人开始对她刮目相看,都在以一种羡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她。她内心的自信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个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回到故乡的艾丽丝再也不是之前的那个她了。
以前相对冷漠的母亲开始依赖艾丽丝,曾经让艾丽丝羡慕的朋友南希在艾丽丝面前变得不自信了,艾丽丝一直暗恋的磨坊老板的儿子吉姆·法瑞尔开始注意到她,并希望和她进一步交往。从布鲁克林回到爱尔兰的艾丽丝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一直以姐姐罗丝为榜样的艾丽丝终于可以像姐姐一样优秀,坦然接受周边人羡慕的目光,甚至连过路人都很欣赏她。有天清晨,艾丽丝穿着连衣裙,戴着墨镜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对老夫妇。老妇人看到艾丽丝,内心极其羡慕地说到,我喜欢她的风格。重回爱尔兰的艾丽丝,为家乡带去一股清流。因为在布鲁克林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姐姐单位的老板也极其恭敬地请她处理财务工作。艾丽丝再也不是那个受人训斥的女孩了。如同鱼儿游在水里,重返家乡的艾丽丝如沐春风。
如果能够选择舒适安逸,那没人喜欢艰难困苦。艾丽丝也是如此。布鲁克林的艰难,艾丽丝不想再次尝试。那里的人和事,艾丽丝也想渐渐淡忘。托尼接二连三邮寄的信艾丽丝拆都没拆,直接放在抽屉里。艾丽丝内心的天平已经倾向家乡,同时她也在纠结,临行前与托尼注册结婚使她始终与吉姆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是她自己的秘密,她自信在家乡没人知道。
有一天杂货店的女孩,她以前的同事告诉她,凯利小姐请她去一趟。再次与以前的老板相见,艾丽丝昂首挺胸,丝毫不见往日的怯懦。但是凯利小姐毫不留情地揭露她已婚事实的时候,艾丽丝犹如被当头一棒。布鲁克林注册处遇见的爱尔兰人竟然是凯利小姐的亲戚。艾丽丝幡然醒悟,家乡没有变,家乡的人仍旧那么刻薄势利。留在家乡的她要时刻应对这些市井中人。布鲁克林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内心坦荡,没有这些繁杂小事。内心的天平重新摆正。她做出了最后的选择,回到美国、回到自己的丈夫身边。亲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扎根在异乡,异乡便为家乡。丈夫是和自己组建家庭的人,长岛那片广阔的土地才是她未来真正的家之所在。一个人的心安放在自己的家里才真正安心。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哪里便是家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参考文献:
[1]科尔姆·托宾专辑[J].书城,2013(5).
[2](爱尔兰)科尔姆·托宾.柏栎,译.布鲁克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张济春.漂泊中的追梦人——以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布鲁克林》中的成长主题[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0):82-84.
[4](美国)莱斯利·科芬.艺馨,译.影片《布鲁克林》导演约翰克劳利访谈[J].世界电影,2016(4):181-185.
[5]张剑.真实与虚构.读科尔姆·托宾的新作《布鲁克林》[J].外国文学动态,201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