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过文中的第一个句号了吗?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诚、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文章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纵观全文,文章虽然很长,但是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分量。如果每一句话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分析,那势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执教者在完成这篇文章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全盘考虑,力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切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下面是笔者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教学片段,笔者在备这一节课时,觉得文章的第一句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全文中的分量实在不可小视,再仔细一想,文章第一句话后的第一个标点符号句号更是不可忽视,因此笔者就打算从文章中的第一个标点符号句号切入。
  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就是这样的一个切入,不仅解决了文章的重点,同时也解决了文章的难点。下面就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实录,现呈现出来,希望能够对教授本节课的老师有所启示。
  师:请大家看文章的第一句话:“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老师想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觉得句中的句号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
  生1: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把句号改成叹号。
  师:大家说说看,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齐声):有道理。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那请大家再来说说,他这样改的理由。
  生2:我们知道叹号主要是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他之所以这样改,就是流露出鲁迅先生对东京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2:因为刚才你说过,鲁迅先生在来东京之前,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在南京的所见所闻让他对国人救国救民的思想失去了信心,所以才来到东京。但是,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堕落庸俗的所作所为让他一样感到失望,一样感到厌恶,所以我觉得这个句号完全可以改成叹号。
  师:大家说说,有没有道理?
  生(齐声):有。
  师:大家再想想看,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句号改成什么标点符号?
  生3:老师,根据我对课文的理解,我觉得还可以将这个句号改成冒号。
  师:是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3:我们知道,冒号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引起下文,所以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文章的开头,还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师:那你能再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3:可以。因为文章紧接着这句话之后,就写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也就是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园赏花,一是会馆学舞。所以我觉得这个句子中的句子完全可以改为冒号。
  师:分析得很好。
  生4:老师,我觉得如果真的这么分析的话,我倒觉得把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
  (不少同学提出异议)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4:当然能。我之所以这么改,其实就是把这句话当作一个题目来发问,那就是鲁迅先生为什么来到东京之后,会发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疑问。如果这样来分析的话,我想大家应该不会有异议。
  师:既然这位同学这么分析,我想大家也应该清楚了我们该如何去解答这个题目,谁来试试看?
  生5: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之所以来东京,就是抱着救国救民的热情和希望来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国力日益强盛,按理说来到日本之后,应该能够让他有所触动,有所收获,然而东京的所见所闻,让他大失所望,所以鲁迅先生发出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感慨,一方面概括了鲁迅先生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厌恶之情,另一方面为下文鲁迅先生离开东京去仙台做铺垫。从一个侧面强烈地表达了鲁迅先生浓郁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师:大家觉得他分析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经这么一分析,我倒觉得这位学生帮助我们解决了文章中的许多问题,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我们对这位学生的发言给予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刚才我们对文章第一句话中的句号进行了分析,我發现大家分析得都很不错,分析到这里,你觉得还要不要对第一句话再来进行分析吗?
  生:应该不要了。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6:老师,文章开头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样一个双重否定句,不仅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强烈,更能表达作者浓郁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以及对东京的失望和厌恶之情,同时为下文鲁迅先生离开东京去仙台做铺垫。而这些分析,刚才我们在分析这句话句末的句号时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至于是否需要再去细细分析这一句,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师:大家说说看,这位同学的分析,你们满意吗?
  生:(齐声)满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了引领学生阅读的高度。所以在备课这个环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制定目标,把握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证教学过程中收放有度,活而不乱。唯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彩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笔者之所以把这个实录呈现出来,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好好打磨我们的备课环节,力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旦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
其他文献
人教版教材把《鸿门宴》一文放在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本教材唯一的文言文单元,担负着从初中到高中学习过渡的任务。从能力训练方面看,前后没有明显连续性,教学难度相对比较大。本单元为记叙散文、史传文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分别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三篇选文同样是写史,但叙事手法和艺术特点各不相同。从本单元的导语可以看出单元编写意图,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悉心体会,掌握
期刊
《与朱元思书》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此文篇幅短小,不用典故,但教師在教学时常常感到困难,原因有二:一是文体归属复杂,二是文章内涵复杂。笔者查阅多篇教案后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尤其是教学目标方面,或面面俱到而重点不彰,或浮于表面而难以深入,或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教学目标雷同。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为了纠正《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偏颇,提高教学效率,有
期刊
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犯的错误是一种高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应用这些错误“资源”,开展化错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对知识的正确认知。  一、“试误”视角下的化错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化错策略,首先就要让学生犯错。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尝试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可以针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为学
期刊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识字课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为学生在识字的“黄金时段”通过识字课解决大量识字问题,能为中高年段的阅读与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识字更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但这“重中之重”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还未曾见识到公认权威而科学的教学范例,所以对于识字课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 “丛书”)的整合,我也是摸索着前进。  首先从教材出发,丛书的编
期刊
教育是最复杂的,是心灵与心灵、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学生需要沐浴教师心灵的阳光,教师也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完善自我,重拾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恰好是引领我进行心灵之旅的灯塔,是帮助我找回“失落的勇气”的导师。  读完《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让我鼓起探索优质教学之道的勇气。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我从事这份艰苦但又
期刊
对于特级教师肖培东的书《教育的美好姿态》,起初是被书名所吸引,为封底的一段文字所打动:“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教室里识字读文,春光在窗口等候,微风从走廊掠过;我们在花草云湖的教室里读天读地、读自己,小鸟飞进了我们的书本,小虫子爬成了我们的标点。那随风送来的芳香、绚烂与牧歌,都是我们的篇章;那书声琅琅的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被折成一只只纸船,在青春的吟唱中漂向远方……”然后进入书中,开始了真正的美好之旅。
期刊
“基于绘画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建设”是我校围绕“幸福教育”开展的幸福课程之一。目前,我们已经建构了一年级学生读数学绘本,二、三年级学生做数学绘画日记,四、五年级学生画数学连环画,六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绘本创作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从读数学绘本到自己做绘画日记,再从绘画日记到连
期刊
南昌市第一中学是江西省第一所公办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从1901年建校至今,已经走过117年的风雨征程,先后从这里走出了21位中外院士和无数的精英人士,至今仍弦歌不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是载体,终极目标在育人。为此,学校结合教育变革的大背景,基于上述的现实基础和历史依据,从自主发展、经典传承、文化育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别于
期刊
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语文知识点的多、繁、杂,随便翻开一篇课文,都可以发现每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的内容,涵盖很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执教者实施教学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学情的特点,选择其教学的切入点,这样可以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不是先阅读文本,更加谈不上去寻找文本阅读教学的切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广大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具备了充分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实施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现。而在实施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文本解读的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本解读切入的美学意义  毋庸置疑,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文本解读的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