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力在立体构成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新时期重要任务,是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也是知识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基础教学中的立体构成,就要针对种种弊端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力 立体构成 教学
  
   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对设计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市场呼唤富有创造力的设计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院校的实际,脚踏实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起并称为“三大构成”。“构成”的概念与“基础造型”相同,重点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在无数次反复积累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育成。由此可见,构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为基本原则的。
  
  1 立体构成课堂教学的弊端表现
  
  中国的设计教育与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教育差距很大,虽然也作了一些改革,但力度不够大,造成设计千篇一律、方法单调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在立体构成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1 教学内容的片面性。作为设计基础的立体构成教学,其内容应该包括:创作观念的学习;方法论地学习;构成原理、构成法则的学习;技术技能的学习。在现在的立体构成教学中,对于构成原理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在这一节掌握得比较好;对于构成史的学习只是介绍性的学习,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能由于时间的限制,甚至去掉了对这一项内容的学习;对各项技术、技能的学习由于条件的限制则完全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没有系统的正规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加强;而对于方法论的学习这一重要环节,许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立体构成教学其实在真正意义上来说就是方法的教学,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使得我们的立体构成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综合、系统的培养。
  1.2 教学方法上重技能轻创意。在我们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程式化、刻板化问题。在立体构成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然后是布置大量的命题作业练习,往往就是几个点、线、面的构成练习,有时甚至还是大量的折纸训练。在对材料的研究中,有些教师把视线仅仅局限在对于纸质材料的单一研究上,其理由竟然是这种材料价格便宜又很常见。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大量的训练及研究材料的单一性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天性与创新精神。构成课是认识课不是技法课,这是个必须明确的教学概念。包豪斯教学早就明确提出了“感知的教育”这个课题,它强调一切从零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要真正提高审美能力重在用心去理解和思考,而不在于技巧的重复和堆砌。
  1.3 教学上重教不重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中,长期存在重教不重学的传统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矛盾同一体,按照矛盾的观点,事物矛盾的两方面必然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立体构成课堂教学中,老师占有了主要角色,讲的东西太多,使教学成了灌入式的教育,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 面对种种弊端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2.1 树立创造性课堂教育的教育观念。构成教育的重点,在于方法的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创造型思维方法教学,训练学生严密地的思考程序与灵活的构想方法,通过审美判断力教学,引导学生对文化、风格的综合性分析与思考;通过构成方法与实践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造型原理与制作技巧,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体验与实践,开拓和扩展现代艺术于设计的综合型人才。
  2.2 知识概念的重新认识。广义地说,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发现和感悟所得到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总和,也是人类认识的结晶。知识的内涵十分丰富也十分复杂。既有可以用文字符号编码的知识,也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在我们的立体构成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的主要媒体是教材。教材的选用关系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系到要科学地总结过去,系统地规范现在,开放地迎接未来。因此,选用好的教材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之一。
  
  3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上学是为了求知,求知应有教师传授,学习就是继承知识、积累知识和储存知识。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盛装知识的容器。事实上,学生是能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能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无穷的潜力可以发掘,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可以使自己积极主动地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以确认每个学生的主体行为为前提,每个学生实现了智力发展上的突破,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会不断涌现。
  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是根据这个目的而采用的。从理论讲授、客体分析、史实风格、案例详解到构思方案快速表达法的训练、深入刻画的练习;从课堂讨论、方案作品讲评到学生互评、自学辅导等方式,都贯穿着一个原则,尽可能创造条件,以启发式、提问式、辨析式、讨论式、反思式、变异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实行课题教学,课题的设置由浅入深、有小到大,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各种思维方法、构成方法与表现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 改变旧的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是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艺术设计教育历来以“结果性”评价体系为重点。结果评价多发生在课程结束时,是教师对学生整个作业的评价。这种评价通常会以教师给学生一个成绩的方式进行,可能是一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对作品优劣的讨论。这种评价具有书面性、稳定性,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还包含了对学生努力程度、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价。
  在立体构成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大胆反复的尝试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体验胜利,树立信心,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内动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或强项,创设完全舒适的心理环境,为他们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新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也是知识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立足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 孙葛.装饰.对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如何展开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其他文献
1 温故启新式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
期刊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利用好每一堂课,尽量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但是,语文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费时多、效率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的义务。本文试从
期刊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明确地给予直觉思维应有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角度、多层次、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直觉思维     新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原大纲中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为“思维能力”,
期刊
在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
期刊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    1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1 把握渗透课。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
期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期刊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三国时代魏国的曹遇,曾有人要跟他学,他不肯教,还说:“必当先读百遍,而义自见”。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些都道出了“读”的重要作用。  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从教授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主导,课外阅读是补充;就效果来看,课堂教学是热身,课外阅读却是实践。就现在的教学状况来看,课文阅读教学以精读的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可是,对于占据阅读半壁江山的课外阅读,其指导和训练却显得十分疲软无力,形成了“一手软、一手硬”的被动局面!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正确认识二者的
期刊
【摘 要】 培养硫酸铜晶体是一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直以来都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做实验,但实验效果不是很好,获得的硫酸铜晶体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实验期望。本节探究性试验课对传统硫酸铜晶体的制取做了小小的改变,获得令人惊喜的改变,实验结果令学生和教师满意。  【关键词】 培养 硫酸铜晶体 饱和 经济     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组织学生上好实验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谁都不会掉以轻心
期刊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地图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经常提到上课要“左图右书”,但是很多同学,最头疼的就是读图。考试失分过多,导致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到底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直观、现象的教学媒体。在地理空间信息的传递上,地图具有语言和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使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教学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