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我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感悟课堂
  
  新课程的号角已经奏响,我们应该投身其中,不做道貌岸然的“教书匠”。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也容不得教师固步自封,而应居安思危,不断拓新。今天的我们是那些多才多艺,才思敏捷的学生的引路人,唯有我们自己高屋建瓴,博闻强记,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
  正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践行着光荣而任重道远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从优秀教师们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上,我真切地感觉受到了时代前进的气息,耳濡目染了教学中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巨大作用,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下面本人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把语文还给语文”,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这是顾老对课堂教学层面语文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予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溶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如何既从实际出发点,尊重教学规律,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做好新课程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好新世纪祖国的花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子,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上至高中下至小学,作文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于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尽管从一学语文开始,就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能力以及片断练习,但是真的开始一篇完整的作文写作,对老师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公式,也没有什么简易办法,对于十来岁的小学生,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总结我这十来年的小学作
期刊
语文是人们生活的工具,只有掌握这个工具,才能在生活中应付自如。然而,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师生都跟着试题这根指挥棒转的现象很普遍。陷入这个怪圈,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现根据自己的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此问题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思想内涵的理解及审美能力    文以载道,语文学课具有思想性的特点,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颇使人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或是觉得作文是兔子尾巴——不长,或是认为作文前言不搭后语,没有条理,中心不明,甚至于在一份考卷上竟是白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把写作文看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造成这种让学生打不开思路的原因,我认为就是学生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人作文习作的起始阶段。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人作文习作的殿堂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大胆的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
期刊
【摘要】课改以来,多元解读已成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成为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同时又带来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文本,给予适时引导;拓展文本,开掘思维深度。  【关键词】文本;多元解读;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期刊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来说,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所特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情感,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凝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等丰富的审美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个问题是—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构成了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一
期刊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
期刊
我校是城乡结合型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注定了学生状况参差不齐,由于近年来学困生人数有增无减,于是,对于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学困生对策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能够让学困生尽快摆脱学困的困扰,走向快乐学习成长的轨道,我特意做了此项调查研究。现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我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座谈家访、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分类方法,从100名学困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现状等方面进行全
期刊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要面对传统教学,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一、知人读诗鉴赏法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