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导学案” 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学案”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思考和开展其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导学案”在编写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 导学案 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学校推行“导学案”教学策略,实现了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借助“导学案”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紧扣三维目标,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上课前,老师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自主合作学习,上课时老师以“导学案”作为检查和点拨的平台,以学定教。这样,课堂真正成了“学堂”而不是“讲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导学案”担任了重要的引领者的身份,让学生从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寻找到了一条学习的捷径,在“导学”中提高了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谈谈在“导学案”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学案”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在设计、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找到导学案与教材的衔接点、补充点,使导学案与课本有机结合。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既保证学困生“吃饱”,又保证学优生“吃好”;编写学案要以“学”为中心预设,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要蹲下身子,将自己还原为“学生”角色,进行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研究教材,然后思考、设计学生怎样学,思考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设计成相应的导学案。
  以往学生的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学习起来感觉吃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也只是草草地把课文看一两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分层次的预习,通过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掌握基础知识,为上课做必要的资料准备,在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这样,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学生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困惑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种教学活动,注重学法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预习任务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概括作者行踪顺序的词语。因为学生通过前面的《巴东三峡》、《周庄水韵》等课文的学习,已经具备找出表明行踪顺序词语的能力,课前完全能做好同类课文的预习,学生对文章运用移步换景这一游记散文常用写作方法更有感悟。有了导学案,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导学案”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案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明确,而学生印象不深。在导学案中学生首先看到的是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且在学习时可以随时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满堂灌”,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没有针对性。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学习目标,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展示,教师只起到点拨作用。教师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思维的引导上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独立见解等。例如:教学《背影》时,我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发现许多同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如有同学提出:“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的孙子,那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有同学提出:买橘子那么辛苦,作者为什么不亲自买呢?……这些同学能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看法,并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能大大提高课堂听课质量。在教学中,我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思考,并且有意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与交流,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有成就感。
  运用“导学案”教学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探究新知识、完成新课练习。他们的解题方法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但是一定是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试想,学生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自学能力能不提高吗?学生学会了自学,将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践,绝大部分学生已适应了新的学习方法,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不再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特别是部分后进生,实行捆绑式的小组评价后,从消极的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对简单的问题)发言。“导学案”教学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了学习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导学案”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思考和开展其他语文活动。
  以前在教学法时,学生至少要准备两本本子:一本是课堂笔记本,把老师上课讲的重要知识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本是作业本。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学生往往还会买各种复习资料,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导促学”的“导学案”教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备课组合理分工,分头写作草案,再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讨论研究定稿。教学时,教师将精心编写好的导学案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自主预习:带着导学案上的问题看书,画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对教材有初步的理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落实低起点、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要求,减少了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开展其他语文活动。如语文版七年级(上)的《期行》一文的导学案可以设计成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停顿;三是读出故事;四是读出语气;五是读出性格。这样设计,以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读”串起整个课堂,有效避免了学生以做练习为主的活动,而是以读促思,以读促品,将文言文读出了趣味,在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古文的能力。利用时间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获取情感体验。
  有了导学案,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导学案,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订正笔记栏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他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
  导学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导学案”密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师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改革,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1)导学案的编制问题。要保证导学案的质量,导学案设计要体现“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导学案编写应该是课时型的,要把握好每个课时的容量,让学生觉得好用、喜欢用,并形成体系,不能简单地将“导学案”编写成练习卷,编写时也不能面面俱到;要在研究学情、整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成为生本化的教材;问题设计一定要具体化,来源课本但略高于课本,便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2)导学案的使用问题。要做好课前检查和课后抽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交流对比,相互借鉴,让那些不认真做的学生认真起来,让那些不会应用导学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价值。同时,还要适度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感到不认真预习不行,不认真复习、不认真做作业也不行。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导学案”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以导学案为载体,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在处理好导与学、自主与合作、点拨与联系的关系中,正在不断实践中探索着。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出,充分说明课程游戏化在今后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全国各地幼儿园都响应号召,各类关于课题游戏化的研究正如火
摘 要: 通过翻阅资料浏览互联网发现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是独立、是有个性特长的个体,教育的本质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种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学校运作的每个方面。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能力,学校的一切中心围绕的是学生的利益和需要。  关键词: 中国教育 美国教育 应试教育  1.前沿  教育可以用来培养极权主义,也可用来促进民主;教育可以用来解放心灵和鼓励探索及创
摘 要: 贝克特的小说代表作《马龙之死》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有明显的贝氏标签,马龙在弥留之际的语言排泄建构的精神空间变成了后现代人类生活孤独和无聊。  关键词: 《马龙之死》 人物独白 精神空间  荒诞主义代表作家贝克特一生都崇尚独处,他曾说:“独处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我常常深陷于那种友好的黑暗中……”[1]他的作品通过人物独白体现当代人“孤独”的境地,本文以他的小说《马龙之死》为例,解读人物独白表现
摘 要: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简称,从2003年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供不应求”,早已悄然成为澳大利亚留学的主流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TAFE的定义及其教育教学的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澳大利亚 TAFE 技术与继续教育 特点 启示  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作为主要目的国之一,澳大利
分析了我国信息用户的信息意识现状,力图从用户的信息意识方面挖掘出振兴、发展我国信息业的潜力;提出了用户信息意识向意志行为发展的理论问题。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摘 要: 在当前高中教育模式中,语文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对高中语文的深度阅读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高中语文学习之中。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深度阅读 探索实践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心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供教学用的教学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指向和参照,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应该有一个重新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理
摘 要: 阅读教学处理教材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可根据课文不同特点,从其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内容丰富处、手法巧妙处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挖掘。其原则是口子要小,角度要巧。  关键词: 教材处理 感知 突破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
素质教育从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个性教育,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从终极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又是创造教育、全人教育。语文活动课以此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提高质量的突破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形成的。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主观阅读,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因此,在阅读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语文教师重在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探索问题,读出有个性的新颖见解。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