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爱看漫画就不读经典,怎么办?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城市东昌府区硕硕妈问“最家长”:我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他平时特别爱看漫画书,我也给他买了不少。因为我觉得漫画书也是书,看书是好事。但是,最近我渐渐担忧起来,因为他只看漫画,我给他买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他连碰都不碰,还跟我说他对这些书一点也不感兴趣,甚至拿这些书太厚当理由,拒绝看。这该怎么办呢?读书的意义——会读书是最大的竞争力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磨练性格、修炼气质……从“功利”的角度讲,读书有太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读书可以让孩子不断地学到知识,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让孩子们即使脱离了学校、老师及家长的督促,仍可以拥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无论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孩子爱读书、肯读书、读好书,他就获得了不断提升的秘笈,获得永不湮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力。
  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是主食
  漫画或某些靠商业运作包装起来的明星作家的著作,不用太动脑筋就可轻松读完,给孩子带来娱乐和刺激,就像冰激凌。适当读一些是可以的,但冰激凌吃多了会闹肚子、会营养不良。冰激凌不能替代主食,漫画也不能代替经典。经典作品不是简单的叙述,它们是带着生命的体验来写的,它会燃烧孩子,调动孩子,感动孩子。孩子也会调动自己的想像力来理解作品,理解生活,理解人生。有人说经典只适合中年人读,但我认为,年龄不同,心得不同。孩子们不能光读漫画等水分多的流行读物,流畅的东西往往缺乏“阅读摩擦力”,阅读就是需要停下来“思想爬坡”,阅读的作用之一也是“练脑”,打磨思维能力。
  怎么读经典——小孩子读简本也可以
  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留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精华,但由于时代、文化的隔膜,小孩子不喜欢是天然的也是正常的。其实,读什么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一般小学三四年级,孩子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也进入一个阅读兴趣的高峰,所以,在这个阶段,当然,最好是在这之前,就应该培养孩子阅读的性情。比如,婴幼儿时期,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比如绘本,尤其是有故事的绘本最好。经典著作,有专门针对小孩子的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有幼儿版也有少年版,都可以买来看。到了初中,就可以让孩子接触原版的经典。总之,不管读什么书,都比看动画片好。
  从网上读可以吗——还是读纸质的吧
  网上阅读太伤眼睛,容易引发身体不适,孩子又管不住自己,一会刷刷微博、聊聊QQ,特别不容易集中精力,思维容易碎片化。而且,纸面阅读会让孩子放慢生活脚步,停止忙乱,让孩子从头到尾坚持读一本完整的书,对性子也是一种磨练,也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怎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家长爱读书即可
  很简单,家长爱读书即可,潜移默化比唠唠叨叨好。生日时,送孩子一本家长在扉页签上祝福的书;周末时,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网上购物时,为孩子选几本书。
  别限制孩子看闲书——闲书可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孩很可怜,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多少时间读课本以外的“闲书”。其实,读闲书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读闲书的学生,思想会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比较高,不仅考试能名列前茅,思维能力也不会浅层化和碎片化。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小孩子坚持每天写300个字
  读完书,总是有感慨,总是有思索,停下来思考,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每天用3~5句话,200~300个字写下自己发现的问题、想不通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不要评判孩子写得像不像文章,只要是孩子自己的观点、想法就行。这样,阅读与写作才能有机结合,把厚书读成薄书,找到分析问题的视角。这对以后的考试、工作中的各种分析、表达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是很有益处的。这样下来,孩子长大后获得幸福感的几率会更大。
其他文献
香港限购奶粉的新闻一出,立刻成为热点,我用此文探讨中国社会对奶粉的“非理性需求”。  1、国内说的“奶粉”通常指营养成分经过调整的“配方奶粉”,跟把牛奶干燥得到的“普通奶粉”完全是不同的食品。  2、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追求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第二,但已足够好”,是唯一可以替代母乳的婴儿食品。母乳喂养的父母不必有优越感,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而不得不采用配方奶的父母也不必感到内疚或有
期刊
案例1中,“孩子晚上总做噩梦,时常惊醒。出事后,也不敢外出了”,这是孩子遭受性侵后的心理症状。孩子在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后,会十分害怕,因此,入睡困难,连续做噩梦。  案例2中,孩子一般不会告诉大人发生了什么,而会以学习急剧退步或厌学、辍学等症状出现。荣荣的妈妈及时发现,并报警,避免了孩子进一步遭受伤害。  案例3中,孩子出事后,会逃避别人的询问,别人一问,就说没事。而如果父母又忽略孩子的表现和感受,
期刊
女儿上二年级,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也很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回到家总是先写作业再玩,从来不用督促,家人、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前不久,学校举办开放日,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就是这次听课,让我发现了女儿的问题。每次老师提问时,同学们很快就举手了,可是我女儿每次都会比同学慢半拍。她解释说老师一提问她就会想出好几种可能,然后从中权衡再选出一个,这样才不会出错。后来,我发现女儿无论做什么决定,总是
期刊
我身边不少妈妈在孩子几个月时就带着出门旅游了,我虽然佩服却不敢尝试,生怕打乱了孩子的作息,或者因接触人多导致抵抗力下降。直到最近我家果果快过2岁生日,我们才平生第一次带他去了北戴河(我家在北京)。“就把这次出行当做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吧。”我跟果爸说。于是这一去就呆了6天。阳光、沙滩,海浪、森林……这一切尽管平凡,但在孩子眼里充满新奇,大自然的独特魅力给了孩子太多的惊喜。  自驾车还是火车  短途出
期刊
曾经参加过一个航海成长营,第一天晚上,睡前,我从房间里出来,看到宁宁妈正要转身进屋,她看到我说:我不能过去,过去就坏了。我顺势看去,发现工作人员正在天台的拐角处和宁宁说着什么。  于是我走过去。很快了解了原委:六岁的宁宁在家里要么是和妈妈睡,要么是和阿姨睡,从来没有一个人和陌生人睡过。而成长营的要求是,大营员(父母们)和小营员要分开睡。显然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冲突。  在我来之前,已经先后有两名工作人
期刊
我的女儿4岁,很聪明,很懂事,但遇见生人总是有点害羞。若在院子里遇见相熟的人,怎么让她打招呼她也不肯,直往我身后躲。在家里能背很多儿歌和古诗,在外人面前一句也不肯背。有一次幼儿园演节目,排练时一切正常,到了上台的时候,她说什么也不上,老师和小朋友都来劝她,我也走上前鼓励她,想不到越劝她越往后出溜,最后竟哇哇大哭。对此我们非常着急,会更注意观察她的表现。有时也鼓励她向别的小朋友学习,比如“你看,比你
期刊
孩子小的时候为了喂奶方便及心理安抚,需要跟父母睡在一起,断奶之后应该让孩子逐步适应自己睡。隐私的边界从孩子跟父母分开睡起就要逐步建立。父母要尊重他的空间,这样他才会尊重你的空间,因为他在模仿你。  帮助孩子建立隐私空间的意识,并非用嘴告诉他,他就能明白,而是需要让他有亲身的体验。一个很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建立一个私密的空间,父母可以买那种现成的室内小帐篷,也可以自己动手,用小架子和布帘子给孩子搭建出一
期刊
“暑假的第一天,我被绑架了。”《我被爸爸绑架了》一书就是这样开始的。“绑架犯”是叙述者小春的爸爸。小春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妈妈用各种谎言掩饰夫妻已经分开的现实。“只有每天见面的人才谈得上‘喜欢’还是‘不喜欢’。我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喜不喜欢爸爸。” 而到了故事的最后,爸爸“在我眼里却不可思议地散发出光芒,仿佛被金色胶囊包裹着。”  这是一个成长和亲子关系的故事。作者为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角田光代。此书曾
期刊
孩子转学转到没学可转  小浩是个18岁男孩,父亲是刑警,母亲开服装店,他不肯上学,已在家待了一年了。仔细了解小浩的经历,还真是比较奇特:小学转了5次学,初中转了4次,到高中,没几所中学可转了,索性待家里不肯上学了,他认为上学没用,天天待家里读《论语》。  小浩跟父亲长得很像,身高也差不多,只是瘦两圈,上唇已经长出了细细的绒毛,从外表看,已接近一个发育良好的成年人,坐在我面前的沙发上一言不发。  我
期刊
出差两天+周末两天,桌上的金钱草快挺不住了,但依然还坚持着,擎着状如荷叶的小伞。  心情好的话,会赶紧接水浇灌;心情不好的话……  为什么情绪低落?编辑部一行这几个月连续去了几个地方读者座谈,自然,场面是热烈地,反响是很好地,家长们感谢着《最家长》——我们,在某个时刻也觉得工作好有价值感。  可是,每次都是在道别完毕,人走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会有面带难色的妈妈慢慢地靠近我们,避开人群,与我们深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