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课堂上的美丽风景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以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在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教学过程中,能为课堂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师掌探课堂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多媒体教学已被大部分教师认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效度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由于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写的内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名胜;有一些来源于革命年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因此,引多媒体进课堂,将形、色、味、动感性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出来,能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没有到过那儿,对文中描写插入云霄的雪峰,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飞溅、错落的瀑布以及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就无法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于是,课前我制作了一段九寨沟的录像,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专注地看着,还不时发出惊叹,接下来学生们就很专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景,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力很强的复杂劳动,它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过程,以和谐共融的形式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思考、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挥个性创造力。
  如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抓住“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似惊涛拍打岸滩……”这段话,设计这样的教学:“同学们想不想欣赏这百鸟争鸣的情景?那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好吗?”媒体播放声音,学生沉浸在其中。音乐慢慢停了,可学生的思绪仍停留在那热闹的刺槐林中,我趁势发问:“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仿佛听到了万马奔腾时发出的巨响。” “我仿佛来到大海边,听到汹涌的波涛在狂风中怒吼。” “我仿佛听到一个几百人的交响乐团在演奏那雄伟磅礴的交响乐!”……多层次、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到课文所展现的情景,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创造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现代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培养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将看不到、摸不到、说不清的知识再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的结合。
  学生学习时紧紧抓住母亲—父亲—女儿三人捐献眼角膜时琳达由悲痛到理解进而高兴自豪的不同心理感受,理解体会到琳达一家,为他人分忧,自愿捐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器官的高尚情操,并认识到为他人献上一份爱心,不分地域、国界和种族,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受到一次爱心献他人的思想教育,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机与教师的交流。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自悟自得。在课堂上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热烈交流、踊跃发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降低教学难度,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较强的视听刺激作用,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情感,加深文本体验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应注意以文激情,以情感人,加强人文情感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生动感人的课文。但是,教材编写是以文字为主,适当配上一些插图,缺少真实的情境渲染,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及生活时代的不同,对文章中情、境的体验不够深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动画或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怀念、歌颂我国杰出领导人邓小平的课文,文章语言文字生动感人。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加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感悟能力比较弱,所以对文章所描写的场面不能深切地感受。为了缩短时间的差距,将历史再次展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目睹这段难忘的历史。悲壮的音乐声中,飞机缓缓地飞行,波涛汹涌,海风呼啸,学生们的心也在跟着哭泣。简单的一段录像,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拉近了伟人和百姓的感情。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邓小平爷爷,对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不够了解,但从全国人民对邓爷爷的尊敬与爱戴中,从全国人民的深切怀念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邓爷爷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邓爷爷的光辉形象也就深深印在他们的心中。
  六、巧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信息量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课堂教学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认识除课本知识之外的相关知识。众所周知,因特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信息的获取、收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和所需要的内容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外,我们还将此课件放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件中其他的相关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有效地增加了信息量。
  七、巧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科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可见,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又是美的对象,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创建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而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其融合的程度,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在气势雄伟的画面和雄浑磅礴的音乐中,加深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对祖国母亲的赞美,让语言文字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海洋的有关资料,深入地了解海洋的奥秘,从而了解为什么人们把海洋称做人类21世纪的希望,让学生在对自然知识的了解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八、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求异思维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换个步伐前进” “换个角度思考”,为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提供足够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化环境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现实学习的独特优势,把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引进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改进语文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在制作与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努力克服其中的缺陷,扬长避短,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适度实用,灵活机动,争取达到最佳使用效率与效果。但在教学中要始终牢记信息技术是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它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宗旨。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和语文课堂完美结合,成为语文课堂上的美丽风景。
其他文献
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玩具、电脑、电视远比文字对学生更有诱惑力,要让学生把书捧起,首先就需要老师在读前“诱惑”,使其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孩子把课外书籍捧起,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执教《螳螂捕蝉》时,为追求有效教学,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作了取舍和富于创造性的重组,将教学设计为三大板块进行,这些板块既是相对独立的故事“细件”,又是一个个富于张力的讨论话题。    第一板块:与“螳螂
诗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因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冀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篇文章的一个关键词,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体验”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现了阅读中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的本质,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堂肢解课文过分理性的诟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教材的情感,挖掘人文内涵。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课堂的体验教学环节,还存在过于肤浅的现象。这让人不觉感叹:体验
活力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体的密钥,神圣且无法剥夺。它是一种精灵,如果不加引导控制,不仅会浪费生命,还会像一朵黄花般无序疯长,祸害周围。我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提升成长的内驱力,努力培养个性张扬、心态阳光、乐于创造的学生群体。下面结合实际谈谈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严格课程实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旺盛期,热情无限,精力无穷,对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我们也发现,年级越高,厌学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教师如何相机适时引导,恰到好处地将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学习的要点紧密结合起来,这一定要建立在课本研读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设计出智慧型的课堂。  
Maria Grazia Chiuri(中)与14套中的6套特别为上海的秀制作的新设计。Coloco工作室创始人之一NicolasBonnenfant,其工作室与Dior携手打造了这场关注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春夏秀场。Coloco工作室创始人之一NicolasBonnenfant,其工作室與Dior携手打造了这场关注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春夏秀场。  最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Di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创新拓展教材资源,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和《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买椟还珠》等,这些文章故事性极强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堂上学生通过与老师、同伴的对话,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质疑与创新,从而营造轻松愉悦有效的数学课堂。现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浅析如下。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角”,这为学生的学习感知,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空间。学生提前认识和接触量角器,对此已有了模糊的感性认识,这为他们直观地观察、实践与探索作了一定的准备。 
浓郁的源头  Alex Do Corte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出生长大,父亲来自委内瑞拉,母亲是美国人,两人在河对岸的费城相识。八岁前,Alex DaCorte在父亲的家乡生活过一段时间,南美人民对明亮迷幻的色彩、旋转的表面、对生与死的欢庆,无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丁美洲文化有一种特定的装饰主题,它激励着我。就像亡灵节的气氛,还有那些浮华的真人大小饰有许多亮片的皮纳塔。”  在Alex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