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基于菏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对菏泽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菏泽市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进行研究,对菏泽市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建议,从而提高菏泽市的竞争力,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实现山东省域内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进而提高山东省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调整 就业政策
  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劳动力的配置结构会对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式和变动方向产生影响。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之一。在菏泽市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对于制定和实施促进菏泽市就业结构合理化的政策措施及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菏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菏泽市产业结构的纵向分析。从2003年到2011年菏泽市各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来看,2003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之比为40∶35.7∶24.3,到2011年调整为15.5∶53.7∶30.8。其中,第一产业下降的速度较快,下降了2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2011上升到53.7%,增加了十几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但产值比重逐年增加,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从2003年的24.3%增加到2011年的30.8%。
  菏泽市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菏泽市与山东省其他城市各产业产值比重相比较来看,菏泽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菏泽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2011年下降到15.5%。但是在2011年,全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1%,山东省为8.7%,很显然,菏泽市第一产业的产值偏大。2010年菏泽市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为52.9%,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从全省范围来看,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只超过济南、青岛、临沂三市。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来看,菏泽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全省最低,发展水平最低,阻碍了第三产业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和创造就业机会。
  菏泽市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2003年以来菏泽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情况看,可以发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总体处于下降状态,比值从2003年58%下降到2011年42.9%,在三大产业中就业人数变动最大,意味着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流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从2003年14.9%上升到24.4%,比值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偏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平稳缓慢上升,从2003年到2011年增加了5.6%,在三大产业就业人数中变动幅度最小。
  菏泽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在“十一五”时期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2010年,菏泽市农村从业人员总数为398.55万人,农村一、二、三产从业人员构成比为50.7∶23.6∶25.7。2011年菏泽市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2.9%,远远高于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24.4%。菏泽市距工业、城市大规模反哺、支持农业和农村的条件还有一定差距,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还比较低。服务业在增加产出的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劳动者就业,服务业对促进菏泽市就业和再就业、吸纳劳动者、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菏泽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8.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2.1%,菏泽市新增就业岗位的60%由服务业提供。
  菏泽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菏泽市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升。而菏泽市的就业结构却明显地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就业比重最大的仍然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缓慢上升,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匹配,第三产业没有发挥应有的吸纳就业的能力。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反映菏泽市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它能有效说明产业结构中某产业产值比量与就业比量是否处于同步变化和对称状态。结构偏离度=(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越高。
  表1 菏泽市2003-2011年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和结构偏离度
  资料来源:据《菏泽市2011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菏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从第一产业来看,2003年以来,菏泽市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由2003年的0.31上升到2011年的0.64,变化幅度虽然不大,但经过几次反复。表明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出结构变化不同步,结构效益低。这一趋势说明第一产业不仅不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还成为劳动力需要流出的部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最终将释放到第二、三产业,这将增加菏泽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压力。
  从第二产业看,结构偏离度的数值不断波动变化,但总趋势是缓慢下降的。2011年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仍然大于1,说明第二产业有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可以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菏泽市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较快,从2010年开始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1.1%),说明菏泽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2011年菏泽市建筑业产值平稳增长,实现总产值97.0亿元,比2010年增加18.1%,从业人数达到10.3万人。工业各行业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劳动力可以顺利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从而进一步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   从第三产业来看,菏泽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不断减小,到2011年这一数值下降到0.06,说明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近平衡。但是,菏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发挥出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2011年菏泽市服务业产值比重为30.8%,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菏泽市服务业存在着总量不足、水平不高、结构不优、体系不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度分析,可以得出菏泽市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仍然很不协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产业的大量富余劳动力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困难,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且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吸纳劳动力就业。为了实现菏泽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对农业的内部开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者,为了减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数量,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各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合作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深加工,形成特色农业发展产业链,发挥农业产业链对农村丰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吸纳作用。其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完善公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第二产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解决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菏泽市第二产业还有很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要把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作为突破点,进一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减少菏泽市人力资源的外流,提高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加大了大学生的择业空间。第二,要积极发展旅游业。菏泽的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第三,全面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经营范围广泛,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作者分别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许国荣(实习)
其他文献
【摘要】区域水灾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中自然和制度因素是重要原因。自然地理因素是空间区域的天然特征,而制度因素则是政府出于经济布局需要而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再分配,从而导致空间区域内水灾发生的不平衡。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凤阳县水灾案例,力图说明区域水灾的发生不仅是自然因素使然,更是由政府制度性安排所造就。  【关键词】区域水灾 自然成因 制度分布  有关灾害的现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种路径:一是在灾害研究
期刊
【摘要】传统能源的加剧应用导致其供给量的逐渐匮乏,同时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觅得了先机,但此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何使中国新能源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行业内讨论的重点。文章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研发与规范市场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 产业发展 政策建议  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取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期刊
【摘要】农村经济法理念的研究在我国农村经济法研究领域中尚处于薄弱环节。在党和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今天,提炼并阐发农村经济法理念以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从而破解“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农民的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法 自治 实质公平 城乡统筹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新时期,中央政府一方面推行新农村建设,另一
期刊
【摘要】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都在进行金融监管的反思与改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验表明,一般竞争法的原则和规定同样适用于金融业。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的格局中,不利于行业发展和社会福利实现,因此应强调一般竞争法的适用,加强对银行业的竞争性监管,破除垄断、加强竞争以提高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银行监管 竞争法 竞争监管  2008年次贷危机的发生,催促金融监管体制做出重要变革,更加注重金融业
期刊
【摘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不同流转模式对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不同,各地在实施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注重中国传统土地文化的影响;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要求,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哲学分析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  
期刊
【摘要】幸福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建设目标。廊坊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提出打造幸福廊坊在内的“八大愿景”的发展思路。在幸福城市建设中立足城市发展全局照顾百姓实际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人文关怀、社会保障等途径入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幸福城市 民生 幸福感  简单来说,幸福城市是指在能使人们体验到幸福感的城市。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的体会各不相同,但人人都希望找一个宜
期刊
【摘要】哲学从它传入中国之初就对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哲学开始对中国大众产生影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特点入手,分析哲学本土化和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从这种关联中探索哲学本土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试图论证哲学大众化的核心在于:哲学精神必须同儒学精神存有内在共性。  【关键词】哲学大众化 科玄论战 哲学实践性  193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以阐述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认识论
期刊
【摘要】社区管理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承担着基层社会管理的职能。然而在我国,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过程中,社区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在现代民政的视阈下分析了社区治理创新的内涵及发展,并基于杭州市上城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经验,对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现代民政 社区治理创新 杭州市上城区  一直以来,民政管理是以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协调社会关系为核心,在内容上覆盖了社会
期刊
【摘要】英国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它对全民健康的巨大贡献;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强有力保障,使我们从中感悟到为何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世界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在我国全面推进新医改的背景下,英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医疗服务体系无疑会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健康档案 转诊制度 全科医生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新媒体发展欣欣向荣,意见领袖们以微博为平台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过程中。文章通过对微博“免费午餐”事件的个案研究,对意见领袖在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特点进行分析,透视微博意见领袖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政策过程 微博 意见领袖 舆论  “免费午餐”事件及研究背景  2011年3月,《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在微博上呼吁社会关注中国贫困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