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走过千山万水,只深爱过一个英雄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8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30日,陈香梅女士在华盛顿家中过世,享寿94岁。距1958年陈纳德将军离开,刚好整整一个甲子。提起陈香梅女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连串闪亮的头衔:望族名媛、飞虎将军遗孀、华府资深顾问、银行董事、中美破冰外交家……
  然而,在陈女士的自传《春秋岁月》和《—千个春天》所叙述的旧事中,是一个平凡少女的成长纪实,朴素、恳切,仓皇,在那些青葱岁月中,有过梦想,有过恐惧,有过爱,有过恨,更多的是惆怅和叹惋。
  不能原谅父亲
  陈香梅一生对父亲的无情耿耿于怀。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出生于诗书巨贾之家。廖香词年少时随身为公使的父亲赴欧洲受教,精英文、法文,习音乐与绘画,是典型的民国闺秀。在英国时,廖香词与一位英国贵族谈起恋爱,彼时社会守旧,在家族的半胁迫下,廖小姐不得不同指腹为婚的青年结为连理,这段卅不幸的婚姻早从伊始就埋下了芥蒂。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虽然也来自福建望族,又分别在牛津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双博士学位,但幼年丧父,孤儿寡母节俭度日的早年经历造就了他跟妻子廖香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比如陈香梅的父亲总对孩子们诉说贫穷的苦恼,教育大家节省用钱。而陈香梅的母亲则无论在金钱上和情感上都很达观豪爽。而与瑟缩自卑,计较钱财的父亲相比,母亲总是教育孩子们要有淑女气质。一次,女儿们在背后嘲笑一位寒酸的亲戚,母亲听到后立刻制止:淑女应该居心仁厚。一个人的出身和成就都是次要的,要紧的是能否把握人生的真谛。身为记者和作家,陈香梅从幼时便敏感善察。对于父亲的怨恨,在晚年撰写回忆录时,她仍难以释怀。廖香词生育了六个女儿,陈香梅排老二。六妹出生时,父亲接到女佣从医院打来的电话。父亲到我们的睡房来说:你妈又生了一个妹妹。那一年陈香梅8岁,也是从那时起,早熟的她开始对父亲反感。
  抗战开始后,陈香梅的父亲赴美担任领事,姐妹们则随母亲南下香港避难。乱世中,父亲寄来的微薄薪酬小能维持一家生计,母亲常要典当珠宝首饰。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后母亲就患癌住院。家中没有男性,全靠典当维系,那是出身富庶的她初尝贫穷的滋味。直到妻子过世,陈香梅的父亲都没有回国探望过。后来大家才知道,父亲在美国已经另有新欢。母亲过世时,陈香梅14岁,长姐20岁,下边还有4个未成年的妹妹。所有后事包括选墓地、墓碑,全由姊妹们自理,而父亲则在发妻去世不久就又在美国续弦。许多年后,陈香梅仍然感到愤怒,无法谅解父亲。
  他说谎,我们都变了
  在香港读书期间,陈香梅认识了一位家境富贵的有志青年,陈香梅称其为毕君。大概是已经到了老来无忌的年纪,毫小讳言的陈香梅在自传中提到了这段令人唏嘘的初恋。
  毕君家居香港,家境富庶,却一心北上报国。他鼓励陈氏姐妹同往重庆并且告诉大家:内地有一支美国飞行员组成的空军正在招募医生和护士。那是陈香梅第一次听说陈纳德的名字。1941年底,香港沦陷。次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岭南大学迁至大后方,要求学生自行到桂林集结。像《无问西东》中的莘莘学子一样,陈氏姐妹决定跟随毕君北上。拖着4个幼小的妹妹,从香港至广州再辗转前往桂林,为避开沦陷区所走都是偏僻地带,一路行来十分艰辛。陈香梅在途中感染痢疾,几乎丧命,其间又被人骗去了母亲遗留的钻石项链。那是身为官宦小姐的她第一次深入中国农村,底层的贫困令她震晾小已。自岭南大学毕业后,陈香梅在中央社找到工作。妹妹们在大姐的带领下去美国投靠父亲,她却因为早前的心结小能释怀而情愿留在中国过自给自足的牛活,也因此惹得父亲十分生气。四年的相恋,陈香梅一度以为毕君就是自己的良人,哪想战时的相濡以沫却在抗战胜利后相忘于江湖。
  战后,毕君去美国继续学业。数年后,陈香梅再见毕君,她是陈纳德的妻子,而他是民航公司请来的建筑师。“我们握手,他说:你一点没变。他说谎,我们都变了。”陈香梅在自传中这样写。
  冲破世俗,勇于一搏
  1947年12月,陈香梅和陈纳德结婚。那年他54岁,她23岁,跟他的小女儿一般大。彼时中西方对异族联姻皆持保守态度,尤其是陈香梅的父亲和继母,更是直到婚礼前几天才勉强同意。彼时陈纳德在美国军中的月薪为160元,他拒绝了俄国人月薪千元的重金邀请而选择奔赴最困苦的中国腹地协助抗日。陈纳德是一位桥牌高手,打牌时他经常采取守势,很少主动出击。一如在真实的战场上,他从未有充分的“资本”,不论是飞机、战士、汽油、弹药或金钱。但在补给与物资严重的缺乏与敌众我寡悬殊的局面里,他总能制造辉煌的成果。 “不要放过手中的牌,善为利用。”他不止一遍地忠告陈香梅,“拿稳你自己,认识并重视你的敌手。假如你手中的牌不好,不宜叫牌,不要打算自己赢,想法击败你的敌手。”细心的玩,认清牌面,这是这个男人教给她的重要一课。数年后,陈纳德过世,33岁的陈香梅年轻守寡,她既没有投奔旧金山的父亲,也没有依靠散落美国和台湾的姐妹们,而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去往华盛顿。个中原因她并未道明,只略提一句:在华府,独身聪慧的年轻少妇的确吃香。大家都乐于通过无党无派,名声没有瑕疵,各方都要略施薄面的陈纳德遗孀周旋、传声,从肯尼迪开始,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頓,八位总统都把她作为重要助手。这是身份与时代带给她的资本,也是陈纳德将军送给她的最后的礼物。
  爱你,一如你之爱我
  在独居的岁月中,有不少人怀着各种目的向陈香梅求婚。她皆以微笑回应:“我要葬在阿灵顿军人公墓陈纳德将军的身旁,不能改名换姓。”
  1962年,陈纳德过世后的第四年,陈香梅撰写了回忆录《一千个春天》,这本书在纽约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一年之内,销了22版。在书中,她提及陈纳德病危时,她为他而写的信:“我不知如何向你说出,我爱你如许之深。我们的生命恰似两条溪水,互相汇流,流成一条江河。 “我们根深蒂固地愿偕白首,只为我们的爱不仅是表面上的美好,而是灵魂的真实。亲爱的,我真情地、深深地、完整地爱你,一如你之爱我。” “陈纳德的回信写道:倘若我必须过早地离去,我将仰赖你的爱心,抚育、引领并教导我们的女儿,令她们以先人为荣耀,并过着诚实、光荣的生活。” “我也将仰赖于你,保存我留给你的财产,希望你们都将有安逸的生活,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已在你身上获得丰富的幸福,了解与挚爱,远胜世上许多男人。我是如此的幸运,上帝在我晚年还这般仁慈地对待我。”
  陈香梅女士度过了94年的人生。一个人经历了二战,内战,见证了中美建交,服务了8任美国总统,深爱过一个人。
  据中新网等整理
其他文献
[第四十三辑]43 笑当[张飞] 的 [二流]  如果您问北京话的特点是什么?我想说:它跟北京人一样,透着那么大气、委婉、幽默、洒脱。这四个词儿,是这些年我琢磨(研究)北京话悟出来的。  说到北京话的幽默、洒脱,我小时候,在胡同里听那些老北京人谈天说地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但真正领悟北京话的幽默和洒脱,是参加工作以后。  我16岁进北京西郊的一个木制品加工厂烧木炭。烧木炭是又脏又苦又累的活儿。当时正值
期刊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闻名中外,这样的大型建筑就是现在也很难做得如此糟美、细致。那么,如此庞大的一项工程到底是谁来负责设计施工的呢?  第一种说法:蒯祥。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a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卒于成化十七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昊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叉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
期刊
在武汉首义学院,余婷可是个大名人。1991年出生的她,19岁创业,开了一家专门培训艺考生的教育机构,挣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2015年的一天,余婷和她的男朋友张明安看到了一个反映凉山彝族生活的专题片,同一片蓝天下,怎么会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两人当即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别怕,从此叔叔阿姨保护你  说走就走,这对90后情侣租了一辆小车,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连数日,他们走访了好几个村子,
期刊
刚刚播出的这期节目中重现了三年来孙世前与淇淇父女二人对话的真实场景,从淇淇3岁开始,孙世前就承诺送她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而这台超级威风的“大圣号”机甲,却因为孙世前对艺术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和难以攻克的制作难关迟迟没有完成。“我今年的愿望是爸爸可以把去年没实现的前年的愿望给我实现了”,淇淇童真的逻辑令在场观众无小捧腹,好在孙世前没有让淇淇再多等一年,在6岁生日这一天,淇淇终于收到这份迟来的梦幻礼物。 
期刊
一百多年前的德意志,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身为一国之君,毕生钟情艺术,兴建了美轮美奂的新天鹅堡,最终却惨遭废黜,直至神秘溺亡。他就是被称为“童话国王”的德国巴伐利亚的君主路德维希二世。他的一生令人唏嘘感叹。  钟情艺术的翩翩王子  1845年8月25日,路德维希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王室,父亲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_二世。此时,德意志尚未统一,正是邦国并立,战火纷争的动荡岁月。数十个大小邦国各自为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修书,与其说是面对无声的铅与纸,不如说是对话有情的人与事。保持这样一份人生定力,就是寻找意义的一次修炼。 修书这种技术,就能保存下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珍贵,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被称为古籍修复师,他们不显山,不露水,每天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流传千年的史书典籍。  你知道吗?书被修复后,可以再活一百年。一块硬盘能有多长的寿命?我用过最长时间的硬盘,是8年,这块硬盘存储了300G左右的照片、视
期刊
青春,除了追星、时尚、爱情以外,上世纪80年代,还有很多关键词,恢复高考、走穴、下海、出国、万元户。  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出国潮膨胀的时期,后来有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它的开场白成为了当下最时髦的一句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英达、李玲玉、郑海霞都有出国的经历。郑海霞出国是代表国家打比赛。李玲玉也出了国。  因为近视选择了出
期刊
当年希特勒在这座宁静美丽的歌德之城的市郊建了一座集中营,即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福尔曼的父亲死在这里(多年后,福尔曼才知道那并非自己的生父)。向东不到两百公里,便是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福尔曼的母亲死在这里。  米洛斯·福尔曼,那个将自由视若生命的导演,刚刚告别了我们。1932年,福尔曼生于捷克小城恰斯拉夫。在捷克的常规旅行路线中,人们多半小会前往这里,但往往会经过—一从布拉格前往七十公里外
期刊
若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最有名的作家,非张恨水莫属。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了无数男女。但他却从不以名作家自居,也不要裝饰自己的金字招牌  1944年5月16日,是张恨水50寿辰,又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小说创作30周年的纪念日。是日,他的许多朋友和一些热心的读者,听说新民报馆要给他举行一个生日会,纷纷赶到报馆,要求参加这个生日会。但这个生日会却因张恨水先生的谦拒,
期刊
6月21日凌晨,执导过《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哥俩好》《万水千山》等经典电影的著名导演严寄洲,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101岁。严寄洲导演遗体告别仪式已于6月25日举行。严寄洲1917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十多年前,笔者为写作《雾里看花王心刚》一文曾采访过严寄洲导演。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