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思考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实现全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基于“双元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下课程思政与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的路径。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
  Abstract: Under the dual system education mode, we can integrate the whole proces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hree aspects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dual system"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training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to combine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eme under the dual system education mode.
  Key words: dual system; applied undergraduate;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curriculum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政工作对于高校培养什么样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全力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纲要》对加快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强调要科学制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针对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追求专业建设、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与国际教学模式接轨,同时也要通过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于“双元制”教育模式中[1]。
  1“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的简介
  所谓“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操作。“双元制”教育将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能够接触生产第一线、学习实用技能,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
  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通过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和研发活动,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用型大学非常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设立实践课,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此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校外考察和企业参观等活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这就是德國“双元制”教育的核心理念。“双元制”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拥有较强的实干能力,从而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其成长为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有近40年的历史,虽然相对于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培养模式时间较短,但凭借其众多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很多国家都在效仿该培养模式,目前已发展到职业学院、双元制学院、应用科技大学及综合型大学等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领域。国内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陆续尝试此教育模式,开展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提出并贯彻了“四个协同”的培养方针,即培养目标协同确定、培养方案协同设计、培养过程协同实施、考核方式协同评定的四个协作方式。“大陆班”实施过程中借鉴德国经验,引入德国优质的办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双元制”高等教育方案与计划,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高素质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这是应用型本科一个新的尝试,以培养应用工程技能和相应岗位适应能力为教育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升职业能力,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定位,确定专业课程要求的主要相关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环节中校企间进行深度合作,根据企业工程任务要求,组织和设置实践实训内容,突出工程实践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同时也要遵循大学生们认知规律,工程任务涉及知识重新整合,将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自然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校企资源共享,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人才培养规律的新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协作机制。双元制模式所培养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双元制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同样也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拥有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其适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目前已有一届毕业生,有赴德国深造的、大陆公司就业、升学攻读硕士学位、到其他就职的100%就业率,并得到一致好评。
  2“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开展现状
  双元制模式具有较强的技术鲜明性、超前性,通过企业工程项目使学生获得较为宽广的应用实践技能,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该教学模式是同企业研发生产紧密结合,培养目标符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接近生产实际,切实做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紧密联系,提升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前感受社会发展、锻炼同事间协调合作能力。但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环节中,学生无法达到系统地、不间断地学习政治理论,也无法要求企业在实训中落实思政教育元素,同时还有其他思政实践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1]。   2.1校内思政教育形式单一,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教育、辅导员引导、院系管理单一形式的教育方法来进行的。因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源、年龄、阅历等多方面差异,同时“双元制”班有一半时间在企业工程实训,同样的思政教育方式产生效果有限,不能切实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多元化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同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够达到多元化的水平,这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限制了大学生自由的发挥个性,抑制了大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
  一对一或面对面的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不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多为大课程、大合班培养方式,授课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同时面对几十数百的学生,完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都很吃力,因材施教谈何容易。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很难实现面面俱到。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外出实习、实训的学生时,因学生分布在不同岗位进行工作或实习,很难实现集中授课。
  2.2校企追求目标不同,导致企业实训期间课程思政教育缺失。
  首先大学生在企业期间与职工作息时间一致,与学校教学时间不完全相同,无法系统参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其他校园活动。由于时间、空间有限,企业没有人员专门研究其思政教育,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课程思政教育无法融入实训中。其次,人才培养方案中企业实训也无法要求企业工程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以及考核,职业素养教育相对弱化。在 “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有创新精神,能满足地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求,能在工程和相关交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学校追求学生多方位的发展,但企业为更大提高经济效益而加大员工技能培养,要确保双方培养目标如期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类课程以及课程思政只能相应减少,导致思政教育缺失,实际上对“双元制”教育培训模式来说, 是一种损失。
  目前国内“双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校企合作的制度还不够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期执行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矛盾。校企合作双方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培训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对于学生思想教育没有提到日程中或要求及目标,同样的上级教育部门也没有对校企合办专业提出更深度地要求,校企联合培养具体制度目前还不健全,更导致在企业培训中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企业工程师同样也不具备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能力,要想切实推进双元制校企合作进入到所希望的状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双元制”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健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让企业和学校形成共生状态,互助互惠,真正助力本科教育的发展。
  2.3企业实训考核无思政元素以及网络的发展,致使学生不重视自身思政教育
  在企业期间,对学生的考核单纯的技能评价,没有涉及思政方面内容,同时在实训中只注重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围绕工程能力展开各种实习环节,满足企业工程需要,在这样环境下学生不重视思政教育。
  网络的大跨步发展,大学生思想状况其一是因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信息的多元化,使大学生的思想出现模糊和困惑。其二,在当前网络大数据时代中,学生鉴别能力不一致,在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的过程中,难于对其正确地鉴别,进而促使一些不法分子乘此机会进行一些不可告人的违法活动。 此外,在当前市场经济潮流下,比较看重人的个性化,导致个人主义观念泛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树立。其三,大学生在家庭中和在学校中的身份和环境出现了极大的不同,在这自我管理的新环境里存在着众多的诱惑[4]。在这种信念缺失状态下,他们常常遭遇生活挫折,从而失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观,变得消极、无追求目标,致使学生更不重视自身思政教育。
  3“双元制”模式下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照搬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大力推广,在我国现阶段教育体制是行不通的。首先观念上,德国人把职业技术教育看成是一种终身教育,关系到个人是否能稳定就业;其次角色转换上,德国的“双元制”模式采用两个学习地点、两个施教单位、两种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形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同时担任两个角色;第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学生是以学徒的身份与企业签订合同,并进行实践训练,在企业中享有工资和劳动合同保护[5-6]。
  由此借鉴“双元制”应用于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及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企业实训中,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3.1建立校企协同培养的文化机制。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要求,结合企业需求,制定教育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考核中,在企业实习期间要达到怎样职业能力、具备怎样的政治素养等。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有创新精神,能满足地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求,能在实际工程和相关交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坚持公众利益优先;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和组织的能力等,列入双元制管理机制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及内容。以学校为管理主体,企业与学校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融为一体,这样避免出现重实训轻理论学习、忽略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互惠共生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定制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指在应用型本科原有的优势基础之上,依据企业结构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案,使之符合企业的变化升级,符合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整个培养过程强调围绕企业为主体育人地位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特点,并且随着企业发展的改变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企业对于人才的理论和技能兼顾的要求。这样的特别定制培养既是学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社会的前提,同时也减少合作企业后续员工挑选和培养的工作,当然也是应用型本科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与修订可靠的依据。   3.2各类教学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和实训中,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实训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或企业导师,不但需要具有较强育德意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育德能力,才能保证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实训中灵活地融入思政元素,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工程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要有机融合,这样思政教育将成为讲授专业知识的调味品。二是关注当前社会实际、热点问题,以此为导向。工科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要以学生当前关注的、鲜活的实际社会问题为引入点,以理论课程讲授、工程实训为出发点,结合热点问题引入式的具体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由社会实践活动延伸到专业学习或工程实训中。只要由专业理论、工程实训过程引起学生对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思考与探究,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讲授与训练相互补充,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三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政治状况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做到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群体正从90 后变为00 后。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各种信息交织成网,不断给这些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富裕与贫困的家庭背景等巨大反差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无形的压力,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专业授课内容进行回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和规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
  3.3“双元制”教学模式下提升育德能力
  首先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对合作企业大力倡导课程思政,加大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支持。特别是企业要有育德意识,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任务来抓,大力支持高校的教学改革[7]。
  其次双元制专业要从专业建设的高度出发,从专业培养的目标出发,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中,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特点设定各类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细化落实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这样有利于授课教师及企业培训在课程思政教育上互相配合、有机融合,结合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5]。
  再次组织企业培训人员以及授课教师不断学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培训会等,互相学习与提炼,提升自身育德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对自身教育者严格要求,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切实抓住课程思政的特点,有机灵活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避免出现单单为了“思政”而“思政”,不能用“思政”取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以现实社会问题为导向,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要以学生当前关注的、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3.4建立专业课程思政个性化评估机制。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进行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毕业要求课程思政教育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进行毕业要求课程思政教育达成情况评价。这一步骤是检验整个实施路径是否合理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不断完善与加强“双元制”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的教育,同时也是引导教师关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势施教。开展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并不一定要在课程完全结束后才启动,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检测不同的内容。如通过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期末考试等方式可以直观地掌握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吸收程度,明确不足之处;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可以了解学生,有侧重点地增强课程思政化的内容;也可进行大数据对比与分析,在校学生、毕业学生跟踪与评估,检验数据的变化和趋势,根据不同学生特征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4]。
  最终,对评估内容进行分析,将结果反馈到下一轮课程思政化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优化和持续改进,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循环有序的闭环系统。
  4 总结
  “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是由制造大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强有力的高校教育手段模式。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是校企双方在育人,高校与企业对人才的培育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同时达到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理论、实践教学中,需要一定时间探索与实践,这就赋予了高校、企业具有更高的育人标准,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中,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实训环节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沈晓峰,杨旭辉.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践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9):10-12.
  [2] 刘建中,谷曼等.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0(03):6-10
  [3]徐千惠.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9):85-90.
  [4] 金红兰.新媒体背景下本科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6(12):16-20.
  [5]陶然,胡迪.德国“双元制”对我國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 2018(3):28-32.
  [6] 裴晨晨 . 浅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文化,2018(4):21-23.
  [7]潘瑞姣,李雪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培养浅析[J].《大学教育》, 2019(11):42-47
  [8] 张坚豪.厦门理工学院基于“双元制”理念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12):21-35
其他文献
2021年初,寒假结束,老师们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为迎接孩子们开学忙碌着。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毫不列外,埋头苦干中突然被校长的一通电话搞得精神恍惚:“S老师,请你到校长室来一下,有位派出所所长要见见你。”撂下手中的板报材料,我起身朝校长室走去,并快速过滤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心里平静又有些忐忑……  一、案例介绍及分析  简短的寒暄后,民警委婉地告知了来意,我的班里有一位他的调查了解对象——小L。这小子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挖掘多元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越来越在课堂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挖掘地方资源,尤其是和红色文化相关的资源,将其投入到学校的德育建设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爱国情怀。本文将以广东梅州的红色文化为例,探讨如何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红色文化。  关键词:小学德育;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融入  前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吸收红色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从红色文化中
期刊
摘要:《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所写作的一篇童话故事,由于其故事情节动人心弦,充分表达了社会底层人民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追求,以及小女孩对生活的无奈等复杂感情,因此,在很多人的童年语文学习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本篇课文,由于篇幅较长,涉及13个自然段,以及大量的生字、生词,且含义深刻,不利于中年级段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篇长课文和难课文,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在小学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而数学是一门对于逻辑、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这便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的關键。  关键字: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即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云山大课堂”研学实践校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学情,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紧密结合5C核心素养的要求,面向中、高年段的学生,搭建了“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框架,按照“健康山之行、文化山之润、革命山之育、科技山之探”等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及素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云山 5C核心素养 研学实践 校本课程  广州市白云区广外附属小学(简称广外附小)坐落在美丽的白云山脚下,几年来,学校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古诗词约占总篇幅30%,可见其重要性。因此,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用更好的方法,让小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古诗词蕴藏的内涵做到深刻领悟,并在体会情感的同时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小学生学习质量与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本文针对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几点相应策略,仅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前言: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提升来进行研究,从而为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一定的基础,提升学生地理成绩以及对地理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在初中学习的内容中,地理学科属于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并且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
期刊
摘要:在这注重知识的时代,小学的教育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对象,而小学语文更是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事,它关乎着学生在今后的正常生活及学习,这其中字理知识更为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尝试与创新,教师要根据相关的字理知识,努力开创出适合学生在快乐中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期刊
【摘 要】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切实尊重学生、真诚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要善于做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体会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关键词】师生关系 關爱学生 教学策略  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位教师有着不同阐释。“请把学生当人看”这句话曾经震撼着许多教师的心灵。每个学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一物理新教材相比较老教材在背景知识更新、章节的拆合、顺序调整、以及教学环节设计的优化等四大方面作了详细对比分析并作出了几点思考。旨在与各位同仁一起更深入的研究新教材,更深入的把握新高考的命题动向。  [关键词] 新教材 老教材 对比 思考  2021年是江苏省实行新高考模式的第一年。2020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使用与新高考模式相对应的新教材。笔者在高一年级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中,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