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众音乐审美情趣可以体现出公众音乐审美的兴趣、理想、价值观念等,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音乐文化审美意识。因此,在新时期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强化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公众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音乐文化审美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红歌类音乐作品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红歌类音乐作品来强化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文章针对新时期公众音乐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借助于红歌来强化公众音乐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审美情趣;红歌
  注:本文系2020年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背景下音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究——基于‘审美’与‘传播’角度”(20szfsk163)研究成果。
  公众的音乐审美情趣直接体现了公众的音乐审美兴趣、理想、价值观念等,体现了整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审美意识。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强化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强化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公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红歌类音乐作品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记载了历史发展中的革命精神、光荣事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红歌类歌曲大多数以爱国革命为主题,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于红歌类作品来强化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公众音乐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音乐作品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倾向,公众的音乐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其音乐兴趣、音乐审美能力两个方面。一是公众的音乐兴趣。公众对于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选择有较强的主观性,一些人喜欢中国古典音乐的典雅,而一些人喜欢交响音乐的澎湃。因此,公众的音乐兴趣直接影响了其对于作品的选择,也影响着个体对音乐作品审美体验的发展。二是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个体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对于音乐作品的评价以及选择上,并且通过具体的形式来表现其音乐审美情趣。因此,个体对于音乐的评价与其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音乐审美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1]。针对公众进行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使其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选择健康的音乐作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公众的群体意识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由公众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在社会发展中,各民族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文化形成过程,并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针对公众进行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使得民族的音乐文化内涵得到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十分深厚,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民族精神以及审美情趣,因此加强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使其感受不同音乐作品中所展现的精神内涵,包括修身养性、乐于奉献等,保障公众在掌控音乐艺术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强化对于音乐作品的价值判断,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通过红歌培养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策略
  红歌类音乐作品是我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作品,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众多红歌類作品展现了真实的历史面貌以及光荣的人物事迹,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红歌类作品大多数是以革命及爱国作为主题,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通过红歌类音乐作品强化公众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一)培养公众审美心境
  红歌类音乐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从红歌类作品当中体会到艺术文化内涵,这是培养公众健康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红歌类音乐作品是开展审美情趣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以音乐为基础进行教育实践的,公众通过欣赏红歌类音乐作品可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境。审美心境是公众在进行红歌类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所展现的稳定情趣状态,不同公众在欣赏红歌类作品时所展现的心境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只有公众在保持积极健康的审美心境时,才能够深入体会到红歌类作品所展现的内涵。如果公众被艺术作品所吸引,其会从心灵上感受到震撼。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以长征为主题的歌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反映出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所展现的伟大精神,这部音乐作品根据主题的需要,融入了各个地区的民族音乐,使得音乐整体的构思较为合理,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景象[2]。因此,借助于这部歌曲进行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可以使得公众形成健康的审美心境,并且对其自身的思想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公众在感受到红歌类音乐作品艺术内涵时,十分容易沉浸在其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红歌类音乐作品来进行审美情趣培养,可以使得公众具有健康的审美心境,并且能够感受到红歌作品所展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公众不断地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提升公众的审美感知能力
  红歌类音乐作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可以使得公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在听到音乐时感知其旋律的变化,体会其中展现的人物形象。因此,为了保证公众能够获得健全的美感,可以经过不断训练,借助于红歌类艺术作品的熏陶,让公众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挫败时,红歌类作品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红歌类音乐作品来强化公众审美情趣的培养时,可以将红歌划分为不同的年代以及不同的主题,包括抗日歌曲、解放歌曲、改革开放歌曲等。例如:在革命时期,通过红歌激发人们的积极热情,从而获得战斗的胜利;在改革开放时期,红歌类歌曲展现了中国建设的美丽篇章,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借助于红歌类作品来表现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鲜明的情感,可以在公众传播中达到良好的德育作用。因此,在针对红歌类作品进行普及时需要准确地把握红歌类作品,借助于历史时间线挑选合适的、优秀的红歌类作品,引导人们在深入了解历史、准确地把握歌曲所体现的情感内涵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精神思想,激发公众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树立道德意识和责任观念。借助于红歌类作品来表现红色文化、时代特色、革命精神,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逐步渗透到其中,不断地培养公众为理想事业奋斗的精神。   (三)强化红歌类音乐作品美育的意义
  红歌类作品大多数具有赞美歌颂的特征,展现了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风格,既有团结人民群众的热情也有表达胜利的决心。因此,红歌类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是由人民所创造的,具有群众的智慧。借助于红歌类作品来培养公众的音乐审美情趣,可以融入美育的内容,红歌作品的旋律以及歌词都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实现了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作品自身的群众基础较为丰富,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导向作用,可以培养公众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普及红歌类作品时,深层次地挖掘红歌的旋律美、情感美以及思想美,展现红歌的时代背景、艺术价值。
  (四)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在公众音乐审美情趣培养中,新媒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针对红歌类作品内涵、精神等进行广泛的传播,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在红歌类作品氛围的影响下积极感受并体会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念[3]。例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展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激发了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新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用新媒体对作品进行传播时,需要借助于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来进行积极的宣传,深入了解社会公众新时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從而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感受这首歌曲的价值观念并进行互动。这对于培养公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是非常有利的,使得社会公众在了解红歌类音乐作品时,可以体会其价值内涵,并且能够主动传唱,在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红歌类作品的影响力。
  三、结语
  红歌类音乐作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公众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培养公众积极向上的情怀,促进审美情趣、人文素养提升,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徐鸣.核心素养指导下培养学生良好音乐审美情趣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9(20):191-192.
  [2]魏欣.音乐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60-61.
  [3]汪丽娜.音乐审美情趣的文化性视角[J].艺术教育,2008(11):63,75.
  作者单位: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基于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内涵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综合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教学拓宽就业渠道和模式。  关键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  注:本文系2018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YTJG201807)研究成果
期刊
摘 要: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以运动竞技元素为新外衣将镜头对准当下年轻的一代,但是它所关注的不再是烂俗的套路化的剧情,而是当下年轻一代青春的现在进行时,在现实题材青春剧创作上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探索。该电视剧对当下年轻一代的青春故事进行了真实的刻画,对当下年轻一代生活状态、情感态度进行了高度还原,引起当下年轻一代强烈共鸣,映射着当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关键词:青春励志剧;《亲爱的,热爱的》;价值
期刊
摘 要:摄影摄像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理论,为其影像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技能。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摄影摄像课程教学存在一些滞后和缺陷。文章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针对目前摄影摄像课程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该专业摄影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技能培养。  关键词:数字媒体;摄影摄像课程;
期刊
摘 要:宋代是一个崇尚平淡美的时代,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其艺术审美特征在宋代文人的不断创作之下都充满一种淡然超远的美感,作为宋朝主要艺术门类的画与乐亦是如此。文章将画与乐融合一体,比较鉴赏宋代“米氏山水”与“浙派古琴”的相通相连之处,从而探究宋代的整体艺术风格与审美意趣。  关键词:“米氏山水”;“浙派古琴”;潇湘之意  宋代艺术是我国多元发展的时代,而重文轻武的历史时代背景使文人艺术发展到了一个
期刊
摘 要:在各种艺术样式都展现出勃勃生机的当下,艺术包容性的特征愈发明显,这也要求着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和探讨艺术的包容性。大卫·霍克尼和安塞姆·基弗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很好地说明了艺术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具体体现在观看方式、工具材料、具体的艺术形式、题材的选择和艺术之于心灵的意义这几个方面,并具有创造更多文化力量的可能性。  关键词:艺术;包容性;大卫·霍克尼;安塞姆·基弗  包容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期刊
摘 要:幼儿艺术教育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开端,对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本土文化充分重视,并通过对这类全新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双目标。鉴于此,文章以湖南隆回花瑶文化为例,就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本土文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艺术课程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家、作曲家人才辈出,特别是青年作曲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代青年作曲家们不仅拥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同时具备精湛的音乐制作技术,具备作词、作曲、编曲、混音技能,堪称全能音乐人。文章首先走近青年作曲家王则西,分享其音乐创作之路,其次对王则西原创歌曲《直到爱上我》的编曲进行分析与深入研究。  关键词:青年作曲家;王则西;编曲;音乐制作  现代作曲技法不仅汲取了传统作曲
期刊
摘 要:在莫言的作品中,关于动物的书写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他笔下的人,不仅拥有着人的理性和智慧,同时,兽性的欲望与非理性也时常探出头来,在道德与伦理的边缘伺机而动,在时代的催化作用下,人性与兽性不断进行着博弈,在“人的世界”背后,可以隐约窥见一个“动物世界”。文章以《生死疲劳》为例,分析莫言作品中的动物书写,解读莫言对现代人性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莫言
期刊
摘 要: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公共音乐鉴赏课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音乐审美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西洋管弦乐队的构成与作品欣赏为例,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探讨公共音乐鉴赏课程教学。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音乐教学;美育  一、纵向拓展,内容整合  2019年4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美
期刊
摘 要:电影《谜一样的双眼》摘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以25年前一起未了的奸杀案为主线,以打字机缺失的字母“A”为暗线,兼容悬疑推理与文艺风格,讲述了时空交错下关于爱与恐惧并存的“谜一样”的罪案故事。文章从电影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该片的主题意蕴、叙事结构和隐喻象征等内容。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凝视;隐喻;结构主义;组合段;蒙太奇  前任调查官本杰明在退休之后决定创作一部小说,讲述职业生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