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之音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代是一个崇尚平淡美的时代,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其艺术审美特征在宋代文人的不断创作之下都充满一种淡然超远的美感,作为宋朝主要艺术门类的画与乐亦是如此。文章将画与乐融合一体,比较鉴赏宋代“米氏山水”与“浙派古琴”的相通相连之处,从而探究宋代的整体艺术风格与审美意趣。
  关键词:“米氏山水”;“浙派古琴”;潇湘之意
  宋代艺术是我国多元发展的时代,而重文轻武的历史时代背景使文人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以小见大,在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与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个性到共性的比较分析中可见一斑。
  一、画之“平远”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一个高峰,而北宋与南宋的文人山水画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风格。北宋时期,有很多结构磅礴、气势逼人的全景式山水画,其艺术风格之宏大宽广与南宋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南宋山水画的结构是以小景山水为主,风格也由此变为细腻悠长、淡然平远。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的“米氏山水”在南宋山水画中就是有着独特风格的代表之一,也可称为“米家山水”。
  米友仁是南宋典型的文人,其画作也充分展现了南宋文人的审美意蕴与审美趣味,他的画作自题“墨戏”,可见他对墨在画中的运用已经到了游戏的境界,自游戏于天地、游戏于笔墨、游戏于画作。而其重要的作画技法代表即是米点皴,先以墨为点,再由点成线,墨点在纸上自由晕染而由米友仁控制最后的走向,故而其画作有着自然天真、肆意自由之感。《潇湘奇观图》可以说是米友仁将其父米芾的米点皴继承且发展的传世名画。
  《潇湘奇观图》的“潇湘”是以镇江海岳庵上的景色为主,又结合了江南与湖湘地区的山川景物,所以本图又名《海岳庵图》。本图大致分为三段,对于墨的运用可谓十分高超,其首段为我们展现了江南云山的意趣,仿佛山川是利用云雾和我们在捉迷藏,而且还有屋舍藏于其中,似乎展示着有人贪恋这美丽的山川,于是就在此中久住。在中段才真正为我们展现了山川景物清晰的美景,山、水、云、木尽收眼底,层次分明,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这里的透视让我们感觉云雾更近,而山川更远。此画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能够让现在的我们想象出古时的烟雨江南。末段万物又归于一片平远淡然之中,仿佛置身天宫仙境一般,让观者回味无穷,此段中显露的山川更少,都是被云雾所遮掩。而米友仁的绘画功力也再次显露出来,用墨的渲染把似乎难以描绘的云雾完美展现出来,让观者心境由着这云雾万物归元。此图给鉴赏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烟雨之中朦胧美与迷雾感,很明显,是湿润的潮气带给山水这种融化在云雾之中的感觉。米友仁将这种感觉用其虚实结合、以少胜多的技法营造出如遗世独立般平远悠然的审美意趣。这种脱离世俗、清高冷淡的感觉与南宋浙派古琴代表人物郭沔所作的著名古琴曲《潇湘水云》不谋而合。
  二、音之“悠长”
  古琴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其音色、曲调、节奏等以飘然悠长著称,至宋代七弦古琴更受到文人的追捧喜爱。而郭沔的《潇湘水云》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元兵入侵,山河破碎,郭沔因此流落江浙地区,游船见九嶷山云山遮蔽的美景,不禁以音抒怀、以乐寄思,感慨国事时局,展现对于大好河山落入敌手的抑郁不甘。
  本曲打谱记录在《神奇秘谱》,一共有十八段。首先是乐曲引子部分,主要是由泛音开篇演奏的。所谓泛音是一种左手手指不实际按音而轻浮在弦上,并由右手弹出的音,用记谱法表示就是在音符上方的以圆圈“”表示。因此,泛音有着飘逸清透之韵味,加之《潇湘水云》上扬起伏的旋律会使人有一种雾气缭绕的朦胧之感,引子便通过泛音听觉效果的营造奠定了全曲潇湘之地烟雨云雾的意境。
  乐曲主要部分为第二、三部分,即四至十六段。其中第二部分四至八段是琴家们所称的“水云声”段落。“水云声”的营造是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演奏技法与旋律节奏的多重结合,在演奏技法上运用了滑奏与荡吟。滑奏即是高音与低音之间的来回切换。在本曲中滑奏的旋律主要是在古琴低音区展现,给人一种云雾水影在缭绕之中若隐若现、飘忽不定之感。荡吟的技法又穿插在每一个绵长的音中,好似有人声在吟唱一般。而旋律的节奏也多为切分音,又有一种跳跃之感,正所谓水云交接,即动感为连绵不绝、起伏不停、忽有忽无、荡漾悠长。
  全曲将古琴多种演奏技法结合,例如按音、泛音、散音等。这些技法交错运用,使不同音响效果错落有致、完美结合,把起伏不断的旋律演奏出来之后,使人仿佛置身于水云翻滚深处,感受着潇湘水云的奔腾翻涌。而此曲尾声也同样用了泛音结尾,此处的泛音不同于开头的透亮轻盈,更多的是渐慢与渐弱,是一切归于云雾尘埃之中的曲终意不终,让听者感受余音的意犹未尽。
  三、画外之音
  留名传世之作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其技法、其表现,更在于其表現出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一种启发,能让观者、听者感同身受。而笔者在欣赏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之时,除了感叹其技法之高超,更是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米友仁对于潇湘之云雨的无限热爱。看他的画作,不由自主会被带入到烟雨蒙蒙的美景之中,从而让人想起了古琴曲《潇湘水云》。二者在美术与音乐不同的两个艺术门类中题材、意境、表达情感竟奇迹般的相似。
  首先,内容题材。《潇湘奇观图》与《潇湘水云》所描绘表现的对象都是潇湘的山水之景美,故而两者的内容题材是相似的。不管是《潇湘奇观图》中米友仁用其米点皴所表现出来用眼睛视觉最直观欣赏的云雾缭绕,还是《潇湘水云》中郭沔用古琴独特的音色以及多变的泛音、荡吟技法所展现出来的听觉的盛宴,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云雨之景。当笔者一边欣赏《潇湘奇观图》,一边听《潇湘水云》时,这样的感受更深。每一个吟弦仿佛都是远山起伏的线条,每一个泛音好像都是沥沥小雨的滴落,每一个乐音的强弱对比都是若有若无、或虚或实笔触的展现。因此,二者在意象的表现上可谓不谋而合。
  其次,表现技法。在《潇湘水云》与《潇湘奇观图》选择的技法上可以感受到,以虚写实是其共通之处。在《潇湘水云》中除了不同技法的运用,非常重要的也是音乐强弱对比的展现,强即为实而弱即为虚。强弱的不断切换与对比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水云翻滚的动态,在《潇湘奇观图》中亦然。由此可见,两者更善于用虚展现实,用少展现多。
  最后,审美意趣。从审美意趣上鉴赏,可以较为明晰地感受到两者共有的超远淡然之感。例如在结束之时,《潇湘奇观图》(图1)与《潇湘水云》(图2)都是以归于远方之意结尾。《潇湘奇观图》用其云雾不见让观者感慨不已,而《潇湘水云》用其泛音结尾让听者意犹未尽。故而,两者都是用一种超越作品本身的清明之意将南宋文化中超脱的审美意趣展现出来。
  总而言之,笔者在比较欣赏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作品之时,能够感受到两者不谋而合、相连相同之处,每一个笔触与每一个音符仿佛在南宋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审美意趣中都是同步的。通过感受、比较两个艺术作品,可以深刻感受到两位作者作为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以及南宋浙派古琴代表人物所展现出的南宋整体的艺术审美意趣,即利用虚实结合、以多胜少表现着平远悠长、似真非真、似幻非幻、超凡脱俗、清明淡然的宋代文人意趣。
  综上所述,从绘画美术和器乐音乐两个作品的比较鉴赏中,将比较对象之观感相结合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中的笔法淡然、气韵生动与郭沔《潇湘水云》中的动感绵长、悠远超然,从而感受画外之音的真谛,形成对南宋审美意趣的与众不同理解方式,加深对各时代艺术作品的鉴赏程度。
  参考文献:
  [1]赵瑗.从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中的烟云境看米家山水[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毛大海.《潇湘奇观图》的笔墨技法与造境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3]呼健.《潇湘水云》审美意蕴初探[D].沈阳师范大学,2014.
  [4]李笑莹.古琴曲《潇湘水云》意境探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01-106.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元素的加工整理与创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通过民间舞动作元素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展现出该民族舞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风格特征。舞蹈作品《丽人》便是在展现朝鲜族舞蹈传统风格动律的基础上将动作元素“顿、抻、伸”进行提炼加以呈现,从而将修长清雅的舞蹈姿态展现出来。本文以舞蹈作品《丽人》为论述基础,主要探究作品中 “顿、抻、伸”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丽人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中,加花变奏是即兴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使每首乐曲都会有着千变万化的版本。这种即兴的创作不仅展示了演奏家娴熟的演奏技巧,也更加丰富了乐曲的内涵,使原本非常简朴单一的曲调派生出许多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弹拨乐;丝竹乐;加花;变奏;催奏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演奏,深深植根于民间,是先辈们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的揣摩,研究创造出来,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器乐及演奏形式
期刊
摘 要:迪士尼动画电影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迪士尼动画真人化电影也迅速发展,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功。文章以《美女与野兽》《沉睡魔咒》为例,探讨迪士尼动画电影进行真人化演绎的原因,分析其改编思路,展望其未来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电影;真人化;转型发展  一、迪士尼动画电影进行真人化演绎的原因  (一)适应时代变迁需求  随着时代向前发展,科技不断革新,动画电影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年轻人对于观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典音乐剧被拍成音乐剧电影,成功地让更多人喜爱上音乐剧文化。然而音乐剧电影并不是单纯地用镜头记录音乐剧表演,而是基于音乐剧的再次创作。文章通过对比音乐剧电影与音乐剧的差异,浅谈音乐剧电影从舞台到银幕经历了怎样的转化,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剧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剧电影;音乐剧;电影艺术  注:本文系普洱学院科研重点项目“音乐疗法对高校师生心理和思想的作用及其综合效应分析”
期刊
摘 要:图像学是艺术研究等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众多,为研究图像提供了丰富的现实依据。三星堆商周鸟纹器皿的形式丰富,从地理位置以及三星堆文化体系整体特点观察,其似乎与中原文化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以图像的造型结构以及图像内在象征为线索观察图像时,二者实则在图像的观看与制作上有着高度相似的审美感与相近的手法。文章仅从图像方面分析探索中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三星堆文化;中原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当代舞《雏菊》和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两部作品为例,通过对人物形象——李素秋和阿月进行深入分析,引发了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思考,分别从以心理暗示为基础、以戏剧表演为发展、以情感爆发为升华三个步骤来阐述如何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使得在舞台上所刻画的人物能够生动丰满、有血有肉。  关键词:形象塑造;心理暗示;戏剧表演;情感爆发  一、《雏菊》与《沉沉的厝里情》简介  (一)当代舞《雏菊
期刊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新时代对美育有了新的要求,即在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同时,为中小学生根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红色题材儿童剧三部曲结合重庆地域文化,针对美育体系的基础群体——小学生,进行特色美育。  关键词:红色题材;儿童剧;小学美育;戏剧教育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主要途径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基于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内涵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综合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教学拓宽就业渠道和模式。  关键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  注:本文系2018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YTJG201807)研究成果
期刊
摘 要: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以运动竞技元素为新外衣将镜头对准当下年轻的一代,但是它所关注的不再是烂俗的套路化的剧情,而是当下年轻一代青春的现在进行时,在现实题材青春剧创作上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探索。该电视剧对当下年轻一代的青春故事进行了真实的刻画,对当下年轻一代生活状态、情感态度进行了高度还原,引起当下年轻一代强烈共鸣,映射着当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  关键词:青春励志剧;《亲爱的,热爱的》;价值
期刊
摘 要:摄影摄像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理论,为其影像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技能。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摄影摄像课程教学存在一些滞后和缺陷。文章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针对目前摄影摄像课程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该专业摄影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技能培养。  关键词:数字媒体;摄影摄像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