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手法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运用二度创作表演手法,把一首歌曲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使音乐旋律赋予灵魂和充满生命力以及把歌曲唱得更美、更生动,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掌握好科学的演唱方法、丰富的感情表达以及良好的表演技巧这些基本条件才能把一首歌曲演唱好,使演唱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关键词:声乐艺术演唱;科学方法;表演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15-02
  引言: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丰富而真实的感情。演唱好歌曲首先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是只有嗓音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科学的演唱方法和一个长期的演唱练习。只有经过长时间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刻苦勤奋的练习,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而清晰的语言则是需要练习普通话和声乐演唱中要注意的基本方法,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练习才能获美好的声音。
  一、歌曲演唱中的基本姿势
  在演唱的过程中,姿势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呼吸的状态,气息的运用、喉头位置、声带的运用、腔体共鸣的运用,都影响着整个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作用。正确的姿势会使人体的各个器官能正常的工作,而错误的姿势会带来不良的发声,影响发声器官。所以,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必须要做到身体自然、放松、直立、积极的状态,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挺胸收腹,两肩略向后,肩部保持自然状态,切忌不能抬高,两只脚可以一前一后。在演唱这首《我住长江头》之前,一定要注意演唱时的姿势。因为这首歌曲是一首以情感带动情景的艺术歌曲,演唱中气息的收放都要得当。比如这首歌曲的第四句“” 中的最后一个音“”,这个音相对前面的音来说是比较高的,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必须做好姿势的调整,才能使演唱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二、歌曲演唱中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动力,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是声乐演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发声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呼吸。当今许多歌唱家将发声的呼吸方法分为四种:锁骨呼吸法、胸试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但是最为科学的呼吸方法还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歌唱时提到的“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这也就是在歌唱中用胸腔、横隔膜和腹肌相互配合进行呼吸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不同,它所需要的气息也是不同的,特别是《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它是一首以思念为感情基础的艺术性歌曲,在演唱时,一定要记住,以气带声。整首歌曲都以思念为主题,每一句都透露出主人翁对自己心爱的人的一种相思之情。在演唱時一定要注重它内在的情感,演唱时对气息的控制就要更加注意,特别是在每一句乐段结束和开始的时候,呼吸坚强而又灵活。
  三、歌曲演唱中的发声
  歌唱艺术是以人体的歌唱器官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歌唱的发声是由呼吸、发声和共鸣三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必须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有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歌唱的发声与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说话是平静的,不需要很大的肺活量,不需要很强的力量去支撑,而唱歌的发声是由气息的支持、共鸣的运用、位置的高度、声音的统一来共同完成的,所以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发声的基本元素。
  (一)歌曲演唱的起音。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每一首歌曲中,“起音”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首歌曲是否完整的完成,起音是第一要素,如果起音不好,那么后面的再好也是于事无补的。起音标志着发声时声带闭合的方法,包括气息、声带和共鸣三者的正确控制和协调作用,决定着整个歌唱发声的音质。起音一般可以分为硬起音、软起音和舒起音三种:硬起音是在发声时,气息尚未达到声门产生声音之前,声带先靠拢闭合,再用气息冲击声门,从而发出声音,正如在演唱这首《我住长江头》中的第七句“”中汉语发“但”字时的发音状态。软起音是在发声时,声带靠拢闭合与气息冲击声门在同一时间进行,从而发出声音,如歌曲中的第一句“”中的汉语发“我”字时的发音状态。而舒起音是在发声时,声带靠拢闭合前,先有一部分气息流出或流失,然后再闭合声门,拉紧声带,达到发音,如歌曲中的第四句“”中汉语发“共”字时的发声状态。同时起音也会因为每一首歌曲的感情而有所不同,需要控制的气息也不一样。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起音时应该注意几个重要的问题:1、要防止用力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这样会产生噪音,减少共鸣,损坏声带;2、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靠拢闭合去挡气,发出虚声,音色空闷、苍老;3、要防止起音时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导致音色干涩、刺耳,容易引起声带疲劳。这首歌曲旋律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它含着非常浓厚的情感,所以在演唱每一句起音时,都必须正确的使用硬起音、软起音和舒起音。从整首歌曲来看,第一句“”它是以“我”字开始,所以在这一句我们应当选择软起音;第二句“ ”中,以“君”字为第一个字,而“君”的声母是“j”,所以在咬这个字的时候,气息是需要通过牙关,发出声音,所以应该选择硬起音;第三句“”,是以“日”字开头,与第二句是一样的,应当选择硬起音;第四句“”,是以“共”字开始,在上面的时候说过,“共”字是运用舒起音;第五句和第六句“”,这两句都是以“此”字开头的,应该选择硬起音;第七句和第八句“”中的“只和定”字,根据他们的发音特点,也应当选择硬起音。可见,一首歌曲中的起音很重要,甚至每一句乐曲的起音都非常重要。
  (二)歌曲演唱中打开喉咙与口形。声乐演唱者在初步学习的时,往往会有一个误区,不自觉的将口腔和声带关闭着。在演唱时要注意到我们有两个口,一个是可以看得见的嘴巴,别外一个就是看不到的咽喉,也称它为小口,在演唱时应该要做到,打开喉咙与口形,因为喉咙与口形是声音的通道,必须将他们打开,只有喉咙与口形同时张开了,口咽腔才能充分的打开,声音才能通畅无阻直达我们的头腔,产生良好的头腔共鸣。正确的口形以上下垂直张开为基础,根据音的高、低、强、弱、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根据文字的发音而有所不同,如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句“”中第一个字是“我”字,我是也“O”为韵母,嘴巴要唱“O”的口形,是一个开口音,需要打开嘴巴唱。开口音很容易就能使我们的喉咙打开和口形打开,声音比较圆润、饱满。而歌曲中的第三句“”中的第一个字“日”是也“i”为韵母,是一个闭口音,演唱时口腔不能张得很大,所以口腔内部一定要保持放松,口中有空的感觉,而且不能将字咬得太死、太紧。演唱时外面口形不能张得太大,但一定要确保咽喉内部张开,使内部有空的感觉。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打开口和喉咙,把握好开口音、闭口音的运用,歌曲中仅有短短的几句歌词,但是一定要切记每一个字的口形要把控好。一首艺术性歌曲演唱的时候如果只注重感情的运用而忽略演唱的口形和喉腔的打开,这样就很难获取最美好,最感人的声音。   (三)歌曲演唱中稳住喉头和舌头的位置。在演唱的时侯,张开口吸气的那一瞬间,喉头的位置就是最为自然最为合适的演唱所需要的状态,所以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住刚打开口吸气时的喉头的位置,要稳住那种正确的状态,同时使下颚处于放松的状态,以保气息的通畅,才能使声带正常的工作。稳住喉头的同时,要注意舌头的位置,演唱时,舌尖轻轻抵着下牙内侧下方,并保持舌身自然平放,在演唱过程中要有口水从舌根流出来的感觉。只有放好舌头的位置,才不影响气息的通畅,以至于不影响到演唱的声音。《我住长江头》是一首表达主人翁对自己心爱人思念的一首歌曲,歌曲中含有浓郁的情感,所以在演唱时不能因为感情的释放而轻视喉头和舌头的位置,喉头与舌头的正确摆放是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前提。
  (四)歌曲演唱中的声区和换声点。每一个人的声区和换声点是根据自己声带条件而不同的,一个人的声音,在没有接受声乐训练之前,一般仅仅能唱一个八度左右的自然音域,但是经过训练之后,会从一个八度左右扩大到两个八度或者两个八度以上。人声的音域从低音到高音,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音区,即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部分。每一个人的换声点又因个人的声带条件而不同,当从低音往高音演唱时,唱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感到困难,好像声音之间有一道坎,很困难才能过得去,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使其容易通过,这就是我们说的换声点。碰到换声点的时侯,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往上唱,如果方法不正确的话,向上唱时,声音会变得暗哑,出现断成两截或音色不统一等情况。中音区过渡到高音区时,不能完全采用一种唱法去演唱,要逐渐改变歌唱的机能,由演唱中低音区的“重机能”逐渐转变为演唱高音区的“轻机能”声带也由中低声区的全部震动渐渐过渡到部分振动,这种转变职能用“渐变”的方法而不能用“突变“的方法,否则声音会有明显的裂痕。对于这首《我住长江头》来说,旋律的变化起伏不是很大,但是也存在着音区的相互转换。正如第二句的后半部分“”中的这两个音突然低下来,那么演唱就要做好轻机能往重机能的转换。一定要注意声音的渐变问题,及气息与机能的协调问题,只有气息的合理运用,机能的转换得当,才能做好声音的渐变问题,也才能使我们的声音完美的通过,而不会有裂痕。
  四、歌曲演唱中的共鸣方法
  共鸣是由于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影响到其他物体或者其他物体空间,引起同时振动而产生的共振现象。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受到气息的冲击,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通常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当“基音”在人体和共鸣腔体里(如:胸腔、头腔、口腔、鼻腔、咽腔等等)得到充分的共振后,產生了大量的“泛音“,这就是歌唱共鸣的产生,基音产生了共鸣后就不再细微,它的音色被美化,音量也同时扩大,既饱满又集中明亮。
  按照共鸣腔的声音特点与声区的关系,可以把共鸣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大类。在演唱歌曲中,三种共鸣必须同时的进行,少了共鸣的歌曲演唱,在音色方面就会比较单调、单一,只有添加了共鸣,才能获得圆润而饱满的音色。头腔共鸣一般多用于演唱高音区,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就要注意头腔共鸣的运用,这首歌曲音区比较高,特别是在第四句的“”、第七句的“”和最后一句的演唱中,都需要我们运用头腔共鸣来支撑,否则,音色就暗淡无光,没有穿透力,感情也达不到理想的境界。所以演唱高音区时,主要依赖于头腔共鸣,以它为主,其它共鸣为辅。口腔共鸣主要用于中音区,在演唱中音区时,主要依赖于口腔共鸣,以它为主,其他腔体为辅。《我住长江头》是一首音区比较高的艺术性歌曲,整首歌曲主要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为主,但它不都是高音,而多是偏向中音区,所以口腔共鸣在这首歌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演唱时必须充分的运用口腔共鸣的各个腔体,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才能获得最好的口腔共鸣效果。胸腔共鸣主要用于演唱低音时,演唱低音区时主要运用胸腔共鸣,其它腔体的共鸣为辅。这首歌曲中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八句“”中的音还是比较低的,需要运用胸腔共鸣,才能获取优美是声音。整首歌曲需要三种共鸣主辅的相互转换,在演唱时,它们必须同时存在,只是那一种站主导地位,那一种作为辅助作用。虽然依照共鸣腔体与声区的关系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声区,但并不是说唱歌时可以将各个共鸣腔体孤立起来使用,而是应该将所有的共鸣同时进行连成一个整体,只是根据三个声区的不同,腔体有主次之分,将所有的腔体有机的协调配合运用,获得混合共鸣。我们把这种混合共鸣称作“整体共鸣”。只有做到“整体共鸣”才能发出明亮华丽、丰满结实、既富有金属光泽,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声音。
  五、歌曲演唱中的吐字
  歌曲艺术是以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歌唱的民族风格和声乐学派的形成,一方面是审美习惯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语言的不同。古今中外的歌唱家们在声乐训练中都非常重视歌唱的吐字,这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好字尾,做到咬字正、吐字清、归韵准,就会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在演唱这首歌时要注意它的吐字问题,“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总共就是这么几句,不仅要表达出里面的情感,还要注意歌曲中字与字的关系、字与气的关系、字与声的关系、字与情的关系,每一项都必须做到位,才能做到“字里传情”。语言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信号,字在歌唱中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必须通过吐字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才能“字里含形”。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弄清哪些字是音乐重音、逻辑重音和情感重音,对具有一定感情含意的字,都应该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予润音,唱出歌曲语言中的节奏、韵味、轻重、快慢、抑扬、顿挫及连断的语调、语气和语势,达到情真意切的艺术效果。
  六、总结
  在演唱歌曲时,必须要注意演唱方法中的每一个因素再结合声乐艺术中的二度创作手法,使之相互协调配合好,才能达到或超出我们理想的演唱水平。歌曲演唱中姿势是前提,气息是根源,发声是基础,共鸣是色彩,咬字是表达情感。我们必须要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正确运用,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表达美好的情感,赋予音乐灵魂和生命力,使声乐艺术达到二度创作的最高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6月第3版
  [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4]沈恩岩.声乐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人对戏剧的热爱程度,就正如国人对京剧的程度一样。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出戏剧一直以来都位居莎翁四大戏剧的榜首。伟大的莎士比亚用他那支尖锐辛辣的鹅毛笔,无情地鞭挞了高利贷者的丑陋,歌颂了鲍西娅小姐的法学智慧。可以这样认为,莎翁同样也是一位对法律问题有深刻见解的法学家。正是这位业余法学家写作的闹剧,令全英国的法学家在娱乐之后,去思考一个严肃的法学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期刊
摘 要: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对此,本文认为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设想。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谐社会;精神家园;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樹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会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肩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培训的角度,对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培训;素质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12-02 
期刊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并向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学生;教育;家长;班主任;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09-01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特别是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京津冀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因为在本地区存在着一些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制约了本地区的一体化的进程,相信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京津冀地区也会像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一样大放异彩,推动中国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经济圈;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以“四在农家” 为典范的中国最美乡村——余庆,因交通设施、经济基础的滞后,影响着乡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作为引领最美乡村建设的智源的改善,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余庆党校;改进建设;思索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36-01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发挥党校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到2020年与全
期刊
摘 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带来的最突出变化,就是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提升,这是群众文化诞生的重要基础。所谓的群众文化即指的是人民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知识需求而进行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文化活动。随着群众文化发展的逐渐成熟,我国的群众文化也开始逐渐从政府主办向“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模式转变。群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及本
期刊
摘 要:须弥福寿之庙建于公元1780年,是乾隆皇帝为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敕建的行宫。摩利支天,又称“摩利支提婆” 意思是“阳焰”、“光焰”,藏语称其为“斡在卡玛”,汉译多种名号。  关键词:摩利支天;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39-01  摩利支天,梵名Marici之音译,又称“摩利支提婆” 意思是“阳焰”、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审美的风尚发生了较大的衍变,顺应现实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现状,审美世俗化和物化倾向明显,亟需构建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老百姓文化生活導航。  关键词:农村文化;审美倾向;世俗化;物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4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达到了一
期刊
摘 要:在索取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刑法只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就满足了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而在收受型受贿罪中,刑法增加了“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由此引发了理论上的诸多探讨和争议,本文重点针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含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刑法;受贿;受贿罪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27-02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