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动的教学-隋境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的编写,克服了过去繁、难、偏、旧的弊端,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呢?不妨尝试一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刺激。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新教授知识之间的冲突,或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而产生的障碍,从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听一位教师的课后很有感触,这里“拷贝”而来与我的同仁一起学习。在教学“探索规律”时,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下表是某月的月历:
  问题:(1)阴影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上述问题是以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中的月历”为情境而设计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到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又促使他们去观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o
  
  2.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根本。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情境的花俏、有趣。而忽略了内在的思考与探究,导致舍本求末,冲淡了数学的探索味。
  例如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选择了一次奥运女子跳水比赛成绩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教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算式:55.40-49.80、58.20-49.20、55.40+58.20、49.80+49.20等小数加减法,进而进行相关的小数加减法教学。
  这一教学情境的设计,似乎富有时代气息,新颖有趣,为抽象的计算教学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但是细加琢磨,不难看出漏洞,这一情境的引出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受整数加减法运算的影响及容易把小数加减法误认为也是末位数对齐,而忽略了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小数点对齐。
  因此,要避免上述这种重“趣”不重“思”的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情境与思考的关系,明确只有为思考服务,促进学生思考探究的情境才是好情境。
  
  3.创设实验情境,动手实践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我很欣赏这段话,并把这一格言用彩笔写在了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鲜明、有趣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实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从而变“单一学习”为“综合实践”,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对顶角”时,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
  (2)把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AOB(如图);
  (3)再把硬纸片绕着点O旋转1800,并画出∠COD;
  (4)探索: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每个学生都可能发现如下某些结论:OA与OC,OB与OD是一条直线;∠AOB与∠COD是对顶角,∠AOB与∠COD的大小相等,还可能发现:∠BOC与∠DOA也是对顶角,也相等;∠AOB与∠COB互补,……
  这样的创设实验情境,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自己实验得到的数学结论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4.创设激励情境,人文关怀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产生内驱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她):“你能行!”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学习知识。
  反之,忽略的学生这个有情感的个体,甚至以牺牲学生的情感体验换取所谓的情境教学,实在是得不偿失。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分类”教学时,老师让学生把数学课本和练习本从书包里拿出来并放好,发现有名男生满脸通红在书包里找着,迟迟没有拿出书本。教师很注重对课堂的资源的捕捉把这名学生的书包拿到讲桌上,倒出里面的东西让学生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好的,利用一些学生书包里书本凌乱无序的特点,创设现实性很强的教学情境,然而去不顾学生的面子,将这位学生的“丑”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与新课程理念下“重视情感教育。重视人文教育”背道而驰,既不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融合,也不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导致数学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失落。
  
  5.创设交流情境,团结合作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应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而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交流合作,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发挥个性,义能相互配合,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小组合作情境
  在数学教学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时,要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尽可能搭配完善,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使命感,并能互补,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分工合作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乐于合作、共同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队精神,这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索质。
  (2)班集体研讨情境
  班集体研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畅所欲肓,将思维转化为语言。把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针对带有共性的难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出发,冷静、理智地审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不能tu于外在的有趣、好玩,更应关注内在的思考、实践与探究、人文及合作等有利学生的发展的好情境。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服务于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
其他文献
真是没想到在教《故乡》一文时,我们周围环境提供给我们的问题是这样一种巧合,而我的灵感又是这样及时地捕获到了《故乡》与问胚之间的这种巧合。  《故乡》是2006年初三第九册(下册)的第十三课,在小说这个单元《故乡》是重巾之重,对于本文的教学准备都做得非常充分,学生的收获也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上升到了: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来面对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层面。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阅读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我在阅读
期刊
传统的作文批改老师成了主体,“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则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到漠视,事倍功半,不利于加强作文训练。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栏目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周先慎先生也说:“改文章不只是老师的事,首先是学生的事。”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并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交际,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叹:现在的小学生真的不容易!不仅要学习学校里的种种课程,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到外面“充电”,生怕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无论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都决定了他们的精力十分有限,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在这十分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分的一杯羹呢?我想那就应该向每一堂课要质量,向每一个40分钟要实效。  怎样才能向40分钟要质量呢?  一节课绝不仅仅是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数学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中学数学新教材走进了中学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我校使用北师大版新教材已有四年,在使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期刊
数学对象在脚本中有着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不仅在画线问题上必须用到这些函数,在一些比较普遍的物体绕圆形或者椭圆旋转的问题中也广泛用到数学对象。因为旋转问题已经成为实现效果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作为一门编程语言,进行数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计算中经常会使用到数学函数,如取绝对值、开方、取整,求三角函数值等,还有一种重要的函数是随机函数。本文将所有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方法、常数、三角函数以及随机数都集中到一个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传统的数学教学枯燥、抽象、远离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慢慢消失,甚至“谈数色变”,这成了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供了新的契机。  下面,本人就如何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中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新课改要求我
期刊
文学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而文学作品中的譬喻。则堪称是“语肓艺术中的艺术”。而对于譬喻的巧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人能如钱钟书先生一样创制出如此令人日不暇接的妙喻来。并且,钱钟书先生除了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譬喻外,还发表了许多以“比喻”为标目的学术著作。这里,笔者结合钱钟书先生的一些学术著作就钱先生《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作一些浅略的分析。  譬喻又称比喻。是文学语言运用中一种基本的修辞手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教师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应强化能力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而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学科特点,教学不能单纯告诉学生命题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尽量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