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理解作为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型,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中之重”。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坚持“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实际”的命题原则,坚持把测试的重点定位在语篇上。
   贵州县城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地处偏僻的山区,在这些地区英语教学起步晚,基本上是初中后才开始接触英语,并且师资力量薄弱,信息闭塞,对现代时尚、现代科技、金融、电脑网络缺乏了解;其次,大多数学生因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再者,他们难以买到适合阅读的各类英语读物,学校图书室的中学生英语读物也相对较少,同时农村学生的父母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阅读,尤其是英语阅读,缺乏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指导子女阅读。这都阻碍了他们背景知识的拓宽,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远远达不到高中英语大纲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摆在每位我们中学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抓好词汇教学,扩大词汇量,为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奠定基础
   词汇是语言表达中的最小单位,无词不成句,无句不成文。要读懂句子,首先必须理解词义;要读懂文章,必须理解句意,因此,必须抓好词汇教学。一方面要抓好国际音标、语音知识、读音规则和构词法等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词汇量。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学生归纳和区别一些同音词(组)、同义词(组),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去记忆生词,在大量的泛读中理解生词的不同意义,不断地扩大词汇量。
  高考阅读的词汇量大,近几年达到2400个单词左右,其中一部分生词是通过词性转化、构词法变化而来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积累足够的词汇量,而且要学会构词法来丰富自身的词汇量,而词汇量的扩展可通过教材学习,也须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掌握一些构词法。
   二、加强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并非只靠训练阅读技巧及大量阅读,全面训练,听、说、读、写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肯定了书读多了,读熟了,感悟深了,语感也就有了。教师应有目的,有系统地选择一些经典段落、精彩范文,英语小诗或谚语让学生诵读。从高一开始坚持到高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增强记忆效果,也能悟出英语文章中的韵味和美感,还能弥补缺乏英语环境的不足。
  其实,听说训练能创设英语氛围,有利于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种语感和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再者,英语写作是一个积极用英语思维的自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能力和文章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中心,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三、通过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培养的又一途径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目前随着出版业和影视业的发展,有关英文的课外读物相当多,但在农村,学生接触的不多且不对口,对教师来说,首先是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阅读材料必须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次序渐进,学生初次脱离课文,阅读课外材料时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他们既渴望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新大陆“猎取新知识,又发现新材料中有不少他不熟悉的句型、单词和词组,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查词典则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稍有不慎或急于求成,或选的材料太长,太难都有可能使学生兴趣索然,最后将材料速之高阁,不了了之。那么,难度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認为读物的难易一方面是生词量,另一方面则是句型。要求高二学生过分地扩大词汇量是不现实的,但如能多看些句型变化较多的读物则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好处。所以我认为取材由浅入深,从简到难的原则。我向学生推荐的材料起初是一些幽默故事,词汇量在100左右,生词率不超过2%,然后逐渐向一些短篇的童话故事系列集过渡。另外,指导学生查字典,极力表扬那些勤使用字典的学生。督促学生用脑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就这样从选材来看由短到长;生词量从少到大;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从浅显易懂到内涵丰富的精心安排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
   四、加强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英语阅读理解也不例外。我们要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做题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抓基本功训练同时不排斥阅读技巧的训练,利用基本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逐句逐段分开讲解的教学模式,重视语篇输入,重视文章的主旨,大意,及内涵,培养学生对其大意,和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阅读为主,强调阅读速度、强调词汇、语法为阅读理解服务。同时,根据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特点,对词猜测题,代词指代理解题,事实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结合具体文章或材料分别介绍它们各自的应对之策。教师也应积极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指导学生采用跳读、略读、扫读或查读等快速阅读方法,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或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同时对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加以分析与指导,并对阅读过程给予一定调控,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阅读习惯。
   总之,培养英语阅读能力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大量阅读实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广泛阅读课外材料,要求阅读速度快,能理解文章大意,可不进行语言分析。如果能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阅读技巧,并能总结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教育领域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知识,不如教给他一种方法。物理学科是一种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培养的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一种创新的意识。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字】初中物理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
目的:  根据耳廓全息理论,运用耳穴压丸联合早熟方治疗女童性早熟,观察临床疗效,将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起来,丰富女童性早熟的治疗方法。耳穴压丸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易于接受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教学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笔者是处在音乐教育第一线的初中音乐教师,所以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愿意学音乐并不是单纯对音乐学科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音乐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音乐是一门“小学科”,但
目的:在原位移植瘤模型上验证CD44~+胃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选取MKN-45胃癌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为CD44~+和CD44-两组,以未分选的MKN-45胃癌细胞为对照。体外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作文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方法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瞎编瞎套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文学的灵魂是诗歌,读懂中国文学,先要读懂诗歌。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借助新的教学方式与观念,用个体领悟来读出自己的诗歌,用个体感知来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诗歌教学成为文学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诗歌教学 个体感悟 情感参与     中国文学的源头就是诗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是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上,从《诗经》、《楚
目的:了解4项针灸相关技术在辽宁省两示范县(本溪县、庄河市)对医生技术培训的效果和推广的效果;分析影响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方法:共有362份问卷进入了结果分析,并对其样本进行培训以及技术应用的问卷调查和对患者治疗登记表部分内容的调查。结果:362份对技术推广者的问卷中,关于培训的技术适用度、对教师、教材、组织管理工作几项的满意度均大于90%,对适宜技术掌握程度与机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均成显著正相关
由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共同开发的《系统工程在德兴铜矿的应用》、华中理工大学与德兴铜矿共同开发的《德兴铜矿矿体模型图形应用系统》两项科
《金匮要略》作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来备受推崇。或因发现时间晚于《伤寒论》,对其注释与研究远远少于后者,但随着明代赵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