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可推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好的主动性。小学数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文主要从生活化教学、创设氛围、丰富教学手段以及布置实践任务四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策略,以推进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且实用的特点,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只有夯实数学基础才能顺利学习其他理科知识。因此,小学阶段要着重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使其数学水平全面提升。
一、生活化教学,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教学中也应该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以在讲解以及提问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也会乐于在课外运用数学知识。比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知识《测量》时,教师可给学生发放皮尺,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课桌、书本以及自己的臂展长度,从而加深学生对厘米的印象。为了使学生区分几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教师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提问,如课桌高约1()、文具盒长约2()。用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举例能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能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记忆知识的有效手段。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用途,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拉近与数学的距离[1]。
二、营造轻松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好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识到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应用多种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开展教学,避免紧张压抑的气氛影响学生主动性。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教学氛围逐渐受到影响,教师要用轻松的话语与学生沟通,要想办法活跃课堂氛围。
比如教学四年级知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问:哪种三角形最有“个性”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拉近师生距离,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进而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出答案。教师要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出数学知识,这样可打造良好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比如教学一年级知识《比一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个趣味故事:0-9这几个兄弟比大小,其中9嘲笑0说:“你最小了,什么价值都没有”,这时1搂着0的肩膀说“我们在一起就能大过你,可别瞧不起人”。9看着数字10意识到自己太狂妄了,赶紧闭上嘴。轻松的话语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用简单有趣的语言举例或提问,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2]。
三、多种手段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中的一些抽象知识和定理需要学生进行联想和记忆,教师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创新教学,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过于被动的问题。为了促进教学,应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与实践。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分组合作、巧妙提问等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用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可用实践加观察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印象促进教学。首先要教导学生如何用量角器,随后要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书的边角,要求学生记住90°角的特点。学生能做到独立测量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然后安排几名学生上台测量,并将自己测量的结果直接说出来。最后,教师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角,要求学生在不测量的情况下预估角度,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多种手段的教学与练习,学生对“角的度量”有准确且深刻的认识,能熟练掌握这一课的知识。在教学知识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时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策略,要用互动、实践等方式與学生展开交流,促使学生更专注[3]。
四、布置实践作业,强化数学能力
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养成数学兴趣,逐渐提高数学能力。比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数步数的问题,要求学生数一数从学校到家里走了多少步,这段距离大约是多少米。教学《克与千克》时,要求学生跟着家长去买菜,并记住所买蔬菜的重量,将蔬菜的重量和个数记录在本上。通过实际体验,学生会逐渐对重量单位形成认识,能确立正确的重量单位概念,也可用这些知识去独立完成家庭中的买菜任务。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用瓜子、彩笔等物品说一说“某个数可以分成()个()”,要求以视频的方式分享到学习群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物品完成实践作业,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先学习其他同学的视频,再反复练习。这样的实践任务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锻炼手口协调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相比笔头作业,实践任务更具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可逐渐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兴趣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创造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要多种手段教学,同时也要注重鼓励学生,使其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能主动钻研数学知识并从中获得自信,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J].新校园(中旬),2017(2):112-112.
[2]林小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47-47.
[3]孙秋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9):66-66.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且实用的特点,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只有夯实数学基础才能顺利学习其他理科知识。因此,小学阶段要着重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使其数学水平全面提升。
一、生活化教学,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教学中也应该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以在讲解以及提问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也会乐于在课外运用数学知识。比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知识《测量》时,教师可给学生发放皮尺,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课桌、书本以及自己的臂展长度,从而加深学生对厘米的印象。为了使学生区分几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教师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提问,如课桌高约1()、文具盒长约2()。用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举例能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能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记忆知识的有效手段。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用途,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拉近与数学的距离[1]。
二、营造轻松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好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识到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应用多种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开展教学,避免紧张压抑的气氛影响学生主动性。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教学氛围逐渐受到影响,教师要用轻松的话语与学生沟通,要想办法活跃课堂氛围。
比如教学四年级知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问:哪种三角形最有“个性”呢?这样的提问方式能拉近师生距离,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进而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出答案。教师要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出数学知识,这样可打造良好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比如教学一年级知识《比一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个趣味故事:0-9这几个兄弟比大小,其中9嘲笑0说:“你最小了,什么价值都没有”,这时1搂着0的肩膀说“我们在一起就能大过你,可别瞧不起人”。9看着数字10意识到自己太狂妄了,赶紧闭上嘴。轻松的话语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用简单有趣的语言举例或提问,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2]。
三、多种手段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中的一些抽象知识和定理需要学生进行联想和记忆,教师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创新教学,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过于被动的问题。为了促进教学,应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与实践。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分组合作、巧妙提问等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用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可用实践加观察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印象促进教学。首先要教导学生如何用量角器,随后要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书的边角,要求学生记住90°角的特点。学生能做到独立测量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然后安排几名学生上台测量,并将自己测量的结果直接说出来。最后,教师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角,要求学生在不测量的情况下预估角度,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多种手段的教学与练习,学生对“角的度量”有准确且深刻的认识,能熟练掌握这一课的知识。在教学知识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时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策略,要用互动、实践等方式與学生展开交流,促使学生更专注[3]。
四、布置实践作业,强化数学能力
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养成数学兴趣,逐渐提高数学能力。比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数步数的问题,要求学生数一数从学校到家里走了多少步,这段距离大约是多少米。教学《克与千克》时,要求学生跟着家长去买菜,并记住所买蔬菜的重量,将蔬菜的重量和个数记录在本上。通过实际体验,学生会逐渐对重量单位形成认识,能确立正确的重量单位概念,也可用这些知识去独立完成家庭中的买菜任务。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用瓜子、彩笔等物品说一说“某个数可以分成()个()”,要求以视频的方式分享到学习群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物品完成实践作业,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先学习其他同学的视频,再反复练习。这样的实践任务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锻炼手口协调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相比笔头作业,实践任务更具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可逐渐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兴趣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创造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要多种手段教学,同时也要注重鼓励学生,使其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能主动钻研数学知识并从中获得自信,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J].新校园(中旬),2017(2):112-112.
[2]林小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47-47.
[3]孙秋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9):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