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农村教师应想法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才算与时俱进,而促进自主学习的措施离不开“创造氛围,提供形式,小组合作”这三部曲。
关键词:现状;思考;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原因;策略
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1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上课以输灌为主,教书负责把问题讲清楚,学生听懂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1.2 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我县教学实行“教學六步法”,但这一年来听优秀老师做课,我却发现,很多流程流于形式,教师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导致课堂沉闷,学生被动跟老师交流。这样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 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淡化。在全面推行课改的今天,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转变较慢。农村小学教师以中老年为主,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每篇课文形成模式,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重点句子讲解,学生埋头记笔记,一堂课下来,学生课本上的笔记密密麻麻,学生完全成为了“笔记本电脑”, 却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被动型的学习,淡化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2.2 应试教育的无形指挥。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像一根威力巨大的指挥棒,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无足轻重,只要学生能考高分,死记硬背、“大水泡倒墙”的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法垄断了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片面单调,教师们仔细研究考试大纲的范围,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长期以往,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难扩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挖掘。
2.3 教师对语文课的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农村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课程的要求,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写字、作文等就可以了,只是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养成。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1 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3.2 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的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
3.3 提倡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精神。 如果你无意间走进我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你会看到学生们时而面对面提问,时而耐心讲解,时而激烈讨论……这就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班级综合考试成绩、性格、能力等综合因素,组建了学习小组,每小组4至6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时机和适当的频率,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都经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脑思”,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4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8页,第129页
[2] 《语文新课程标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6页
关键词:现状;思考;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原因;策略
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1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上课以输灌为主,教书负责把问题讲清楚,学生听懂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1.2 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我县教学实行“教學六步法”,但这一年来听优秀老师做课,我却发现,很多流程流于形式,教师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导致课堂沉闷,学生被动跟老师交流。这样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 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淡化。在全面推行课改的今天,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转变较慢。农村小学教师以中老年为主,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每篇课文形成模式,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重点句子讲解,学生埋头记笔记,一堂课下来,学生课本上的笔记密密麻麻,学生完全成为了“笔记本电脑”, 却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被动型的学习,淡化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2.2 应试教育的无形指挥。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像一根威力巨大的指挥棒,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无足轻重,只要学生能考高分,死记硬背、“大水泡倒墙”的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法垄断了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片面单调,教师们仔细研究考试大纲的范围,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长期以往,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难扩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挖掘。
2.3 教师对语文课的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农村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课程的要求,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写字、作文等就可以了,只是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养成。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1 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3.2 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的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探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
3.3 提倡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精神。 如果你无意间走进我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你会看到学生们时而面对面提问,时而耐心讲解,时而激烈讨论……这就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班级综合考试成绩、性格、能力等综合因素,组建了学习小组,每小组4至6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时机和适当的频率,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都经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脑思”,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4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8页,第129页
[2] 《语文新课程标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