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恶心》:响彻里约奥运的大音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land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5日晚,里约奥运会开幕,我被一首诗歌惊艳——
  “它很丑。但它是一朵花。/它捅破了沥青、厌倦、恶心和仇恨。”
  表演中,一个小男孩寻找绿色树苗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一粒娇嫩的种子冲破土壤奋力发芽。在背景音乐声中,巴西女演员费尔南德·蒙特纳哥和英国女演员朱迪·丹奇,分别用葡文和英文朗诵了巴西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的《花与恶心》,诗中言之凿凿地说:“它很丑。但它是一朵花。/它捅破了沥青、厌倦、恶心和仇恨。”
  我不认识这位巴西诗人,却十分欣赏开幕式上这样的安排,在体育竞技的盛事中,仍不忘记对人文和文学的敬畏,蓦地对巴西好感油然而生!不管有多少人曾唱衰里约,随着开幕式都会消失殆尽。
  有人说,一个读诗的开幕式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幕式。事实上,奥运会跟诗歌的关系很紧密。在古希腊,各种运动盛会与诗歌表演本来就是一家,观众欣赏的不仅是体育竞技,还有大诗人的表演。
  找来卡洛斯·德鲁蒙德(1902—1987)的《花与恶心》,我大声地默读:
  “被我的阶级和衣着所囚禁,/我一身白色走在灰白的街道上。/忧郁症和商品窥视着我。/我是否该继续走下去直到觉得恶心?/我能不能赤手空拳地反抗?
  “钟楼上的时钟里肮脏的眼睛:/不,全然公正的时间并未到来。/时间依然是粪便、烂诗、癫狂和拖延。
  “可怜的时间,可怜的诗人/困在了同样的僵局里。”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了一首晦涩却充满力量的诗。可以当着全世界念出“我的仇恨是我身上最好的东西”的时候,那得是一个多么有自信的民族啊。无怪乎曾有人说:审美拯救人民。
  中国绝大多数文学读者不知道卡洛斯·德鲁蒙德的名字,只有极少的葡语学习者和冷知识积累者,知道他是巴西20世纪被国民接受程度最高的诗人和巴西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
  在所有的巴西现代主义诗人里面,担任过教育部部长的卡洛斯·德鲁蒙德可能是最受普通民众敬爱的诗人。他的头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还被印上了巴西的50元纸币。里约最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就有卡洛斯·德鲁蒙德的雕像,上面铭刻着他写里约的一句诗:“在海中,一座城市已被写就。”
  《花与恶心》是卡洛斯·德鲁蒙德1945年的作品,当时正值巴西比较极权的时期。从小生长在乡间的诗人感觉到自由受到威胁,所以他笔锋如刀,包含着对极权主义的批评。“花与恶心”式的强悍表达,在巴西语境里不过是日常生活,那是来自“上帝之城(巴西里约的社区,意指中下层社会)”的直抒胸臆。
  因此,也难怪卡洛斯·德鲁蒙德成为了巴西的“国家诗人”。他开创了一代诗风,把诗歌语言从平庸刻板的规约化中解放出来,大胆采用平民化的口语来书写日常生活,甚至糅合市井俚语,从而让诗歌走出象牙之塔,赢得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卡洛斯·德鲁蒙德的诗歌始终关注他周边的世界、周边的人,显示出深刻的思考和温馨的人文关怀。面对社会弊端,他时而讥讽,时而挖苦;他用调侃的态度看待人生、用人民的眼光看待人民,形成了独有的文学风格。
  “我徒劳地试图对自己解释,墙壁是聋的。/在词语的皮肤下,有着暗号和代码。/太阳抚慰着病人,却没有让他们康复。/事物。那些不引人注目的事物是多么悲伤。
  “沿着城市呕吐出这种厌倦。/四十年了,没有任何问题/被解决,甚至没有被排上日程。/所有人都回到家里。/他们不怎么自由,但可以拿起报纸/拼读出世界,他们知道自己失去了它。
  “大地上的罪行,怎么可以原谅?/我参与了其中的很多,另一些我做得很隐蔽。/有些我认为很美,让它们得以出版。/柔和的罪行助人活命。/错误像每日的口粮,分发到家中。/烘焙着邪恶的狠心面包师。/运送着邪恶的狠心牛奶贩。”
  从一开始,里约奥运就是最特别的一届。污染、疫病、安保、经费等等,这场奥运会还未开始,就已经被全世界质疑。媒体充满了讥讽之声,连BBC的里约奥运宣传片,拍出了人与动物之间运动和力量的无缝连接,也被有才的网友解读为:“这是在说里约的运动场馆都很烂,大家要在丛林里比赛吗?”
  难道这届奥运真的不行?其实,它可能预算不足,它可能首次在南美举办,它可能无序和混乱,它可能充满这样那样的问题,它可能饱受争议和批评,但这些都不重要。体育,奥运,就是要打破这一切纷扰,把人类团结在一起,和平地竞争,让体育回归体育,更高、更快、更强。开幕式上气势磅礴的声光乐和焰火表演,演员们激情四射又张弛有度的表演,对巴西流行文化的阐释和演义,确实将人们镇住了。他们有快乐的嘻哈,有狂放的桑巴,有美妙的爵士,有全地球人最美的肉体天神娘娘吉赛尔·邦臣,也有像《花与恶心》那样深邃的诗篇,这是具有现代性的东西,它提供了现代文明的宽度。
  “把这一切都点上火吧,包括我,/交给1918年的一个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男孩。/然而,我的仇恨是我身上最好的东西。/凭借它我得以自救/还能留有一点微弱的希望。”
  《花与恶心》就像把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演绎到了21世纪。在过去那个时代,拉丁美洲是被其他列强所殖民和欺骗的,而今不同了,巴西人似乎已经明显感到不同了,在世界面前,能够感受到巴西人依然孤独,生活依然痛苦,但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世界能够给予巴西的只有帮助,他们并不掩盖自身的问题,而是勇敢地把本国的问题说出来,说给本国的政客听,说给世界各国来参赛和参观的国际朋友听,说给全世界听。
  “一朵花当街绽放!/它们从远处经过,有轨电车,公共汽车,钢铁的车河。/一朵花,尽管还有些黯淡,/在躲避警察,穿透沥青。/请你们安静下来,停下手里的生意,/我确信一朵花正当街绽放。
  “它的颜色毫不起眼。/它的花瓣还未张开。/它的名字书中没有记载。/它很丑。但它千真万确是一朵花。
  “下午五点钟,我坐在一国之都的地面上/缓慢地把手伸向这尚未明朗的形状。/在山的那边,浓密的云团在膨胀。/一个个小白点在海上晃动,受惊的鸡群。   “它很丑。但它是一朵花。/它捅破了沥青、厌倦、恶心和仇恨。”
  作为金砖国家、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不就是这样一朵小花吗?
  在巴西,巴西没有巴西人那么重要;在里约,奥运也没有里约人的日常生活那么重要。那是一座不完美的城市,所以上帝才有事可做,所以才会在开幕式上有这样一首诗悍然现身。
  (本文图片由梁凤英提供)
  “The Flower and The Nausea” Loud at Rio Olympic Games
  By Shu Shu
  For many in China, hearing the poem cited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Rio Olympic Games and learning what is really about was a big surprise. Many in China, a country of poetry, found it touching to hear a poem cited on such a grand occasion, a kind of homage paid to poetry and poets in general. It is also amazing to find how confident Brazil was to pick such a poem when the ceremony was opening the games. The last two lines read: “It’s ugly. But it’s a flower. It breached the asphalt, the ennui, the nausea and the hate.”
  No matter how inappropriate the poem might have sounded at the first sight, an opening ceremony where a poem was recited must be great and the poem, though a bit convoluted, was full of energy.
  The poem was written by the modernist writer Carlos Drummond de Andrade, probably the best known and most loved poet in Brazil. It was read in Portuguese by another Brazilian national treasure, the actress Fernanda Montenegro, with English provided by Britain’s national star Judi Dench.
  Most readers in China know almost nothing about Carlos Drummond de Andrade (1902-1987). Only some who read the Portuguese and those who specialize in obscure knowledge would know that h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oet of the 20th century Brazil and that he is a cultural icon of Brazil. In 1990, his portrait and poem Friendly Song were printed on the Brazilian 50 cruzados banknote. A life-size bronze statue of the poet sits on Copacabana beach in Rio.
  The Flower and the Nausea was written in 1945 when Brazil suffered from despotism. The poem highlights his criticism, a straightforward expression from the city of god. His poems found echoes in the heart of people and he grew to be something of a national poet. Moreover, he broke new trails in writing poems, liberating poetry from standardized expressions and adopting a secular vocabulary to describe everyday life and sentiments. His poems broke away from the tower of ivory and reached broad strata of readers.
  Some Chinese readers understand Rio Olympic Games by comparing Rio as that flower. The Rio Olympic Games in the media were so much saddled with issues such as pollution, Zika, security, funds, sporting venues that the world eyeballed Brazil with suspicion.
  But the world is always full of problems. The Rio Olympic Games is the first ever held in the South America. There were disorder and even chaos, but they were not important. The world came together, that counts. The Olympic Games is always designed to bring mankind together. The opening ceremony was a huge success and the poem read at the ceremony bespoke the width of the spirit. Brazil didn’t want to cover up its problems. It spoke about itself bravely to the politici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o international friends and visitors. In Brazil, Brazil isn’t as important as its people. In Rio, the Olympic Games isn’t as important as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people there. It isn’t a perfect city and that is why God has things to do there and that is why such a poem made its guts way into the opening ceremony.
其他文献
“五水共治”开拓浙江发展新境界。那些平凡治水人却不平凡的治水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们。千千万万治水人让钱江两岸、江南水乡再现诗画意境,充满勃勃生机。  “沧桑,我真的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帮你找人,具体都是他们做的。”  2016年暮春,当我冒雨前往家乡玉环寻找治水的故事,一条微信,让我预感到,迎接我的将是一次艰难的采访。  父亲带着我去我小时候常去的河边,他的话让我感动  “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
期刊
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两个重要的印度洋国家,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重要节点。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和印度、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记者日前跟随浙江新闻采访团分赴印度和斯里兰卡,为读者呈现“一带一路”上浙江人的精彩故事。  龙象共舞搭建文化桥梁  印度新德里是个喧闹杂乱而又生动的城市。洁白的欧式别墅与大片的贫民窟交相错落,各种车辆在大街上蜗爬。  就在与印度国家电视台一墙之
期刊
潘那白由旅行达人变身G20杭州峰会宣传大使。他驾车横跨亚欧大陆,带着杭州温度的礼物,分送给30个国家的友人。  环游世界,曾经被列入许多人的梦想清单。31岁的潘那白也有同样的梦想,但不同的是,他把梦想变成了现在每一天的生活。过去几年中,他去过的国家累计起来已经超过百个。  2016年7月中旬至9月初,G20杭州峰会杭州侨界大使潘那白从新疆喀什出发,与伙伴们驾车横跨亚欧大陆,途经伊朗、土耳其、意大利
期刊
2017年2月,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在各大网站引起关注。他是高居翰,是西方中国艺术史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学者之一,生前长期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并担任过著名的美国华盛顿特区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该馆以收藏东亚文物著称。2014年2月14日,高居翰仙逝于伯克利家中。  这个被称为“最懂中国画的美国人”曾有一个心愿,建立一座中国艺术资料库,让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史学者,都可以在此获取丰富的研究
期刊
在小说《麻雀》的创作谈《我愿意是一只麻雀》里,海飞如此深情地述说着他对上海的少年回忆。因为是上海知青的儿女,少年海飞在上海度过了他大部分的假日时光。那些属于少年的回忆,充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土语方言,苏州河上运货的柴油驳船轰轰驶过,外滩与弄堂里升腾着日常的烟火气息。从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走来的少年海飞,在进入中年的写作中,突然将记忆切进民国的时间碎片,在想象中还原民国沪上的谍战风云。在知青作家一代
期刊
G20杭州峰会期间,穿着西湖水色服装“小青荷”的志愿者成为一大亮点,他们的笑容、仪态和热情,给参会嘉宾和杭州市民留下美丽的记忆。  “小青荷”,取名自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谐音寓意志愿者如一朵朵正待盛开的青色荷花,亲和无边。  志愿者通过层层选拔而来。来自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留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的国际志愿者,是其
期刊
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徐启雄先生在美国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  徐先生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工作关系,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多。20多年前的徐先生,已是满头银发,很容易让人记得。他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很“工笔”,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密得很,这是给我的深刻印象。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画家”  徐先生1960年毕业于
期刊
“潮神祭祀”本是由百姓自发展开的悠久习俗,一般只含上香、敬神、祈祷(包括禳灾、纳福)等环节,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境内的黄湾、袁花、丁桥、盐官、周王庙、长安、许村等钱塘江沿岸乡镇。历史上,这习俗逐渐被官方认可、利用,从而结合三礼、形成仪规程式,发展为一种由各级守土官员主持的地方政府祭典。2014年,“潮神祭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项目,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钱塘江潮神的出现由来已
期刊
2016年9月5日,浙江作家海飞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麻雀》登陆荧屏。海飞是个温情的人,但坚持认为自己欣赏残酷,奇怪的是,二者在他身上好像并行不悖,一如他笔下民国时期繁华柔软的上海,鲜血与死亡却稀松平常。海飞是个横空出世的小说家,凭着对文字的天赋和执拗,瞬间改变了既定的潦草杂乱的生活,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他误打误撞进入编剧圈后,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铁
期刊
农历八月,整个杭州便弥漫着馥郁的桂香,走在大街小巷、西湖景区,总是“未见花色,先闻花香”。桂花是杭州的市花。  桂子月中落  西山灵隐、天竺一带是桂花与杭州最初产生联系的地方。  旧籍称,东晋咸和初年,有印度僧云游钱塘山中故地,惊叹此地水石清绝,于是筹建灵隐寺。这不仅开启了风景的建设,而且对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  经南朝及隋,唐代的灵隐、天竺已成佛教奥区。前人引灵隐旧志神话,有一年中秋夜,皓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