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合作,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转变教学理念,真正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的教学习惯,使得学生只是满足于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教师则成为力争“灌输”更多“食物”的“填鸭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性,与新课标所要求的“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保持乐观心态》这一章节时,可以采取下列教学策略。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使用这样的开场白:“老师知道班级里有多才多艺的学生,能不能给全班同学唱一首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啊?”“唱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长今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始终充满了希望,是因为她具备了什么品质?”“回答得好,是乐观。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生活就会永远充满希望和快乐。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并思考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留出规定的时间让学生看完教材和思考题后,向学生提问:“鞋业老板向非州派出两个职员考察当地的销售市场,考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那儿的人一年四季‘打赤脚’,但是,两个职员回来向老板汇报的内容却是截然相反的,一个说没有市场,另一个说市场广大,请同学们踊跃回答,你们支持哪一个职员的观点?再好好想想,有没有不同于这两个职员观点的其他观点?从这个小故事,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作出小结,使得学生明白,面对同样的情况,善于发现积极因素的人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只看到消极因素的人则变得悲观失落。因此,乐观者的心中总是充满机遇与希望,悲观者的心中只感受到丑恶和失望。所以,乐观和悲观,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回答问题,通过直接参与和自主思考,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二、改变教学策略,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想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改变教学策略,确认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式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行为与后果》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海因茨偷与不偷”,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辩论的教学方式。利用“如果你是海因茨,是偷药还是不偷药?”这个“辩题”,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一个组的观点是:“支持海因茨偷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先挽救妻子的生命要紧。”另一个组的观点是:“不支持海因茨偷药,因为偷药是不道德的,是破坏社会法制建设的行为。”教师要求两个辩论小组的成员,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准备。两个小组的成员为了在辩论中“取得胜利”,在课前搜集材料,组织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等。由于准备充分,加上部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拥有相对丰富的信息量,有些同学的观点甚至出乎教师的想象之外,比如有的同学针对“海因茨应该偷药”这个论点给出这样的辩词:“海因茨为了挽救他妻子的生命,曾请求药剂师便宜些卖给他,或者能允许他延期付清,遭到了无情的拒绝。而药剂师欲以成本价的十倍出售此药,这是药剂师丧失医德,见死不救,并利用法律的空隙,为自己牟取暴利,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思想品德课上曾学过这样的课程,‘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所以,海因茨撬门偷药,是情有可原的。”而“不支持海因茨偷药”观点的同学给出这样的辩词:“海因茨偷药,从根本上探究就是因为没钱治病。为什么没钱治病?其一可能是因为他平时好吃懒做,造成了自身的贫穷。其二是因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造成公民不能保证就医,其三就是医药部门监察不力,在暴利的驱动下造成药价太贵,使老百姓治不起病。但是,即使有上述种种原因,海因茨也不能撬门盗窃,试想,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以此为盗窃的借口,社会将成什么样?”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进行素质教育,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在体会到主人翁精神的同时,获取知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从“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就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
摘 要: 面对越来越沉闷、低效的高中英语课堂,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和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之后,作者发现造成高中英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效果差这些现状的一重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了过度焦虑。作者从课堂提问、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课堂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进行过度学习焦虑调控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 学习焦虑 焦虑调控    一、引言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断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出现了一些诸如教师上课 “沉默”、学生活动“过度”、 提问“滔滔不绝”的现象。作者就这些现象,结合教学实际就教师要“讲有理、动有度,问有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讲有理 动有度 问有节    新课程改革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而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特
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宣部旗帜鲜明地、坚定不移地在新闻战线反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地抓了“有偿新闻”的问题。中宣部的这一重要举措,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一、导入要妙趣横生  “良好
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助推器。高效提问才能促使高效学习,而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提问技巧。  一、为什么要高效提问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讲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节《儒学的兴起》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师:同学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观点?生:董仲舒。师:他的观点有没有被汉武帝采纳?生:有。显然,这样的提问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董仲
摘 要: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文章阐述了教师魅力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学识魅力 人格魅力    当前,束缚中学历史学科创新的症结在于传统的教材观、传统的课堂观和传统的师生观。教师不应是教书匠,而应是学生人生的航标。教师的形象和教养,会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人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一直用学博德厚的人师标准要求
甘蔗是宿根高杆作物,前期生长慢,从播种到伸长,秋植蔗需6个月,冬春蔗需4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及时套种一季其它生育期短的作物,不仅大大降低农耗,而且利用时间空间提高经济效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本国语言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可言,因此也就毫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做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的学习,而导致教学质
<正> 得知张友鸾先生在南京过世,我不禁心酸泪涌,立即到电报局发去唁电,表示对友鸾师半个多世纪来对我教育培养的怀念。 1938年4月,重庆《新民报》刊登启事,公开招考记者。当时有100多名青年投稿应考。结果,李廷瑛和一位姓何的还有我,得到通知说被录取了。5月1日,我们三人按规定的时间,手持录取通知到七星岗报社报道。李廷瑛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