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话天台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7日至29日,由16个国家的佛法学习者组成的“国际杰出青年禅学营”一行六十余人,来到浙江天台山。他们此行的目的:一为朝圣,二为学禅,三为感受天台茶道,四也为增进中外的文化交流。这些“洋学生”们,多年轻、质朴且虔敬,他们观济公故居、访佛教城、登天台华顶、为葛仙献茶、饮智者清泉、攀霞客古道,一路穿行于幽幽青山,不为游山览胜,也不为思古寄情,只为参道觅禅,寻一点灵犀。
  浙江天台,是中华大地上“天赋异禀”的一方山水。一座天台山、一位济公活佛,道尽了华夏的文明本质。这里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道源祖庭、是王羲之书法大成的卓然秘境、是徐霞客足行天下的超然性情、是李白孟浩然吟诵的灵山秀水、是寒山拾得卜居的幽壑林泉、是葛仙修炼的福地洞天、是日韩茶文化认祖归宗的朝圣之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街头巷尾。桥亭塔寺,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华夏文明绵延千年的往事尘梦在这里重重叠叠,聚拢逸散。
  这次禅学营是长年在欧美传播佛法的有关人士所组织的一次游学实践,主倡者是知名的依法法师。他们来到天台山,是为了体验和学习天台宗的止观禅学和茶道文化。
  天台宗也叫“止观宗”。提及天台宗,就需要略述一下其立宗之本的“天台止观”。所谓止观。分成止和观。止。梵文读作“奢靡他”,意为平静和安住,亦即禅定的修持;观,读作“毗婆舍那”。意为觉照,包含专注和分析,亦即智慧的修行。通过止观的练习,可使人向内析察自身内外的因果和照见诸法无我的本性,而这是整个佛法修学的总持。
  天台宗创宗者智者大师,原名智顗,师从慧文和慧思修习止观,在修行上用止观统摄四谛(苦集灭道),又依据法华经经义,确定观的对象为诸法实相。所谓“一心三观”,就是在同一时间于一心中观“空、假、中”三种实相。后来智者大师更进一步,把“一心三观”的学说发展为“圆融三谛”说,这便成就了天台止观的奠基石和独特处。
  智者大师于公元597年辞世。隋炀帝杨广依据他的遗愿,在天台山麓修建了一座巍峨庄严的佛寺,题名“国清寺”,这座尊荣古刹,就成为天台宗的祖庭。而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华顶结庐修行的地方,也由后人在其原址上修建了寺院,以示忆念和弘传,这就是今天的华顶讲寺。
  这次禅学营活动中,来自各个国家的学员们,一路专门拜谒了智者大师的行迹,向禅门修行致以深深的礼敬。
  在华顶讲寺里,他们中规中矩地体验着僧人的生活。他们住在客堂里,饮食起居,都尽量恪守佛门清规,一派虔敬和庄严气象。他们汲取智者大师住山修行饮用的“般若泉”,各自装满瓷杯,非常恭敬地捧在手上,一路上山,来到西茅棚茶园和葛玄植茶处的“归云洞”边,用禅的仪式,也用禅的心志,对千年古茶致以祭拜。风和日丽,青山巍巍,更有习习暖风,这一天,天台山的禅和茶,再一次通过这一批来自大洋彼岸的洋学生们心和手而连接在了一起。
  祭茶后,大家更是一路乘兴,纷纷走进西茅棚茶园,亲自体验采茶的欢乐。或许是心忧这些洋学生们经验不足,吾道苑的苗苗老师和银汉晴老师各自领着一帮学员,为他们亲手演示和介绍采茶的手法。依法法师说,她目前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在欧美的优秀青年中,普及和传播最纯正的中国佛法。
  晚上,这些洋学生们聚集在“智者大师堂”前的广场上,来了一场文艺的雅集。有舞蹈、脱口秀、朗诵、歌唱、琴箫和小提琴演奏等。来自美国的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小伙子说,他刚刚禁语两个月结束,在这两个月中,他对于禅的精髓有着更深刻的领悟。他用幽默的语言,向坐围于身边的“同修”们介绍了他的心得体会,博得大家欢笑的同时,也博得认同。
  天台宗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中国本土第一个宗派,影响非常之深远广大。如今,佛法也正在西方日渐隆盛,在这些学员当中,会不会也隐藏有几位像古代日韩的佛学大师们所做的那样,最终把天台宗风大兴于彼岸之欧美的佛门巨匠呢?
其他文献
与其它茶类相比,白茶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保健功效。白茶的产量并不大,但作为外销茶中的特种茶类,却有90%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市场,且常销不衰,消费者看中的也是它的保健功效。  近几年来,随着白茶保健功效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一些白茶生产企业在坚持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也积极地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运用高新科技,研发深加工产品,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这些“另类”的白茶,如白茶含片、γ-氨基丁酸白茶、白茶茶枕
期刊
黄勇  武夷山著名茶人,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南平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清风茶叶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茶叶生产一线。并对武夷岩茶文化历史有精深研究,为许多报刊撰写有关茶叶文章。  贡茶文化的代表  铁罗汉是四大名丛里成名最早的,在宋代贡茶里就有铁罗汉、石乳的品目。  自古以来,武夷有茶都是名茶,而且都是贡茶。从公元1302年到1557年,在这255年里,元明两朝设立御茶园,武夷岩茶一直作为贡
期刊
从康提到努瓦拉埃利亚,沿途公路是一个紧接一个的S型弯道。车外满眼是绿色的茶陇,一条条、一脉脉,划分得非常整齐,像是修剪精致的绿色巨毯覆盖了整个山间。茶山每隔一段路,就会看到茶树间的一些牌子,上面写着茶厂的名字或茶叶的品牌,每个茶叶种植园都有巨大的路标,用来告诉游客茶园的归属和游客服务中心所在地。因为赶上好天气,所以能看到穿着鲜艳的采茶工在茶树丛间忙碌。她们背着小背篓,只采茶树顶部最高最嫩的叶子,手
期刊
好茶的等待令人欢喜。  有些茶放了很久,总不想动它。有些茶是舍不得喝,有些茶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与茶的情感,有时像是恋爱的心情,期待、不安、欢喜。有时如遇久别的友人,惊喜、感慨。有时若相濡以沫的伴侣,相知、安宁。  用心做茶的人太少了。人们说,太懂茶的人反倒不会做生意,少懂点茶,吹起牛来可以天马行空。因为于此,茶界盛产各种“理论”,让人越来越认不得好茶。  六安茶早在唐代就已为人所知。《寿州
期刊
宋代的茶叶主要还是饼茶,也有散茶(也称草茶)。不管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磨成茶末,但茶末不再放入鳆中煎而放在茶盏中调和冲泡。“点茶法”即先将茶末放入盏中,用少量热水注入将茶末调成膏状,再持汤瓶(也称汤提点)向盏中注入适量热水冲成茶汤。茶汤经茶筅充分击拂后,呈乳状茶汤始可饮用。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叫“点”,点要求水流顺畅而有力度,落点准确。北宋初期从“点茶”又衍生出“斗茶”的游戏。斗茶要求点好的茶汤表面白
期刊
钱椿年《茶谱》将茶盏名为“啜香”,情意皆准。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生于福建,最喜爱的便是产于建阳水吉镇、从宋时便已名扬天下的建盏。敦厚的建盏,无论是色泽还是重量,握在手中都有种难以忽略的存在感。  如今,建盏的烧制工艺早已恢复。新的建盏亦不乏精妙之物,但每每观之,总觉得少了那一点点的气韵。对老盏的偏爱总是多些。大抵自己是从古纸堆里走出的旧人
期刊
有人说:“茶叶在英国的作用如同蒸汽机一样重要,它帮助英国人度过危机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在英国,红茶决不只单纯地是一杯饮料,它代表的是一个帝国及属于它的时代。  拜伦在《唐璜》里深情地吟诵:“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荡漾着迷人琥珀色的中国红茶,为英国家庭主妇表现自己、消解寂寞找到了一种体面且合乎情理的方式,也
期刊
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碧瓦朱檐,也不像老舍茶馆那般熙熙攘攘,但它的隐秘和安静却吸引着每一个经过的人驻足,想对那扇鲜有人出入的墨色大门背后一探究竟。  两次去“孝文家”喝茶,印象都尤为深刻。第一次在初夏的黄昏,我们从南后街拐入文儒坊,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在“孝文家”的外墙上,回望来时的路,蜿蜒的小巷不见尽头,外头南后街的人声鼎沸变得遥远,时间仿佛就此凝住了,除了“清”、“静”这样的字眼,脑海中已浮现不出其
期刊
茶文化系或茶文化专业更受人关注,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如何规划?其中的课程安排应如何设计都成了教育界与茶界关心的话题。人才培养方案的难点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若是将之定为茶叶与茶文化的行销人员便罢,奈何人们尚不肯定茶叶与茶汤的市场需要高等院校为他们培训基层人才,而把人才培养目标订得太高太泛。人才培养目标订得太高太泛也就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不当,甚至与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市场营销起了冲突。  与茶文化系相
期刊
腊月初十是泽道师傅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师傅的弟子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武夷山给师傅祝寿,很多弟子会带去自己用朱砂写的心经,师傅会回赠给弟子大红袍。我把写好的访问发给师傅过目,师傅在微信上回了一个“禅”字。  我问泽道师傅:“愿力和欲望的区别是什么?”泽道师傅说:“愿力是为了别人,欲望是为了自己。”“那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在梦中,梦想化为愿力,便会开花。”  心语:梦想中只有自己便是欲望,欲望本身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