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之“硬”的多维凸写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yhp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特点】
  《老人与海》来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课文节选的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这是一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遇无可挽回的失败。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诠释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小说中的大海与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自然的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彰显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虽败犹荣,不失人格尊严,精神上是并没有被打败的。
  【设计思路】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1]坐实课标“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要求,淡化老人捕鱼的结果,从捕鱼过程的意义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层面确立解读视角——硬汉之“硬”的多维凸写。
  阅读教学走“角度切入”之路,才可能深入,才可能深刻。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探究人物形象的多维凸写意义何在?第一,着眼于整体感知,重视整体建构,多维探究人物形象凸写,是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有效途径;第二,围绕人物形象与小说主旨选择解读视角,淡化老人捕鱼的结果,聚焦于捕鱼事件的过程意义及蕴含的精神价值,使文本解读活动走向深层次建构;第三,本解读视角的确立切合本课教学重点,紧扣语言文字赏析,探析老人心路历程,乃至于小说的环境描写;第四,阅读教学的逻辑终点是写作,如果将“硬汉之‘硬’的多维凸写”设计下的教学实录整理出来,则将是一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习作,而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能习得写作技法。
  【实施步骤】
  一、美文初识
  1.师语:读罢小说,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复述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情节。示例——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文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被咬烂;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2.师问:小说塑造了一个硬汉子形象,从全文看硬汉之“硬”是从哪些方面展开描写的?
  提示:主要从主人公自身、搏击对手、英雄激励、生存环境等方面来展开描写。
  3.师语:小说主要从“自身”“对手”“英雄”“环境”四个大的视角对“硬汉”——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之“硬”展开多维度凸写。在这四个大的视角里,作者又从多个侧面展开或明或隐、或正或侧、或详或略的描写,在“硬”主题下充分显示了作者创作思维的缜密,这将给同学们以写作技法借鉴。
  二、主题阅读:“自身”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1.师问:在老人“自身”层面的哪些情节(或描写)能凸写硬汉之“硬”?
  提示:从五斗鲨鱼、心理轨迹、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补充节选外内容)等来凸写硬汉之“硬”。
  2.师语:在老人“自身”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
  (1)斗鲭鲨—攮—简捷、传神而巧妙的动作描写。示例——
  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他攮进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有的只是那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长长的、吞噬一切的两颚。但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头儿就朝那一个地方扎进去了。他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了进去。
  赏析:一“攮”毙命,硬汉形象呼之欲出。动作简捷到一个“攮”字,但面对凶残的鲭鲨,何以令人信服?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技法:首句较为笼统地交代“攮”的动作,“皮开肉绽”昭示鲭鲨的无比强大,反衬硬汉之“硬”;第二、三、四句用类似绘画中工笔的写法强化鲭鲨头、眼、颚之间的致命的一“点”,凸显“攮”的精准度,从而彰显硬汉的智慧与经验,而非莽夫;第五、六句采用更换行为条件的方法反复凸写“扎进去了”“扎了进去”,凸显一个“狠”字,硬汉之“硬”得以彰显。
  (2)老人4次反复内心独白“一场梦”与“硬漢”有什么关系?
  赏析:①鲭鲨来临时,“这也许是一场梦”,那是因为老人面对的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②老人杀死鲭鲨后,“这要是一场梦多好”,这里既有“它咬去大约40磅”的失落,也有“恐怕还有别的鲨鱼会窜来”的担忧。③老人杀死“星鲨”后,“我真盼望这是一场梦”,这里既有“把它吃掉四分之一了”“而且吃的净是好肉”的无奈与落寞,又“还有麻烦的事儿没有来到”的忡忡心忧。④老人杀死“星鲨”后,“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与鲨鱼搏斗的工具简陋残缺,“鲨鱼每次冲上去猛扯一下,就给扯去了好多死鱼肉”,“后面的鲨鱼”还会“来到”,桑地亚哥真想结束这一切。   老人多次希望是“一场梦”,既说明对手的超级强大,又昭示硬汉内心“柔软”的那一面,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也有弱弱的心“虚”,但最终一一战胜鲨鱼,因而“一场梦”的反复独白丰满了硬汉形象,使硬汉之“硬”立体起来。
  (3)最能匹配桑地亚哥硬汉形象的人物语言是哪一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赏析:这是桑地亚哥的人生信条,也是成就其硬汉子的独立宣言。可以“消灭掉”的是形体容貌,“打不败”的是精神脊梁。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信念,才成就了他五斗鲨鱼的一次次胜利;正是基于这样的独立宣言,才促使他当马林鱼被鲨鱼啃食殆尽,“他知道一切都完了”时,仍然“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一位失败的英雄的形象得以彰显。
  (4)桑地亚哥有着怎样的形容?它与硬汉有着怎样的联系?示例——
  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他的两个肩膀却很强健,这让人感觉很奇怪。他的脖子也很壮实,当他熟睡,头向前低垂的时候,脖颈上的皱纹都看不出来了。和他桅杆上的那张帆一样,补丁也布满了他的衬衫,经太阳照射,它们的颜色都变得深浅不一。老人的脸色看起来十分苍老。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脸上就更看不到一点鲜活的气息了。(见《老人与海》第二章)
  赏析:老人“上了年纪”“两个肩膀却很强健”,他“脖子也很壮实”,“这让人感觉很奇怪”,这貌似奇怪,其实是老人久经雨雪风霜、鲨鱼恶浪历练的结果。从形体容貌上,凸显了硬汉子之“硬”。
  三、主题阅读:“对手”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1.师问:在“对手”层面,有哪些描写能凸显硬汉之“硬”?
  提示:主要从鲨鱼外貌、叙述评价、对手点赞等角度来凸写硬汉之“硬”。
  2.师语:在“对手”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
  (1)精雕细刻鲨鱼外貌与硬汉之“硬”有什么关系?示例——
  它在水面下游,高耸的脊鳍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在紧闭的双唇里,它的八排牙齿全部向内倾斜着。跟寻常大多数鲨鱼不同,它的牙齿不是角锥形的,它们像爪子一样缩在一起的时候,形状就如同人的手指头。那些牙齿几乎跟老头儿的手指头一般长,两边都有剃刀似的锋利的口子。
  赏析:写鲭鲨的外貌共四句话。第一句写“脊鳍”,“像刀子似的”“插”,凸显其硬度与力度,“一动不动”暗写鲭鲨体型的庞大,不为海流所动;第二、三、四句写“牙齿”,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描写,“八排牙齿”“向内倾斜”凸显其数量多且咬合力量大,“像爪子”“缩在一起”凸显其锋利且紧凑有力,“牙齿”“跟老头儿手指头一般长”凸显人、鲨力量悬殊,“剃刀似的锋利的口子”凸显其撕咬猎物的快捷与精准。对鲭鲨外貌的精雕细刻是为了凸写鲭鲨的强悍,以此来衬托硬汉之“硬”。
  (2)作者在小说中对鲨鱼客观的叙述评价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示例——
  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以至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赏析:这是对鲭鲨的一句评价文字。“吃海里的鱼”“游得快”“身子强健”“武器好”“没有对手”,无一处文字不在强调鲭鲨的强大;修饰语“一切”“那么”“任何”,从程度与范围的角度彰显鲭鲨的强大。鲭鲨强大,却是老人鱼叉下的亡魂,以此来衬托硬漢桑迪亚哥之“硬”。
  (3)桑迪亚哥对鲨鱼的点赞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示例——
  可是它跟你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
  赏析:这是桑迪亚哥杀死鲭鲨以后的一段心理描写,在老人心目中这条鲭鲨也算是一条“硬汉子”,是自己决斗场上光明磊落的对手。老人对鲭鲨的赞美,彰显了老人的真淳与正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赞美与尊重。点赞对手,尊重对手,流露出两条硬汉之间的惺惺相惜,敌我两忘,以此来凸显硬汉桑迪亚哥的悲悯情怀,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内涵。
  四、主题阅读:“英雄”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问题:老人杀死鲭鲨后想起了棒球手老狄马吉奥,这样写与硬汉之“硬”有何关系?示例——
  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这不是一桩了不起的事儿。什么人都能办得到。但是,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可没法知道。我的脚后跟从来没有出过毛病,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简直忍不住。
  赏析:老狄马吉奥是当时有名的棒球手,他脚上虽然长着骨刺,疼痛难忍,但打起棒球来却生龙活虎,是桑迪亚哥心中仰慕的英雄。“我不晓得老狄马吉奥可喜欢我那样击中它的脑子?”表现老人胜利之后自我陶醉的心态。“你是不是认为我这双受伤的手跟骨刺一样是个很大的不利条件?”则表明老人与鲭鲨搏斗靠的是双手,但手是受过伤的;老狄马吉奥打棒球需要有力量的脚,但脚上长有骨刺。桑迪亚哥反复将自己与心中的英雄对比,并以之鞭策与勉励自己,从英雄身上获取搏击的勇气与力量,小说就这样从与英雄惺惺相惜的方面来凸写硬汉之“硬”。
  五、主题阅读:“环境”视角下的硬汉凸写
  1.师问:小说中所呈现的人物生存环境,与硬汉之“硬”有何联系?
  2.师语:在“环境”层面,请大家自主阅读相关情节,找一个“点”品读出硬汉之“硬”来。示例——
  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停息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来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就是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赏析:这是老人杀死鲭鲨之后的一段环境描写,共四句话。第一句写“风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风不会停息”,大体上说“风力”“风向”对老人与接踵而至的鲨鱼搏斗是有利的,“北边是它前进的方向啊!”(见《老人与海》第七章),老人返航不需要逆风而行,这为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战胜鲨鱼创造了客观条件,增大了硬汉桑迪亚哥创造奇迹的信度。第二、三、四句凸写环境的孤寂:看不见“帆”“船”“烟”,只有飞鱼“仓皇地飞走”,还有“马尾藻”一簇簇,“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老人遭遇鲭鲨的重创之后,其真实心境是孤寂的,但一旦遭遇敌手则毫不犹豫、不假思索地投入到战斗中去,环境烘托了心境,反衬了形象,一位孤胆英雄的形象被凸显了出来。
其他文献
阅读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确实是一种煎熬。上飞机前,在选择带什么材料来打发那段无聊漫长的时间时,我们知道这一点;当面对书桌上那堆积如山的材料时,我们同样了解这一点。但当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我们有时也许就忘记了,而且也想不到对阅读材料是否感兴趣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成败。  人们容易把兴趣当作一种特殊嗜好,认为这种嗜好会激发更多的注意力,使人对所阅读的材料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有人就会做如下假设:如果能触
程红兵先生在《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课改的成功》报告中指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和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和枯萎。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可见,语文文言文教学不能缺失文化。对于文言文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感悟,又必须以把握其“言”为基础,引导学生通
2016年3月15日,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举办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活动中,江苏教学名师秦峰执教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从文体的角度切入,抓住故事中的细节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引领学生阅读、感悟、表达,让我从记忆中浮现出“文本素读”的解读方法。  文本素读也称文本裸读,就是把要教学的内容看作陌生的文本,抛开已有的结论和他人的解读,不受教学参考资料的限制,不为任何已有的结论和框框
最近,在《中国建筑新闻报》上读到了中国建筑总公司监察局王萍副局长新近创作的抒情长诗《我为电影狂》。全诗共85行,说理与议论并重,叙事与抒情交织,洋洋洒洒,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气韵生动,既有惊涛拍岸的险峻,也有热火朝天的壮阔,更有对中国建筑纪检监察事业热烈虔诚的深情礼赞,银河千里,恣肆汪洋,读来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长诗围绕中国建筑首届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创作过程,记叙微电影创作缘起之希冀、
纵观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效教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教师走出浑浑噩噩的混沌思想,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学得轻松与快乐。   近年来,笔者围绕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体系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现针对这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体系的内涵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体系,顾名思义是更加有效的教学流程与环节、教学方式与资源的融合,是针对传统单向教学模式
所谓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同样的时间,完成的工作量越多,效率越高。从对“效率”的概念看,“效率”一定是一个数量表达,正因为其可以量化,也就可以进行最直观的比较;而比较之下就有低效和高效之分。比如,一个小时你做出10个零件,我做出12个零件,那么我就比你高效。但这样的计算方法能简单迁移到语文教学中吗?   搜索“语文高效课堂”或“高效语文”,可以看到几十万个搜索结果,比如“构建高效的语文
“与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罗曼·罗兰)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从而获得深度的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  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有深度呢?  一、咀嚼文本细节  细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寻找读的最佳切入点,以弄清文本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粤教版选修一柳永词《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成功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谈成功的文章也屡见不鲜,季羡林先生《成功》一文却不惧老生常谈,以数十年的人生经验为依托,娓娓道来,发人深思。   一.细读文本   1.大题小做。成功是人生一大命题,如果全面系统地论述成功之道,写成洋洋数卷也未必能够说清,要想在一篇文章中阐述清楚更是不可能,故季老先生择其要点,写出最有价值的认识。季老先生自己也说“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如此,方可以集中笔力,要
导入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学环节了,作为课堂的“首因效应”,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诸如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情趣、将其思维引入积极状态、为后续教学作有利铺垫等。这“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谈到“为了使一堂课一开始就以其不寻常和鲜明性吸引学生,以便后来能成功地组织学习新内容”,很多教师都想方设法“不失时机地精细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文言语感;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文言文学习如果轻文重言,将文言文肢解成语言碎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唯“言”独尊,只是为高考吃力而艰难地学着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