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翠亭外的“金蝉脱壳”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钗误打误撞听见滴翠亭中丫鬟小红与坠儿说体己话,小红忽然提议打开门窗,以免外面有人偷听,眼瞅着宝钗就要暴露,少不得使个“金蝉脱壳”之计,谎称自己是撵黛玉而来,顺利瞒过二人,扬长而去。很多读者认为这是宝钗黑黛玉的一个例证,我却觉得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宝钗为什么要撒谎。她明明是追着一对蝴蝶跑到滴翠亭附近,蝴蝶跑了没逮着,她也累了坐下喘口气,正巧听见亭子里有人说话,一时好奇听了两耳朵,有什么不好说的呢?原来小红与坠儿谈论的是男女私相授受的禁忌话题。古时候的女孩子最重清誉,有了中意的男子也不能自由恋爱,而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公开表露出怀春之意,甚至有所行动,一定会被世人诟病,成为道德的活靶子。小红喜欢贾芸是不能说出口的心事,就连关系最好的姐妹也不能明说,只有拐八道湾偷偷交换手帕算作定情,小丫头坠儿便是这个中间人。男女私相授受是大忌,凤姐带队抄检大观园时但凡搜出女孩藏着男人用品,骂的骂撵的撵,简直零容忍。所以,这对小红而言是天大的秘密,坠儿发了毒誓都未必能让她安心,因為这种事一旦败露,她轻则丢脸丢工作,重则承受不了外界压力一死了之,后有金钏、司棋为证,宝钗也知道事关重大。虽然以她素日的好人缘作保证也能安抚小红,但毕竟拿了人家这么大把柄,终究不安全。这个小红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心比天高,十分伶俐,按宝钗的说法“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她要是急了,保不定要做出什么事来,到时候自己身败名裂,还要带累宝钗的清名。别人当然不会觉得宝钗有什么歪心思,但毕竟她偷听别人说话,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宝钗为了赢得好名声可是苦心经营了多年,这才树立起威信,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为这么个丫鬟弄坏了太不值得。因而,对宝钗而言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干脆装成没听见,撇清自己。
  所谓“金蝉脱壳”计,说白了就是甩锅。这个“锅”甩给谁是有门道的。宝钗设计的情节是她看见某人蹲在滴翠亭外玩水,一见她过来立刻藏起来,她是为了跟这个人嬉戏才紧着往这边走的。这天正是芒种节,宝玉和姊妹们以及一种丫鬟都在大观园里玩,我们可以用排除法。
  首先,这个人不能是男的,因为这种小姑娘的心事让个男人听去实在太尴尬了,男人偷听女孩儿谈话也不好。大观园里只有贾宝玉一个男人,他是宝钗的心上人,宝钗当然不能给宝玉埋雷,就算宝玉是个心疼女孩子、一心为女孩子服务的蓝颜也不行。而且,小红本就是他怡红院的丫鬟,丑事让直属上司听去了,以后这主仆俩如何相处呢?
  其次,这个人不能是丫鬟,包括特许进园来玩的小戏子们。大观园中的丫鬟仆妇分了好几派,谁跟谁好、谁跟谁不对付太复杂,水很深。如果宝钗说的这个人跟小红关系好,小红完全可以直接坦白,求她保密。鸳鸯无意间撞见司棋跟表弟潘又安偷情,司棋就哭着跪求她,她也应允了,一直守口如瓶。关键是一旦小红去向这个好姐妹求证,宝钗的谎言立刻就会穿帮,还不如说实话呢。如果这个人跟小红关系不好,那更麻烦了,小红得坐卧不宁,心态崩溃,说不定会走极端。宝钗要的是息事宁人,而不是把事态扩大化。她这么个大家闺秀去跟丫鬟们躲猫猫也不合理,若是湘云那样年纪小又淘气的还说得过去。要想让小红和坠儿不能查证也不敢闹,只有让她们吃个哑巴亏。因此,这个人一定得是主子姑娘。
  再次,这个人也不能是在贾府有实权、能说得上话的。王熙凤是贾府的大管家,她要是知道丫鬟有私情,肯定是要严办的。李纨虽然碍于寡妇的身份深居简出,到底也是荣国府的长孙媳,又是大观园中的老大,同样有监管之责,她知道也不得了。三春是贾家的正经小姐,迎春懦弱,惜春孤僻,就算不是管家,跟贾母、王夫人、凤姐都能说上话,无论严肃回禀还是不留神说漏嘴,终究是能上达天听的。况且探春是个精明强干之人,责任心极强,眼里揉不得沙子,“玫瑰花”发威,凤姐都惹不起。这毕竟是自家的事,贾家姑娘知道的话,小红一样没好果子吃。
  那就只剩下黛玉和湘云了。湘云心直口快,有些男孩子气,好打抱不平,她哪里受得住秘密?这件事可万万不能让“话口袋子”知道。算来算去,也就只有栽给黛玉了。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虽然不是贾府的正经主子,也备受优待。她性情孤傲,甚至目无下尘,又牙尖嘴利不饶人,小丫鬟们都爱跟宝钗玩,对黛玉则敬而远之。所以,小红和坠儿相信黛玉听见了也不敢去求证,只有干着急的份儿。黛玉心细如尘,神出鬼没,时常默默听窗根。第二十六回白天宝玉、黛玉起了争执,晚间黛玉悄悄来怡红院,阴差阳错吃了闭门羹,独立花荫之下哭泣,宝玉、宝钗、怡红院那么多丫鬟没一个人知道。第三十二回宝玉因为湘云劝他在仕途经济学问上下功夫而生气,对黛玉赞不绝口,黛玉就偷听见了。第七十八回宝玉私祭晴雯,黛玉躲在花后偷听,把宝玉吓了一跳,还以为晴雯还魂了。林妹妹像只小猫,总是悄没声息地出现。滴翠亭中事确实与她无关,但她此时此刻也确实没合群。大家都在园中饯花神,她前一宿失眠,这会儿刚起床梳洗好,正给宝玉“冷暴力”闹别扭呢。宝钗离了众人来寻黛玉,又眼看着宝玉进了潇湘馆,所以,宝玉和黛玉都有“不在场证明”,不至于宝钗刚跟小红她们说林姑娘躲起来了,一转脸黛玉就跟众人一起出现。
  综合考量下来,宝钗唯有打着黛玉的幌子完成这场独角戏。她的表演很精彩,一听小红和坠儿开窗户,立马放重脚步往前紧赶了两步,趁她们吓呆了先行发问:“你们把林姑娘藏哪儿去了?”又解释道:“我才看见她蹲在那儿弄水,要来吓她一下,谁知她先看见我了,一转身就不见了。”她还故意进亭子找了一圈,一边往外走一边笑着说:“林妹妹肯定是又躲到假山里头去了,遇见蛇咬她一口才好呢!”在她们反应过来之前,宝钗就优哉游哉走了。经过这一番表演,小红和坠儿都信以为真,日后也再无风波。
  一句话的功夫,宝钗就能想出这么天衣无缝的法子,实在是个奇才。她的目的只为明哲保身,并不是有意黑黛玉,然而事实上黛玉确实为她背了锅。要说《红楼梦》中黛玉背的锅着实不少,莫说宝钗,宝玉都在无意间为黛玉抹过黑。与宝钗的尽得人相比,黛玉真是“众叛亲离”,难怪会有“风刀霜剑严相逼”之感。我们在心疼黛玉的同时也要看到宝钗的艰难,她何尝不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呢?
其他文献
一rn睡前读《阅微草堂笔记》.此书读过多次,先前上海古籍的一本,读到散页,封面也破烂,画有记号,写有批语,仍被一朋友讨走.现在有的是南京凤凰出版社的纸面精装本,字略扁,甚精美,断续也读过不止一遍.觉得有意思的条目,以红蓝笔加圈,加星号,或加一简单斜划,星号者最好.以后读,见到有记号的,必定重温,其他则随意读上几条几十条.
期刊
一  中国的哲学史研究,重要的代表若是举例的话,则前有冯友兰先生,后有劳思光先生,他们前后辉映,著作也广为人知,传播甚广。而桐城的方东美教授所著的哲学史著作《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Chinese philosophy,its spirit and its development)就目前而言,在国内还是乏人问津,知者甚少。但是,就此一个未能普及的哲学史,偏偏又被海内外的一流思想家们交口赞誉,亦算是
期刊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正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改变传统金融发展模式,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与价值升级。金融科技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与新动能。  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改变了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支付体系,突破了金融专网的约束,从开放的商业、社交网络衍生出一个具有较强普适性和泛在性的支付网络,使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借助“互联网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
期刊
徜徉在杜帝散文的一道道风景里,是很好的休息,是轻松的散步。散步的浏览中,出现的触景生情,让人生发来路无尽的情感波澜,以及生活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万端。散步中,尤其让人难忘的是,杜帝横跨万里北美大陆,亲临北极圈风光的日子,给读者带来的新奇、神秘、惊心动魄的阅读兴奋。  我发现,在杜帝散文的道道风景里,不断回响着一种质感优美的声音——那是胶东人才有的温馨、质朴,又不乏阴平、阳平交替变化的声调,这
期刊
国家与社会的倡导、人文精神的发扬,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诗词歌赋与民俗曲艺等一系列文艺载体,得以向民间广泛传播。《中庸》有云:“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是说在中国文化中,做人之核心的“道”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政治表达的基本面向,即掌握并实践“道”的原理。  在儒家经典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教导,而佛教经典亦谆谆教导佛
期刊
车慧文,德文名 Hui-wen von Groeling-Che,主持《巨流河》德文翻译出版,并为译者之一.她出生于北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与德籍学者结婚后定居德国至今,先后获汉学、东亚艺术史等三科硕士和哲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她所就职过的大学有科隆大学汉学系、柏林自由大学、洪堡大学等.她的主要著作是《中国语言学家王力与其著作》、《早期中国妇女高等教育个案研究——燕京大学女部》、《中德婚姻家庭初探》、《源流:台湾当代文学作品选译》、《台湾当代文学及妇女作家作品》、《1908—1912年间上海印行內容摘要分析》
期刊
一  前几年翻译界著名的“常凯申事件”,就是清华大学王奇教授按照音译原则进行翻译的结果,因为他并不知道Chiang为“蒋”的威妥玛拼音,Kai-shek为“介石”的粤语译音,所以闹出大笑话。另一个笑话出现在胡宗泽和赵力涛翻译、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铭铭校对的安东尼·吉登斯的名著《民族—国家与暴力》(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中,他们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将
期刊
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的大山女孩塔拉,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七个孩子的家庭,童年在父亲的垃圾场做帮工,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全家一直活在摩门教信徒父亲坚持的所谓忠诚和真理下,塔拉和他的兄姐们包括他们母亲的意志完全被父亲的思想所控制.并且,塔拉还会经常受到哥哥的侮辱,母亲对此基本视而不见.她的父亲不信任医疗机构,因此,塔拉从未见过医生或护士,褥疮和脑震荡甚至爆炸引起的灼伤,都是在家里用草药治疗.家庭与主流社会如此孤立,以至于没有人可以确保孩子们接受教育,也没有人在哥哥发生暴力时进行干预……用震
期刊
《辋川集》二十景是中国诗歌史最传奇的文字。全篇二十首,王维给每个景色题诗,并留下二十景的长卷,开创了通过诗、书、画三种形式赋予景观诗意画境。利用山水诗画造景,后成为文人诗画书写常见主题。自苏轼点评王维作品中禅味,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隐禅成为人们评点王维诗作的主要议题。  作为中唐时期代表诗人,王维既有官场中的小挫折,也经历“安史之乱”,将其诗理解为对乱世中的逃禅经典,
期刊
西西常被誉为香港寓言的书写者、香港文学的说梦人,其创作不仅呈现了一种想象的诗性与跨媒介的实验风格,更开创了以轻盈的语言来寻找香港历史和城市意识的文学姿态。但西西的诗歌相比起她的小说,无疑是有些“低调”,它的眼光往往聚集向下,散落在香港小市民的生活空间。正是如此,西西应该是香港当代新诗的最为温柔纯真的守护者。她的诗歌总是充满了一种轻快的童稚之感,细腻柔软地镶嵌在日常琐碎的观察之中,像极了一个稚童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