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情绪受到带动,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不断地加强美育和德育的渗透。这样可以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落实到位。
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1]。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都有所不同,是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在音乐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方向,分别是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是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目标和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加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利于达到理想中的教学开展效果。
第一,自主音乐需要。在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和主动。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驱动力。能够懂得音乐欣赏是自主发展过程中的必备需要,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对音乐产生认知、情感和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应该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能够在音乐活动的实际参与过程中得到快乐,让学生的审美需求获得良好的满足;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实际音乐体验之后,就应该将音乐作为一种保障身心健康的工具。通过音乐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更加健康;三是,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带动学生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推动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音乐的魅力,以此来平衡心理、调节情绪,从而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
第二,音乐实践能力。在音乐素养当中,音乐实践能力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对于高校音乐师范生来说,音乐实践素养主要可以分为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及想象能力、合作及交流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将音乐表达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以用为本。引导学生在毕业以后或者在校时就能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音乐活动中去。让学生可以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自由的选择,并学会和他人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表达,这样可以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现和感受,也能够即兴地创作和表演。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经验作为主要立足点,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丰富自己的聆听和歌唱经验,可以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熟悉,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对于音乐活动形式也应该熟悉和了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常见歌曲、中外著名歌曲进行掌握和演唱,并能够真正地做到简单作品的演唱、对谱子进行识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融入演奏及集体歌唱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实现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三,音乐情感体验。所谓的音乐情感体验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演奏、歌唱、倾听、鉴赏的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获取到直接体验以及间接体验,借助音乐来对情感进行抒发和表达,真正将音乐形式转换为情感本质,带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对美感进行体验。其次,让学生可以借助作品来实现抒情咏志。最后,借助音乐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怡情养性,展现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可以在抒情、欢乐或激昂的演唱、演奏中把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积极地表达出来。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对影视剧、演出以及网络中的一些音乐形式作出正确理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第四,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文素养。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对音乐应该做出必要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对音乐加深认知,也能够让学生透过音乐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包含对音乐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进行掌握,对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对音乐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解。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意识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对音乐形式进行认知、了解音乐的文化价值、艺术特征,感知到音乐在影视、戏剧、舞蹈中的应用以及相互关系等等,让学生对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背景加深理解,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开放教学空间,营造教学氛围
和高数、文学等学科不同,音乐学科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深化情感体验和感知。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氛围营造效果,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及德育教育的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开放性氛围的有效創设,让学生可以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提琴协奏曲,为学生引入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音乐作品在我国广泛流传,主要是将故事情节作为线索,对梁祝两个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进行充分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愤怒的鞭笞和抨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现自己的专业技巧,在其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比如,在对“楼台会”“长亭惜别”两个片段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邀请学生和自己分别采取大提琴、小提琴来演奏出动人的旋律,让学生被旋律所倾倒,也能够对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感产生感动之情。对于其中的片段,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以及两人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可以从音乐欣赏中获取到真、善、美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质,在无形中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1]。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都有所不同,是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在音乐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方向,分别是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是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目标和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加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利于达到理想中的教学开展效果。
第一,自主音乐需要。在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和主动。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驱动力。能够懂得音乐欣赏是自主发展过程中的必备需要,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对音乐产生认知、情感和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应该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能够在音乐活动的实际参与过程中得到快乐,让学生的审美需求获得良好的满足;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实际音乐体验之后,就应该将音乐作为一种保障身心健康的工具。通过音乐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更加健康;三是,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带动学生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推动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音乐的魅力,以此来平衡心理、调节情绪,从而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
第二,音乐实践能力。在音乐素养当中,音乐实践能力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对于高校音乐师范生来说,音乐实践素养主要可以分为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及想象能力、合作及交流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将音乐表达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以用为本。引导学生在毕业以后或者在校时就能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音乐活动中去。让学生可以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自由的选择,并学会和他人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表达,这样可以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现和感受,也能够即兴地创作和表演。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经验作为主要立足点,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丰富自己的聆听和歌唱经验,可以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熟悉,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对于音乐活动形式也应该熟悉和了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常见歌曲、中外著名歌曲进行掌握和演唱,并能够真正地做到简单作品的演唱、对谱子进行识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融入演奏及集体歌唱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实现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三,音乐情感体验。所谓的音乐情感体验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演奏、歌唱、倾听、鉴赏的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获取到直接体验以及间接体验,借助音乐来对情感进行抒发和表达,真正将音乐形式转换为情感本质,带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对美感进行体验。其次,让学生可以借助作品来实现抒情咏志。最后,借助音乐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怡情养性,展现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可以在抒情、欢乐或激昂的演唱、演奏中把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积极地表达出来。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对影视剧、演出以及网络中的一些音乐形式作出正确理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第四,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文素养。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对音乐应该做出必要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对音乐加深认知,也能够让学生透过音乐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包含对音乐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进行掌握,对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对音乐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解。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意识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对音乐形式进行认知、了解音乐的文化价值、艺术特征,感知到音乐在影视、戏剧、舞蹈中的应用以及相互关系等等,让学生对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背景加深理解,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音乐教学和德育教学结合的路径
(一)开放教学空间,营造教学氛围
和高数、文学等学科不同,音乐学科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深化情感体验和感知。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氛围营造效果,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及德育教育的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开放性氛围的有效創设,让学生可以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提琴协奏曲,为学生引入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音乐作品在我国广泛流传,主要是将故事情节作为线索,对梁祝两个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进行充分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愤怒的鞭笞和抨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现自己的专业技巧,在其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比如,在对“楼台会”“长亭惜别”两个片段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邀请学生和自己分别采取大提琴、小提琴来演奏出动人的旋律,让学生被旋律所倾倒,也能够对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感产生感动之情。对于其中的片段,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以及两人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可以从音乐欣赏中获取到真、善、美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质,在无形中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