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美交融 提升素养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情绪受到带动,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不断地加强美育和德育的渗透。这样可以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落实到位。

一、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1]。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都有所不同,是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在音乐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方向,分别是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是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目标和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加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利于达到理想中的教学开展效果。
  第一,自主音乐需要。在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和主动。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驱动力。能够懂得音乐欣赏是自主发展过程中的必备需要,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对音乐产生认知、情感和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应该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能够在音乐活动的实际参与过程中得到快乐,让学生的审美需求获得良好的满足;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实际音乐体验之后,就应该将音乐作为一种保障身心健康的工具。通过音乐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更加健康;三是,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带动学生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推动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音乐的魅力,以此来平衡心理、调节情绪,从而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
  第二,音乐实践能力。在音乐素养当中,音乐实践能力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对于高校音乐师范生来说,音乐实践素养主要可以分为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及想象能力、合作及交流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将音乐表达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以用为本。引导学生在毕业以后或者在校时就能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音乐活动中去。让学生可以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自由的选择,并学会和他人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表达,这样可以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现和感受,也能够即兴地创作和表演。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经验作为主要立足点,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丰富自己的聆听和歌唱经验,可以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熟悉,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对于音乐活动形式也应该熟悉和了解,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常见歌曲、中外著名歌曲进行掌握和演唱,并能够真正地做到简单作品的演唱、对谱子进行识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融入演奏及集体歌唱中,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实现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三,音乐情感体验。所谓的音乐情感体验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演奏、歌唱、倾听、鉴赏的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获取到直接体验以及间接体验,借助音乐来对情感进行抒发和表达,真正将音乐形式转换为情感本质,带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对美感进行体验。其次,让学生可以借助作品来实现抒情咏志。最后,借助音乐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怡情养性,展现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可以在抒情、欢乐或激昂的演唱、演奏中把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积极地表达出来。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对影视剧、演出以及网络中的一些音乐形式作出正确理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第四,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文素养。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对音乐应该做出必要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对音乐加深认知,也能够让学生透过音乐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理解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包含对音乐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进行掌握,对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对音乐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解。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意识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对音乐形式进行认知、了解音乐的文化价值、艺术特征,感知到音乐在影视、戏剧、舞蹈中的应用以及相互关系等等,让学生对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背景加深理解,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音乐教学和德育教学结合的路径


  (一)开放教学空间,营造教学氛围
  和高数、文学等学科不同,音乐学科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深化情感体验和感知。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氛围营造效果,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及德育教育的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开放性氛围的有效創设,让学生可以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达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提琴协奏曲,为学生引入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音乐作品在我国广泛流传,主要是将故事情节作为线索,对梁祝两个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进行充分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愤怒的鞭笞和抨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展现自己的专业技巧,在其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比如,在对“楼台会”“长亭惜别”两个片段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邀请学生和自己分别采取大提琴、小提琴来演奏出动人的旋律,让学生被旋律所倾倒,也能够对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感产生感动之情。对于其中的片段,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感受音乐之美以及两人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可以从音乐欣赏中获取到真、善、美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质,在无形中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初识陆培在2011年,当时在第五届“京沪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上,他以一首管弦乐作品《虎虎生风》(又名《虎沪申风》)为大会揭幕,无论是作品气势恢弘兼具灵动智慧的风格,还是陆培豪爽率真又风趣幽默的个性,都令人印象深刻。自那时起,笔者数次在各种场合聆听到陆培的不同作品以及他对创作的观念与见解,于是便越来越了解他的为人和他的创作,越来越被其作品的开放多元性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很难简单地用某种主义、思潮或者
期刊
民族原创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特邀国内优秀艺术家历时四年创作的既具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追求的史诗性巨作。故事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无奈撤离苏区瑞金为背景,通过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有三十多个,合唱人数和出场次数众多。通过对红军撤退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飞
期刊
文化语境严格意义上说是存在于审美语境之中的社会文化背景,通常指与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元素。但随着不断扩大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内容,文化语境成为一种研究观念和手段被诸多学科的研究者应用。音乐创作与教学的研究也是文化语境应用的范畴。钢琴编曲在我国的钢琴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广东民间音乐,被改编成各种乐曲的数量最多,而且在音乐教学中改编曲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介绍音乐钢琴改编
期刊
晚唐至五代時期,成都地区音乐文化是怎样的景象?偏于政治中心的音乐种类如何?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土的王建墓乐伎石刻给出了实证资料。唐后的前蜀时期,王建墓石刻的历史遗迹,能让人感受到宫廷音乐的蓬勃发展盛况:有乐器、乐舞,乐器种类增多,舞姿婀娜曼妙,且有龟兹乐融入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1]。前蜀皇帝王建所葬之永陵,雕于永陵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
期刊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路曲折且形式多样,从其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与系科开始,到1925年在哈尔滨建立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国立音乐院,这其中,既有官办亦有民办的体制,也有专业院校亦有大学校中的系科的形式,而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作为基础性的办学形式,一直是缺乏音乐师资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支柱型形式,即使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已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探索后,它仍然不可或缺。但这一时期的
期刊
唐代的琵琶艺术繁兴,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上自宫廷,下至民众,它都是颇受喜爱的时兴乐器之一。在唐代的早、盛、中、晚等不同历史时期,琵琶在乐舞、唐诗吟唱中都有其艺术表现的身影,它是活跃于当时艺术实践的流行乐器之一,这与当时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密切相关。关于唐代诗词与琵琶音乐的研究,已有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庄永平《唐乐琵琶古谱考辨与校译》、左汉林的《唐代乐府制度与诗歌研究》、刘
期刊
近年来,视唱练耳学科向前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倾向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视唱练耳这门学科在音乐教育领域内受重视的程度也日益增强,在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中,在各层次的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普及。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中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正确的读谱能力、音高音准感、节奏节拍感、一定的表达与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通过视唱练习得以接触不同风格的乐曲。一、总体概况  (一)作者介绍  《視唱练
期刊
受交感美学观影响,德彪西的作品感官交互性强,常伴以超越听觉的画面感。德彪西的音乐中所呈现出情景性以及其生成过程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其钢琴作品《泛舟》作为个例分析,试图探寻德彪西如何在魏尔伦的美学观念影响下,借由音乐语言作为媒介完成音乐中的情景建构,从而达到“超感官”的审美效果。一、《泛舟》之创作缘起  《泛舟》創作于1889年,基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1869年出版的诗歌集《佳节集》中
期刊
在正式入南音馆阁以前,苏统谋就很喜欢南音,不惜被奶奶打骂,利用家中可用的器物自己模仿制作南音乐器,模仿南音人吹奏、弹奏。在家里,父亲虽然也时不时教他哼唱几句,但都不是正规学习。  由于经常出入弦管间,聪明伶俐又勤快,御宾南音社的弦友都很喜欢小苏统谋,常使唤他去帮大人买烟买酒。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社里先生们跟他的父亲苏宗嘉提议,让苏统谋正式拜师进馆学南音。  以前正式拜师需要举行拜师仪式,由馆里挑一个
期刊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类型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本文将主要围绕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冬之旅》中的第一首展开分析,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中的音乐风格及和声当中的写作手法。一、音乐分析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重要而具有特色的一个部分,长期以来他的艺术歌曲一直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