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需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结合生活和创造表演的形式,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音乐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 音乐 情境创造 多媒体 生活 创造
孩子们之所以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内心的言语表达心中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是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需要给学生创设情境。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使教学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煤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借助多煤体创造情境,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了学生对艺术知识感知的透明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审美的目的。
二、融入生活,再现情境
“音乐来源于生活”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让学生在室内很好地表现歌曲,往往要借助很多的现代工具。比如说第一点提到的多媒体创设情境,那么为什么有的时候同学们在课外郊游时,或者爸爸妈妈带着出去旅游时,在山林里漫步,树林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乌儿放声歌唱的时候,学生们会跟着大自然的美妙的乐声也唱出欢快的歌声来呢?我想这是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着人们音乐的存在。
我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就尝试着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和音乐的触合。在一次的音乐活动课上,我把音乐教室设立在操场上的草坪上,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和新奇。记得是那首非常欢快的《郊游》,同学们围着圈坐在草坪上,我弹着电子琴坐在中间,学生新歌学得非常快,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学会了新歌。
我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不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是在郊游,老师为你们准备很多零食,还有玩具,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真开心!现在让我们起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郊游》,表现形式不限。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练习。”
结果同学们表演的《郊游》让我大开眼界,效果非常好。收获最大的是我发现:很多学生比在教室里活泼多了,不会觉得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也从调皮的学生眼睛里看到了真诚。一节课既能唱好歌曲,又能增进我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这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三、创造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情境。
结合《大雨和小雨》一课,说一说我大胆地把创新和表演相结合后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1.创设情境,课内实践。我通过创设“狂风呼呼、电闪雷鸣、疾风暴雨、大雨哗哗”的命题,模拟大场景,让学生进行场面的配音活动。学生亲临现场,通过自身操作,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在学生们的表现中,他们的创意和独到的表现手法令人感叹。
2.组织表演,体会意境。在个体寻找声音、表现声音的活动中,学生已不满足个体的表现。于是,我给他们分组,要求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将场景完整地表现出来,并加上语言的描述。学生们先由组长给组员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开始练习活动。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塑造的声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知道了身边的东西只要细心发现,动手、动脑进行创造,就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在这个小组的活动中,学生各自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看,学生们的表演开始了——解说员:“无灰沉沉的,乌云遮满了天空,风一阵阵刮着。风越刮越大,人们纷纷奔跑着回家。一道耀眼的闪电闪了起来,紧接着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鼓、水桶响起)雨下起来了,哗哗哗下个不停。”说完,教师电子琴演奏《大雨和小雨》……学生们亲手实践,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现场的实践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动起来,在实践表演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音乐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就营建了有情趣的“磁场”。使学生产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的情感,借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营造了富有情趣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 音乐 情境创造 多媒体 生活 创造
孩子们之所以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内心的言语表达心中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是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需要给学生创设情境。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使教学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煤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借助多煤体创造情境,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了学生对艺术知识感知的透明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审美的目的。
二、融入生活,再现情境
“音乐来源于生活”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让学生在室内很好地表现歌曲,往往要借助很多的现代工具。比如说第一点提到的多媒体创设情境,那么为什么有的时候同学们在课外郊游时,或者爸爸妈妈带着出去旅游时,在山林里漫步,树林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乌儿放声歌唱的时候,学生们会跟着大自然的美妙的乐声也唱出欢快的歌声来呢?我想这是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着人们音乐的存在。
我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就尝试着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和音乐的触合。在一次的音乐活动课上,我把音乐教室设立在操场上的草坪上,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和新奇。记得是那首非常欢快的《郊游》,同学们围着圈坐在草坪上,我弹着电子琴坐在中间,学生新歌学得非常快,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学会了新歌。
我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想象一下,现在我们不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是在郊游,老师为你们准备很多零食,还有玩具,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真开心!现在让我们起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郊游》,表现形式不限。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练习。”
结果同学们表演的《郊游》让我大开眼界,效果非常好。收获最大的是我发现:很多学生比在教室里活泼多了,不会觉得我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也从调皮的学生眼睛里看到了真诚。一节课既能唱好歌曲,又能增进我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这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三、创造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情境。
结合《大雨和小雨》一课,说一说我大胆地把创新和表演相结合后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1.创设情境,课内实践。我通过创设“狂风呼呼、电闪雷鸣、疾风暴雨、大雨哗哗”的命题,模拟大场景,让学生进行场面的配音活动。学生亲临现场,通过自身操作,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在学生们的表现中,他们的创意和独到的表现手法令人感叹。
2.组织表演,体会意境。在个体寻找声音、表现声音的活动中,学生已不满足个体的表现。于是,我给他们分组,要求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将场景完整地表现出来,并加上语言的描述。学生们先由组长给组员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开始练习活动。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塑造的声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知道了身边的东西只要细心发现,动手、动脑进行创造,就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在这个小组的活动中,学生各自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看,学生们的表演开始了——解说员:“无灰沉沉的,乌云遮满了天空,风一阵阵刮着。风越刮越大,人们纷纷奔跑着回家。一道耀眼的闪电闪了起来,紧接着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鼓、水桶响起)雨下起来了,哗哗哗下个不停。”说完,教师电子琴演奏《大雨和小雨》……学生们亲手实践,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现场的实践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动起来,在实践表演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音乐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就营建了有情趣的“磁场”。使学生产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的情感,借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营造了富有情趣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