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本文通过《浮力》一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来探讨如何设置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和实现对话教学。
关键词:浮力;对话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0(S)-0077-2
“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浮力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涉及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密度计”的原理,“轮船航行”中排水量的问题等。许多同学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不到位,分析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同学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分析问题错误,有些同学学习兴趣下降,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应用,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想说、敢说、肯说、能说”的开放性对话机制,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与认知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多向思维过程。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对话,即平等式对话,它包括师生间的对话,生生间的对话。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确实有一种学习某些知识的需要,然后使学生萌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下面是我在“浮力”复习教学中,设置的教学情境,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实录。
教师课前准备一个生鸡蛋,一个装有适量清水的量筒,半袋盐,一个搅拌器。
情景设置:教师将生鸡蛋放在清水中,鸡蛋下沉。
师:鸡蛋在清水中为什么会下沉?
生: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水,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教师向清水中加盐,并用搅拌器搅拌,直到鸡蛋刚好浮起,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师:鸡蛋在清水下沉和在盐水中漂浮哪种情况受到的浮力大?
生1: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
生2:我认为不对。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只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尽管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大,但是鸡蛋在盐水中漂浮,有一部分体积露出了水面,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清水的体积,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生3:盐水的密度大,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小,P液和V排的乘积不一定相等,不能说明鸡蛋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无法比较鸡蛋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生4:我认为是可以比较的,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鸡蛋在清水中下沉,说明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在盐水中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鸡蛋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
师:对,你分析的很透彻。尽管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所有受到浮力的物体,但已知的条件不充分时,我们不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浮力的大小。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学会思维的迁移。
教师继续向盐水中加入少许盐,鸡蛋仍然漂浮在水面上。
师:现在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化吗?
生1:鸡蛋受到的浮力没有变,因为继续加盐后鸡蛋仍然漂浮,根据漂浮条件,鸡蛋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也是不变的。
生2:为什么盐水的密度增大了浮力却没有变呢?难道是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减小了?鸡蛋又上浮了一些?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鸡蛋露出液面的体积,然后继续加盐;观察露出液面的体积的变化。
生3:老师,我明白了,凡是同一个物体漂浮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不变的,只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漂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小,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漂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大。
师:我们所学的浮力知识的应用中,有些问题跟鸡蛋漂浮道理类似,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漂浮在液体表面,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测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生2:我知道了,密度计的刻度值下大上小原来是这个道理。
生3:轮船在水中也是漂浮的,当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受到的浮力也是不变的,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在海水中轮船应该上浮一些。
生4:我在电视中常看到轮船的侧面有几条不同颜色的线。叫载重线,这几条线分别表示轮船装足了货。在不同季节,在各个海洋里的“吃水”限度。由于不同季节,不同海域的海水密度不一样,因而也会造成“吃水”深度不一样。
生5:以前,我就怕做“密度计”和“轮船”类的物理题,老师都讲了好几遍了我都没弄明白。今天,多亏了那个鸡蛋,让我豁然开朗。
一个鸡蛋竞有那么大的魔力,它的魔力在哪里?是这个鸡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以前,我对这些问题讲过多遍,许多学生都不明白。并不是我讲得不清楚,而是那种凭空说教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感兴趣,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僵化,只学会了死记硬背,不会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现在这种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动口、动脑,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知识,学会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这样的课堂才是轻松的,高效的。
关键词:浮力;对话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9)10(S)-0077-2
“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浮力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涉及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密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密度计”的原理,“轮船航行”中排水量的问题等。许多同学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不到位,分析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同学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分析问题错误,有些同学学习兴趣下降,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应用,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想说、敢说、肯说、能说”的开放性对话机制,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与认知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多向思维过程。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对话,即平等式对话,它包括师生间的对话,生生间的对话。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确实有一种学习某些知识的需要,然后使学生萌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下面是我在“浮力”复习教学中,设置的教学情境,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实录。
教师课前准备一个生鸡蛋,一个装有适量清水的量筒,半袋盐,一个搅拌器。
情景设置:教师将生鸡蛋放在清水中,鸡蛋下沉。
师:鸡蛋在清水中为什么会下沉?
生: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水,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教师向清水中加盐,并用搅拌器搅拌,直到鸡蛋刚好浮起,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师:鸡蛋在清水下沉和在盐水中漂浮哪种情况受到的浮力大?
生1: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
生2:我认为不对。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只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尽管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大,但是鸡蛋在盐水中漂浮,有一部分体积露出了水面,排开盐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清水的体积,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生3:盐水的密度大,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小,P液和V排的乘积不一定相等,不能说明鸡蛋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无法比较鸡蛋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生4:我认为是可以比较的,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鸡蛋在清水中下沉,说明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在盐水中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而鸡蛋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
师:对,你分析的很透彻。尽管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所有受到浮力的物体,但已知的条件不充分时,我们不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浮力的大小。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学会思维的迁移。
教师继续向盐水中加入少许盐,鸡蛋仍然漂浮在水面上。
师:现在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化吗?
生1:鸡蛋受到的浮力没有变,因为继续加盐后鸡蛋仍然漂浮,根据漂浮条件,鸡蛋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也是不变的。
生2:为什么盐水的密度增大了浮力却没有变呢?难道是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减小了?鸡蛋又上浮了一些?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鸡蛋露出液面的体积,然后继续加盐;观察露出液面的体积的变化。
生3:老师,我明白了,凡是同一个物体漂浮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不变的,只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漂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小,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漂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大。
师:我们所学的浮力知识的应用中,有些问题跟鸡蛋漂浮道理类似,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1: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漂浮在液体表面,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测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生2:我知道了,密度计的刻度值下大上小原来是这个道理。
生3:轮船在水中也是漂浮的,当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受到的浮力也是不变的,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在海水中轮船应该上浮一些。
生4:我在电视中常看到轮船的侧面有几条不同颜色的线。叫载重线,这几条线分别表示轮船装足了货。在不同季节,在各个海洋里的“吃水”限度。由于不同季节,不同海域的海水密度不一样,因而也会造成“吃水”深度不一样。
生5:以前,我就怕做“密度计”和“轮船”类的物理题,老师都讲了好几遍了我都没弄明白。今天,多亏了那个鸡蛋,让我豁然开朗。
一个鸡蛋竞有那么大的魔力,它的魔力在哪里?是这个鸡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以前,我对这些问题讲过多遍,许多学生都不明白。并不是我讲得不清楚,而是那种凭空说教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感兴趣,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僵化,只学会了死记硬背,不会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现在这种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动口、动脑,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知识,学会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这样的课堂才是轻松的,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