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精神的家园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s08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2007年《人民教育》教学专栏的年终综述:《文化,教育的精神家园——对2007年教育的一点观察》一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觉得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要守望、要传承,而且要肩负一个很重要的使命:营造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责任。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着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每朝每代都有着优秀的文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初中段在三个学年的教材中,古诗文占了七分之二,诗歌占了古诗文的六分之一;而六分之一的古代诗歌,涵盖了从《诗经》到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等的作品共30首,加上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共计90首。中国古代诗歌在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乐趣,滋养心灵,拓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思想上的判断力,并追寻我们思想的根基。
  
  一、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朗读古诗歌的乐趣
  
  学习古代的诗、词、歌、赋、曲,要想融入课本,有新感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要读过几年书,从牙牙学语开始,都要教读几首到几十首不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是入学后,特别是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对古代诗歌不感兴趣,教材安排的重点篇目也背不完整,更不留心课外背诵的60首古诗词。一有空闲不是读言情、武侠小说,就是看侦探小说。有条件的学生偷偷浏览网络文学,还自称是文学爱好者。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经典文学呢?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时,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实片段作为导读。那是前年初秋的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拖着大概三岁的孩子迎着快要落山的太阳散步,边走边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走着走着,孩子突然向妈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孩子究竟提了个什么问题呢?当然同学们都没有猜到。这个孩子问的是:“妈妈,太阳怎么是红的?”学习完这篇诗文后,我给同学们布置的课外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是“搜集古代诗歌中,描写夕阳西下的诗句” 。
  
  二、拓展思维空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初中阶段的古代诗歌(包括课外背诵)近百首,加上小学学过的和从其他渠道学习的已经是不算少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根据初中三个学年段的编排,可以提前点拨、互相渗透,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还以七年级上册的古代诗歌五首为例。学习曹操的《观沧海》,同时了解他的作品《龟虽寿》,布置课外作业:讨论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提示同学、不要被《三国演义》、或戏说、或评说干扰)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细腻、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盎然的春意、喜人的春光、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观刈麦》中白居易对贫困妇人的描述,又给人什么感觉呢?学习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可以给学生朗读他的《四块玉·恬退》三首,提前将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朗读朗读,使学生了解散曲形式多样,表达内容丰富。特别是元代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三、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思想上的判断力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契机,思想教育才是目的。优秀的古代诗歌、文质优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⒈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是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如清风明月、小桥流水;恬静的田园,幽静的山林;春光明媚的西湖,大漠落日的边塞;充分体现了自然的美。
  ⒉品尝完美的人物形象、是人们的奢望与企盼。《陌上桑》是人们对女性美丽的完美追求。《木兰诗》则是人们对女性英雄的高度赞美。陆游、辛弃疾是同时代的诗人、词人,有着同样的理想与追求,都想更好地为国效力:抵御外族入侵,拯救危亡的国家。辛弃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企盼,陆游则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奢望。充分体现了人物形象的美。
  ⒊咀嚼美的语言,体会做学问的乐趣。诗歌的语言或高度凝炼,字字推敲;或蕴含哲理,韵味无穷;或清晰明快,挥洒自如。白居易对西湖的描绘用语生动准确,而在《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更是妙不可言,千古留传。 (作者单位神木县栏杆堡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准确解读教材文本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笔者以《决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八年级上册第15课)为例谈谈解读初中历史(北师版)教材(以下简称“历史教材”)文本的一些体会。    一、 教材文本的结构特点        |——子目标题——课文正文  文本标题|——子目标题——课文正文      |——子目标题——课文正文    二、 解读文本标题,确定文本基点    文本基点是指文本
期刊
个性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因此,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张扬学生个性呢?     一、引发“磁性”,唤起学生写作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显然,激发亢奋的情感对于张扬学生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地寻找学生表达喜、
期刊
学生的作业质量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作为教师设计学生做什么作业,做多少作业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作业设计要精,批改要细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前,仔细寻找适合本节内容的题型,学生做起来才能起到巩固本节内容、联系新旧知识的作用。对准备布置的作业自己先下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弄清作业的量和演算方
期刊
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品德与生活的“两张皮”现象。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过多注重对学生生活实际表面现象的认识,而不能把这些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为思想道德层面的认识;教师注重孩子的体验活动,却忽视对这种活动的进一步总结、点拨和升华,导致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课后细细品味,我们却无法感知课程的内在教育意义所在,这显然是有悖于综合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
期刊
“非理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是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述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的力量等。人际间的磨擦、碰撞、调节、竞争、协调合作很多也都属于非理性问题。  非理性主义理论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现代著名的管理学家苏东水教授指出:“人是管理要素中最关键、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
期刊
想必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与我一样深有同感:每次作文,老师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精批细改,作文本上可谓“琳琅满目”。令人心寒的是学生拿到“双方的劳动成果”后,往往只注意等级、分数,对那些红色的评语和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视而不见。许多语文老师为自己的徒劳绞尽脑汁却无法曲径通幽。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参与作文评价,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一、用评价激
期刊
小学生习作,应该真实地记录生活,但如果把习作仅仅看作是生活的复制品,那么习作无疑就失去了其作为文学创作基石的意义。老舍说“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学会想象,学生的习作便迈开了创作的第一步。  想象是什么?是神游千里,是思骋八方。但没有哪一种想象凭空而来,它植根于现实之中,植根于已有的想象之中,并非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可以说现实就是通往想象这个天堂的“巴比塔”。所以习作中让学生学会想象,我坚持植根于学生
期刊
我做了二十五年的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个人的自修以及与学生们的互动,摸索出了一些英语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在此我愿意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  回顾这二十五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最好的教授与学习英语的方法是遵循语言的规律,以掌握一门语言为目的,而不是片面地以得高分为目的。在课堂上我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发音,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甚至对英文书写也严格要求。  起初我的学生对我做法产
期刊
一、 老师要做爱的使者    爱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是你在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教育的桥梁,处处从爱出发,你的教诲,学生将永记;你的批评,学生将无条件地接受。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任性、孤僻、意志薄弱等特点,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师爱,使他们觉得老师并
期刊
清涧县城关小学是一所文明而古老、独具特色的重点完全小学,创建于1907年。在校长李艳芳的带领下,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整体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该校连续四年在全县六年级素质测评中获综合评估第一名。2007年,在全国智力七巧板竞赛中,该校参赛同学连获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学校也获得集体组织奖。王勃同学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造实践中获中文录入二等奖。200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