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买 馒 头
  林清玄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
  ⑥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⑦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⑧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⑨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⑩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
  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
  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
  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1. 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山东老乡的馒头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述。
  2. “(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这些内容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3. 作者为什么说“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4. 林清玄的文章常含有哲理,请探究本文中体现的生活哲理。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 婆
  冯骥才
  ①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②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放纵放纵吗?
  ③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④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⑤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⑥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⑦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⑧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⑨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选自《俗世奇人》,有改动)
  1. “首善街”的“首善”有什么深意?   2. 根据全文相关情节,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有什么作用?
  4. 小说借酒婆的故事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作者的情感取向如何?
  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温暖城市的细节
  师 闻
  ① 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来看望他。香港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② 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③ 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胶管,那么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④ 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⑤ 朋友在香港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⑥ 几年前,一个朋友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的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着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⑦ 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⑧ 细节是魔鬼,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摘自《中外文摘》2009年第7期,有改动)
  1. 父亲和杭州的人为什么对朋友选用铜管“觉得不可思议”?
  2. 第⑤段对表现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3. 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 文章题为“温暖城市的细节”,请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温暖”和“细节”的理解。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高波,江苏省苏州中学)
  【参考答案】
  一、 1. ① 老乡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②老乡诚实信用,馒头是手工制造,凭手艺挣钱;③老乡乐观知足的精神风貌。
  2. ①强调老乡卖的馒头的确好吃,吸引了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排队购买。②与上文“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相照应,引起下文作者的“奇异之感”。
  3. 因为老乡经历人生沧桑,有许多悲苦与无奈。但在打开蒸笼时表现出欢喜和活力,让作者看到了老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生命表现出的潜能。
  4. ①(老乡的经历)人生会经历沧桑,但要乐观,并懂得知足、感恩。②(作者细品馒头)只要认真体会、感受,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③(人们排队买馒头)角色不同,生活相异,但生活基本的状态是相似的。
  二、 1. “首善街”名为“首善”,实际上酒馆老板卖假酒,喝酒的下层人明知却不揭穿,表达了反讽的意味。
  2. 她的长相、“没人知道她叫什么” 、拿钱时的动作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而“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因为老板换了真酒而“出事”,是一个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3. ①强调“炮打灯”酒劲足,马上来劲;②穷人醉后的“洒脱”“乐陶陶”与醉前的寒酸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的悲哀。③酒婆喝真酒后“分外好看”的醉态与她的“出事”形成对比,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4.①社会现实:酒馆老板几十年拿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但又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②情感取向:对酒馆老板用假酒骗人的批判;对下层劳动人民只能在酒后获得洒脱的同情和对他们习惯于“假酒”的麻木的痛恨;对酒婆不幸遭遇的伤感。
  三、 1. ①铜管价格昂贵,完全可以用便宜的胶管代替,②房子是租住的,没有必要选用耐用的材料。
  2. 揭示了朋友选择铜管的原因:行为习惯会受到城市风尚的影响,受到影响的朋友尽管地位低微,但身上没有了做事只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出发的小市民的影子。
  3. 心理描写。写出了朋友的戒备心理,与门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出现了波澜;给后文写朋友的“大感意外”做铺垫。
  4. “温暖”既指香港是座温暖的城市,也指香港两个小人物所做的事情令人感到温暖。“细节”指两个小人物做的事情很小,却以小见大,让人认识到了香港的城市风貌。
其他文献
【素材展示】        2012年,世界进入微博时代。  在新年的第一天,《扬子晚报》以大幅版面报道了“扬子官微粉丝过百万”的新年开门喜事。据报道,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自2009年10月14日开通以来,经过两年多的用心维护,截至2011年12月31日,粉丝数已突破100万。两年来已发布近9000条微博,共收到网友们312007条评论,1037封私信,与粉丝和网友们的积极互动,开启了
期刊
(一)  韩信忍胯下之辱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年轻时,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韩信功成名
期刊
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线面平行与线面垂直的证明又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情形。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三步着手:(1) 从“定量”到“定性”分析;(2) 从“定形”到“定量、定性”上分析;(3) 从方法上分析。       类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例1】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点在底面A1B1C1上的射影是正
期刊
古代诗歌在遣词造句方面极为讲究,诗句通常很凝练,表达上有较大的跳跃性,故而在解读古诗的过程中,合理的想象是不可或缺的。想象本来应是一种从心所欲的心理活动,可以无拘无束、无边无际,然而在理解诗句时,想象必须有一个“度”,必须基于诗意而合乎情理,也就是要“不逾矩”。古诗鉴赏题的解答在许多情况下也离不开想象,而漫无边际的不合理的想象,往往将答题者的思路引入误区,从而导致错答,因此,把握解题过程中想象的“
期刊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重点、难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古代诗词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 题 回 眸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
期刊
推荐人语  提起“底层”两个字,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什么呢?也许,是农民工、蚁族、留守儿童这些名词,是他们贫困、艰辛、苦难的生存状态,还有,对他们的无比同情与怜悯吧?  不,应该不止这些。 有一则材料开头这样写道: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挂绳,一只小板凳……  我给你这么一个场景,旋即,你会联想到什么?  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作如此想。  但是我们错了。画
期刊
高考状元语文学习方法和经验很多,但如下三点值得同学们在二轮复习中借鉴。  1. 找准薄弱点,有的放矢。  高三的学生,经历过长期的题海战术,肯定知道自己薄弱点是哪里。所以,复习的时候就要针对自己的弱项来复习,不要一把抓。——广东省语文单科状元郑玉婷如是说  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已经掌握不少考点知识,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点和盲点。二轮复习必须对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盘点,找出薄弱点和盲点,有的放矢,对
期刊
方法概述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的必考题型。同学们要关注以下方面:  1. 要学会降低难度。有的文言文看起来比较难,但命题老师都会有降低难度的“暗示”。比如文段后的注释、三个正确实词的解释、三个正确的文意选项解读等等都可以让同学们节省很多的精力去理解文本。  2. 学会运用标记。人物比较多,地点比较复杂,官职变换比较多的以及表述对象省略比较多的地方,答题前要学会运用符号做标记,指明文中的重要信
期刊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请以“理性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的哲学  肖凤  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多部问题小说的十九岁的冰心,在一本杂志上,很偶然地看到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名字——泰戈尔,当她读着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的词句的时候,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冰心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  泰戈尔的诗句和《圣经》,都对着她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