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ngqiang6268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伟国老师曾说:“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悟性之学,启迪之学。今天我们咀嚼历史,并非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流连既往的斑斑陈迹,而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要的智慧力量。”可见历史结论(或历史认识)得出在历史课教与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无疑是灵魂,是关键。
  然而在历史课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感到得出历史结论这一块很难讲透,往往直接“兜售”给学生。而学生则感觉很难理解,一般是死记硬背,到解题应用时就束手无策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历史教学应遵循历史教与学的一般规律,坚持十二字方针:“论从史出,史为论据,史论结合。”
  下面通过《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必修二)这一案例加以说明。本课将分四个步骤(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我测评、合作探究)、四个环节(预设内容、预设目的、生成效果、教学反思)完成。
  一、自主学习
  (一)预设内容
  课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实施政策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从这种转变中,能得到哪些经验?
  阅读教材归纳:
  1.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及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二)预设目的
  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文字阅读、理解、概括、表达等能力。
  (三)生成效果
  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搜集到相关的语句,但缺乏概括性。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列举具体表现,从中得出新生政权面临形势严峻这一结论。顺而转入下一目:主要内容、特点。对于主要内容的理解,特点的归纳,学生表现明显不足。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苏俄国情,再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两相比较得出认识:政策内容(所有制方面追求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方面高度集中行政命令、分配方式平均主义)脱离生产力的水平,超越国情。总结原因:非常时期非常政策。进而对这一政策的特点(战时需要、共产主义)和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处理就容易了。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要素的落实依照上一目,由学生自主操作,效果较好。
  (四)教学反思
  首先应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知识要素的处理上思考的角度,应具备必要的概括说明能力,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应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知识要素之间、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严谨的逻辑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例如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和历史唯物主义(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观点去解决问题。
  二、能力提升
  (一)预设内容
  比较分析二者内容的不同之处,从中得出历史结论(或历史认识)。
  (二)预设目的
  通过具体内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历史结论的正确推导与理解这一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三)生成效果
  基于第一目两经济政策基础知识要素的构成的处理。学生能够逐条比较出二者的差异。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能力方面尚显不够。为此,教师将学生逐条比较出的结果列出,从中得出结论:所有制方面向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管理体制方面由高度集中行政命令向宏观调控与市场相结合,分配方式方面由平均主义向按劳分配转变,从实施效果看,前者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后者维护了劳动者利益,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正式得出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这一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反思
  基本上明了了历史史实、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与历史结论、历史认识生成之间的关系,那就是针对性要强,官话、套话要摒弃,真正做到十二字方针:“论从史出,史为论据,史论结合。”能够让学生明白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结论的正确得出非常关键。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应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问题了,当然还需要反复的巩固和落实。
  三、合作探究
  (一)预设内容
  出示一组材料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组合考察,设置三问主要考查内容、特点、性质,最后一问谈认识。
  (二)预设目的
  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运用“论从史出,史为论据,史论结合”这一基本能力要求。
  (三)生成效果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尤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一基本能力要求了。思维方式方面有了可喜的变化:开始由表及里地认识历史问题了,不自觉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了。
  (四)教学反思
  从不同性质经济模式的探索实施,使学生们掌握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政策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有了些许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历史认识能力和科学的表达能力。
  四、结语
  史论能力(或历史认识)的培养与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维方式
  由直接到间接,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苏俄经济政策转变这一特例,首先可以直接推导出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因时制宜。接着可以间接推导出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变化应遵循的一般规律,甚至是普遍规律。例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等结论。
  (二)基础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必备良药。
  (三)遵循方针
  论从史出,史为论据,史论结合。
  良方在手,课堂成功,那将是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其间既有智慧火花的闪烁,又有心灵深处激情的碰撞,气氛和谐,心情愉悦,尽享孔颜之乐。作为一名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笔者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也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我曾在《西北职教》发表了题为《浅谈转变差生的步骤和方法》的文章,谈了一些自己如何看待“后进生业指导师”、转变“后进生业指导师”的体会和做法,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文章被多家杂志援引,心中倍感欣慰。时至今日,面对职业学校越来越差的生源,面对日益庞大的“后进生”队伍,我的心头愈加沉重。我们无法指责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得失,但这个特殊的群体,确实让无数职教战线上的工作者摇头叹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中的“后进生”
摘 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交互性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功能和课堂应用优势,实现了其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  关键词: 电子白板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作轴对称图形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变。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使交互式电子白板(Inter
摘 要: 近年来,“以人为本”已经跃身成为教育管理的主流理念,人本化管理也开始应用于学籍管理。而现实中的学籍管理行为却显得有些滞后,面临诸多尴尬的局面。当前的规范化制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都明显偏移了人本管理理念。对此,本文提出学籍管理人本化、学籍管理的权变管理模式、学生参与式管理等对策,以适应学籍管理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新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籍管理 制度管理 管
摘 要: 新课标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又能对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有所了解,从而达到培养全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在新课标下有效地设立技校学生的美术欣赏这门课程,对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度的提高,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文章就这两种促进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 技校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叶圣陶先生说:“‘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在指导学生朗读悟情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学贵有疑,实施问题教学  我国古人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摘 要: 近年来,农村职高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极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本文主要探讨在社会环境和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影响下农村职高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行为,并提出改善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职高学生 “问题行为” 心理引导    有心理学家预言:21世紀,心理疾患将成为人类一大祸害。而在这些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中,15.5%的青少年有
摘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教师的教法、学生自己的学法情况,以及学生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对《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摘 要: 词汇教学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加之新教材词汇量的大量增加,学生的词汇学习难度尤其大,学生要么记不住单词,要么记住了很快又忘掉了,本文提倡创设情景、创设语境等教学方法,以轻松高效记忆学习运用英语词汇,就如同找到了把地球撬起的支点和杠杆,词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策略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各方面追求一种平衡,是指课堂的师生关系、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堂的评价积极、民主、可持续。和谐课堂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和谐的课堂体现在师生和谐、教学和谐和教学评价和谐上。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便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初一英语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年级,创造好和谐的课堂教学
摘 要: 课堂教师语言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发展。课堂教师语言明白易懂,激励性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孩子的自信,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 教师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小学生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