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这一栏中提出四方面的内容: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可窥一斑。 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1 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在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时联系我们生活中所见的物体,有那些是圆形的;在教育面积单位的大小时,让学生动手去量一量桌子面的面积,了解一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有多大,展示了自己的测量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良好的兴趣是积极学习动机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他们喜欢的物品、活动;熟悉的或关切的事物或新鲜事物。教师应善于利用儿童的兴趣趋向和积极的表现欲,合理安排或组织教学或设计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用的方法很多,如: 
  2.1 利用生活常识。
   如教学“认识圆柱圆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那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你是怎样区别它们的,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你见过有像圆柱或圆锥的物体吗?用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更能形象的体会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2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生活情境,既可积累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好途径。如教学求利息是多少时,如2007年10月,亮亮把200元按二年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到期后应得利息是多少元?(年利率是4.50℅)教师可将此问题与生活中的存钱联系起来。让学生弄清题目意思,找出已知条件,再通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学生很容易的就按公式算出来了。
  2.3 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有些知识和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组织学生进行编题,教师灵活处理,解决知识的巩固教学寓于学生的表现活动之中,收效显著。如:调查本班同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填表。
  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求百分数的问题呢?
  3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如在讲究“可能性 ”后,教师出示了生活中的情境:
  3.1 丙、丁两个学生做抛圈游戏,用下面哪几种方法决定谁先抛是公平的?
  ①抛硬币,正面朝上丙先抛,反面朝上丁先抛。
  ②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赢谁先抛。
  ③掷骰子,点数大于3丙先抛,小于3丁先抛。
  3.2 如果抛圈的有3人,可以用什么方法公平地决定谁先抛?先独立设计,再与同学交流。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总之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层次、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人或几人就能形成的,所谓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只要人人都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心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定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1 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正是21世纪的人才,21世纪是一个新世界,需要一种新人。新人的本质特征将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一个有独立创造性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转到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实施,在我国现已得到广泛重视,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具体的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期刊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在十九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 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方法能引起学
期刊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朗读,以身示范;指导朗读,传授技巧;把握重点,以读促学。训练学生语感,感受课文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调节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
期刊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就几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我们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 备
期刊
体育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教学进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尝试性探索,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
期刊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实施素质教育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但对于农村来说,大多数学生特别对数学的学习不重视,更谈不上有较高的数学成绩了。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想让农村的学生学的更好,就得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兴趣,来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以下就是如何培养农村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不太成熟的方法。  1 逐步
期刊
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听过很多堂数学练习课,从中发现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放羊式”的练习课,老师随意布置几道书上的习题,任由学生怎么做;再比如单纯的练习课,即新授课的简单重复;学生机械的做重复练习等。这些教法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形成基本技能也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的
期刊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判断人才的标准。我国教育战略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指向于创新。我们的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将应试教育转发向素质教育,通过教育把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提高我们民族素质之路,这也是强国之路。那么,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本文从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以及现实性的动态意义和具有教育性、活动性、因材施教、实效性、综合性等原则为基础,充分提出了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捕捉课程资源;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课程资源;以教学流程为切入点,生成课程资源;以现代媒体为手段,激活课程资源等思路。  【关键词】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小学语文既是一门集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提倡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该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谈谈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1 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