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给予学生们学习的渴望和力量。因此,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这才算是真正的兴趣表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其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能力提高问题,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就必须变为淙淙溪流,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因为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面也在扩大,而且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强,随时会向教师提出奇怪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拥有新的知识才有足够勇气和资本接受几十双求知眼睛的注视。
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兴趣激发
导入是对上一节课的延续,也是对下一节课的开启,导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的关键。在导入是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切忌为了激发兴趣而采用的方式花哨导致知识的连贯性不强;二是不能为了知识的衔接而放弃情境的作用。二者应该做到有机统一。常用的方法有课件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导入方法都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而随时跟新,例如我们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时,采用视频就很好,比如网上中有很多的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结合的认识象形字的视频,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在来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进行强化,使之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小故事、活泼的语言,甚至是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开来的一些相关介绍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在教学中巧妙设疑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但开展质疑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之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在质疑方法上要加以引导启发。开始时教师要提出新的问题,设置一些新悬念,使学生有所疑惑,再通过讲解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如学完《捞月亮》一文后,我提出:如果当时有一只小猴子动一下脑筋,往天上看一看,他们还会办这样的傻事吗?件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遇到了应该怎么办?有时我还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完爸爸,你知道吗?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保护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这一类的文章,让学生细细的品读,去思考,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境界。通过教师的设疑,激疑,诱发学生释疑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办法。
五、适时适度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保持他们的兴趣。为此,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
1、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人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等。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3、竞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语文起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会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其实就在他们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这里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在上课中的知识点滴,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与生活联系紧凑,学生乐于融人课堂,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师教学目的。教师使用生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应用中体验,去感受教学与生活,方法与策略,合作与交流,成功与失败,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开发智能,丰富认识,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自我学习和发展。
结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不仅对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丽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八字诀[J],湖南教育,2008
[2]孙华丽,浅谈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
[3]涂和福,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师(中),20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其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能力提高问题,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就必须变为淙淙溪流,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因为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面也在扩大,而且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强,随时会向教师提出奇怪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拥有新的知识才有足够勇气和资本接受几十双求知眼睛的注视。
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兴趣激发
导入是对上一节课的延续,也是对下一节课的开启,导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的关键。在导入是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切忌为了激发兴趣而采用的方式花哨导致知识的连贯性不强;二是不能为了知识的衔接而放弃情境的作用。二者应该做到有机统一。常用的方法有课件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导入方法都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而随时跟新,例如我们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时,采用视频就很好,比如网上中有很多的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结合的认识象形字的视频,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在来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进行强化,使之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小故事、活泼的语言,甚至是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开来的一些相关介绍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在教学中巧妙设疑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但开展质疑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之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在质疑方法上要加以引导启发。开始时教师要提出新的问题,设置一些新悬念,使学生有所疑惑,再通过讲解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如学完《捞月亮》一文后,我提出:如果当时有一只小猴子动一下脑筋,往天上看一看,他们还会办这样的傻事吗?件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遇到了应该怎么办?有时我还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完爸爸,你知道吗?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保护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这一类的文章,让学生细细的品读,去思考,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境界。通过教师的设疑,激疑,诱发学生释疑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办法。
五、适时适度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保持他们的兴趣。为此,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
1、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人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等。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3、竞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语文起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会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其实就在他们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这里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在上课中的知识点滴,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与生活联系紧凑,学生乐于融人课堂,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师教学目的。教师使用生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应用中体验,去感受教学与生活,方法与策略,合作与交流,成功与失败,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开发智能,丰富认识,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自我学习和发展。
结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不仅对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丽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八字诀[J],湖南教育,2008
[2]孙华丽,浅谈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
[3]涂和福,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师(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