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来创设课堂教学的具体场景,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
1 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氢气的爆炸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等。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中把两根玻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 问题情境
联系生活、感受情景。激发兴趣、事半功倍。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生动的事例将性质与用途、性质与结构刻画的一目了然。 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刨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3 思维情境
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FeCIx+xAgNO3——xAgCl↓+Fe(NO3)x,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4 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5 语言情境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设、写、找、列、算、答”,即设未知、写方程、找关系、列比例、细心算、简答案。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我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一价钾纳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氢氧根,负一价;铵根,正一价;硝酸根,负一价;硫酸根,负二价;碳酸根,负二价。
总之,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氢气的爆炸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等。
在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时,先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后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让学生自我“发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老师先不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在学习“分子”时,可用一根玻棒蘸一下浓盐酸,用另一根玻棒蘸一下浓氨水,然后在空中把两根玻棒靠在一起,但不要接触,发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研究。
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2 问题情境
联系生活、感受情景。激发兴趣、事半功倍。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生动的事例将性质与用途、性质与结构刻画的一目了然。 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刨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学习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由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
3 思维情境
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FeCIx+xAgNO3——xAgCl↓+Fe(NO3)x,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4 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5 语言情境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设、写、找、列、算、答”,即设未知、写方程、找关系、列比例、细心算、简答案。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我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一价钾纳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氢氧根,负一价;铵根,正一价;硝酸根,负一价;硫酸根,负二价;碳酸根,负二价。
总之,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