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矫如龙 天马行空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劈挂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是一门十分优秀的古传拳术。因其早期主要流行于河北沧州一带,故称沧州劈挂拳。如今,此拳已广泛传播于华北、西北等地,并传向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享誉海内外。
  劈挂拳亦称抹面拳或劈挂掌,河北沧县一带旧称“梅花长拳”,盐山、黄骅一带也有叫“通臂拳”的,亦有称其为“通臂劈挂”或“劈挂通臂”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劈挂拳。
  劈挂拳是一门十分古老的传统拳术,从各类历史文献来看,此拳在明代就已流传于世。到明代中晚期,劈挂拳已盛行于民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训练体系。
  此后,劈挂拳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到清代中期,河北沧州的劈挂拳形成两大主要支系。一是沧州南皮一支,代表人物是早年在京保镖、后为皇宫禁军护卫的南皮大庞庄郭大发,传习内容主要是劈挂拳“快套”、“挂拳”和“炮捶”。二是沧州盐山一支,代表人物是盐山大左家村左宝梅(人称“左八爷”),传习内容主要是劈挂拳“抹面拳”和“青龙拳”(即头趟劈挂和二趟青龙,头趟劈挂亦称抹面拳)。
  清末民初时期,劈挂拳在河北沧州一带广为流传,名人辈出,其中驰名一时的劈挂拳家主要有李云标、萧和成、赵世奎、黄林彪、马凤图、郭长生、马英图、曹晏海、左清甲等。
  沧州“郭燕子”一系之劈挂拳,笔者最初学自“郭燕子”次子郭瑞祥(全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中国武术九段)老师,还得郭瑞祥老师小女郭桂然师姐之精心指点,后来,提高于沧州通背、劈挂高手姚德文老师。姚师8岁时曾以燕青拳开门,15岁便从武林名宿孙玉铭、郭长生之亲传弟子孙忠润老师专习通背(合一通背)、劈挂拳,在通背、劈挂上造诣尤深,其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沧州马凤图、马英图昆仲一系之劈挂拳,笔者最初学自于兰州蔡永祥(“马氏四杰”马颖达、马令达昆仲之徒)老师,后得马凤图先辈嫡传弟子陈万智老师与凤图公三子马令达老师之亲炙。
  因劈挂拳属数百年前的古传拳法,所以其拳系内容十分精练,除了许多基本功法与散招单式外套路很少。目前在河北沧州流传的拳术套路主要有5套,即慢套劈挂(其实就是原传的那套劈挂拳,也叫抹面拳)、快套劈挂、挂拳、青龙拳、炮捶。在甘肃兰州及西北一带流传的拳术套路主要有3套,即头趟劈挂(也称一路劈挂或抹面拳)、二趟劈挂(也称二路青龙)、三趟劈挂(也称三路飞虎,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马凤图与马英图两位前辈共同创编的),另有专门“拉架子”、“盘功夫”的大架子(共12趟)。
  流行于沧州的5套劈挂拳又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现分述于下。
  慢套劈挂拳(抹面拳):辘轳翻扯雄且壮,蜿蜒蛇行骨存神。要求两臂劈挂密如雨,脆快一挂鞭,往返赛抽鞭,重点突出一个“密”字。
  快套劈挂拳:起落钻伏,虎伏鹰扬,似墨燕点水,如鲤鱼穿波,重点突出一个“敏”字。
  挂拳:疾行健弹,脚底生风,纵跃高跳,身捷步灵,重点突出一个“快”字。
  青龙拳:大劈大挂,长叼冷抽。要求如青龙出水,气贯长虹;似乌龙翻江,气势磅礴。给人以舒展潇洒、飘逸矫捷之感,重点突出一个“长”字。
  炮捶:朴素浑厚,遒劲饱满,稳健扎实,筋骨存神,突出一个“健”字。
  劈挂拳练习时迅猛剽悍,气势逼人,其势起落钻伏,伸收摸探,开合爆发,蜿蜒蛇行,猛劈硬挂,大开大合,形神自如,飘逸洒脱。观之如大河流水,起伏迭宕,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劈挂拳的运动方法主要有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擂、猛十八字诀,也称“校艺十八法”。
  郭长生先生在多年研练实践中总结出了劈挂拳的调势调气技术要诀:两臂条直,搂臂合腕;拧腰切胯,肩沉气按;收腹敛臀,合膝钻足,窝胸拔背,叩齿舔腭。
  劈挂拳尤重身法和手臂功夫,在身法上要求吞吐伸缩,回环折叠,以腰为本,翻转不息;在手法上要求两臂条直,搂臂合腕,大劈大挂,放长击远,观之劈挂错落,双臂如雨,连连击发,环环相套;对躯干和下肢的要求是前握后扣,左右扭转,拧腰切胯,合膝钻足;在步法上要求逢进必跟,逢跟必进,步步连环,快如激浪,表现出起落进退如长江流水而滔滔不绝的气势和韵律;在整体动作上应表现出虎伏鹰扬,高低随势,伸收摸探,蜿蜒蛇行,大开大合,狂劈硬挂,合如伏炮,缩身藏头,开如炮发,上下展炸的风格特点。
  劈挂拳在劲道上讲究“翻扯劲”和“辘轳劲”及“反弓展炸劲”。劲力发自腰,翻扯滚勒,俯仰伸缩,圆转自如,翻滚不息,如珠走盘,游动无方,力以圆动为主。
  劈挂拳看似“外家长拳”,但在劲力的练习上却始终以柔为主,忌讳刚曲之力,认为刚曲则力挫(迟)。要求两臂松柔,犹似皮鞭,以身带臂,放长击远,合蓄开发,势猛力柔,柔内含刚,刚中含柔,谓之“用力轻松,含意铁石”。这是因为柔能放长击远,柔则活,活则生变,变即为快。此拳要求肩、肘、腕、指、腰、胯等浑身各部关节都要柔活自然,放松不拘。两臂猛劈硬挂时要尽量放松臂部,毫不着力,以腰带臂荡出双臂,打出“鞭子劲”。练习时双脚如鞭把,为劲力的起源之处;腰身如鞭杆,为劲力的传送之处;手梢如鞭梢,为劲力的发放之处。如此才能使起于脚跟的劲力畅通无阻地由脚而腿而腰,一气贯通而形于手指,产生最大的爆发力与杀伤力。
  郭瑞祥先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劈挂拳演练的“十字要诀”,即正、顺、活、合、快、力、巧、精、妙、绝。不论单个动作、组合动作,还是整个套路,练习时都要遵循这“十字要诀”由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原则。先从求正入手,势势都要力求工整规范,再由正求顺,由顺求活,由活求合,由合求快,快中求力,力中生巧,巧内生精,精里求妙,由妙求绝,最后达到精妙绝伦、炉火纯青的境界。
  劈挂拳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的训练步骤。初练时一般要柔拉慢练,从慢柔之中仔细体会动作要领,以收调势调气之效。待劲气调顺、动作合法后,练习时应逐渐加快速度,将劲力放长放透,从而形成毫无滞碍、一气贯通,大河奔流、一泻千里的劈挂拳演练风格。进而技击用招,要求“静如处女,动如猛虎”,不动则已,一动则风云突变,如电闪雷鸣,似急风骤雨连连击发、招招相随,令敌毛发皆竖,心胆俱寒。
  劈挂拳在技击上强调以快制慢,以长打短,横拦斜击,长叼冷抽,快打速攻,闪进巧取。要求猛攻速进,连珠炮动,令敌没有喘息之机,此即:“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劈挂拳技击用招的显著特点便是快、长、速、猛,与人交手一触即发,动如闪电,两臂遥举遐击,长叼冷抽,猛劈硬挂,斩钉截铁。但是,技击中过“长”则不易收劲变劲,易被人所乘,为此劈挂拳十分注重“滚劲”,要求辘轳翻扯,如珠走盘,劲力圆动,化势而走,滚勒互为,翻滚不息,纯以神行,一以贯之。
  劈挂拳是典型的素质性、功力性拳术,主要适合于年纪轻、身体好、体力强、细腰乍背、臂长腿长的青少年练习。该拳练习时要求极为严格,非常重视腰、腿、臂三盘功夫的训练,若不经受一番筋肉撕裂般的痛苦,是休想练好劈挂拳的。初学者必须要先扎扎实实地练好各种基本功,基本功不过关不能练套路,套路练不好不能练散手,一式做不好不能学下一式。此拳十分注重肩、臂、腰、腿的柔软功(即对人体各部关节“抻筋拔骨”的训练),只有拉开浑身各处的关节韧带,才能在练拳时使动作到位,劲力顺遂,再经过劈挂拳特有的一些功法训练(如抽鞭、单劈手、乌龙盘打等),便能使膀臂松沉,肩活梢长,劲脆力透,从而充分表现出劈挂拳“两臂交劈,猛起硬落,大开大合,反弓展炸,放长击远,柔实抽鞭,用力轻松,含意铁石”的拳术风格与特点。
  劈挂拳基本功中压腿踢腿、俯腰涮腰、压肩拉臂的一些练习方法和其他拳种的基本功都差不多。为了体现劈挂拳本身的独特风格,还有许多独特的训练方法,如前抱后抽、甩膀、荡肩、抡臂、单挂掌、双挂掌、单劈手、双劈手、乌龙盘打、沉肩通臂、抄手起脚等等。其中以单劈手为最重要的练习方法,它是劈挂拳贯穿始终的灵魂功夫,是练劈挂拳者终生不能搁置的功夫。通过单劈手的各种练习(定步、活步、行步、单操、组合等),便可为劈挂拳的套路与散手夯实地基,做好铺垫,顺利地进入劈挂拳练习的自由王国,求出劈挂拳特有的种种劲道和身法。所以,希望劈挂拳练习者务必重视单劈手。抓住了单劈手,其实也就抓住了劈挂拳的根本。
  由于劈挂拳练功时不使拙力,以柔为主,强调“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所以此拳练习有成者双肩下溜,两臂松长,蜂腰猿背,体型清癯,身捷步灵,动转如风。久练此拳肌肉含而不露,呈条状均匀分布,决无疙疙瘩瘩的块状肌肉。
  劈挂拳十分注重技击实战,实用性极强。其散手训练主要以散招单式、组合连操为主。主要招法有单劈手、反劈手、招风手、撩阴捶、双撞掌、戳指掌、开门炮、大跨步、小跨步、少捶、前横、后横、磨横、鹞子穿林、倒发五雷、前劈加横等。在兰州及西北一带马凤图(1888—1973年)先生所传一系劈挂拳中,散手技法称“十二大招”,也称“十二大趟子”,即单劈手、鹞子穿林、双撞掌、戳指掌、倒发五雷、缠额手、开门炮、大跨步、小跨步、招风手、铁扫帚、少捶。这十二大招编排巧妙,组合科学,是劈挂拳中十分优秀的“内场”技艺,也是著名武术家马凤图、马英图先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劈挂拳属明清时期的古传拳法,所以古朴简约,毫无花法,招式精粹,技法简洁。但是,要真正练好劈挂拳,体会出劈挂拳的独特韵味,却决非易事。劈挂拳结构虽简,但却极吃功夫,不下一番“筋断骨折”的苦功,是很难体会其精义的。正如劈挂拳一代大师马凤图老先生所言:“劈挂简约,毫无铅饰,不过大开大合,起起落落而已,然真能体味其妙义,须聪明人下一番大功夫不可。”
  武学大家孙禄堂先生主张“拳与性合”,笔者对此深有感触。笔者喜欢劈挂拳,对劈挂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劈挂拳大开大合、大劈大挂、飘逸洒脱、行云流水、一气贯通的演练风格营造出一种气冲霄汉、惊天动地、空阔浩荡、天马行空的特殊氛围,令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所谓“文如其人,画如其人”,笔者想再加一句“拳如其人”,每练一次劈挂,便感觉拳中有我,我中有拳,逸兴遄飞,豪情大发,无拘无束,了无行迹,仿佛天地在我心中,胸怀如大海般宽广浩荡,一团浩然正气在体内激荡回旋……
其他文献
五十七、翻腾术    轻身功之一种,又名皮条功,使人遇有可以攀登之处即可随意升降腾挪。  初练之时,先徒手在地上练虎跳、小翻(即翻斤斗)、腾跃等功夫。凡此种种,为学拳者所必习,即略得皮毛类皆能之,不必细述。  进一步则在铁杠。着手先练升降,以两手高握铁杠缓缓上升,至小腹齐杠为度,然后更徐徐退下,至脚踏实地为此。升降功夫到家之后,更练风车。  所谓风车,即以手握杠使全身在杠之四周旋转也。  至风车功
期刊
(接上期)  (三十一)外格下劈  1 身体右转180度,左脚向前跟半步,膝关节伸直,脚尖外撇,右手松棍换成虎口向左,掌心向下再握于棍端,同时从左手中抽出棍子,手臂外旋使棍子上竖并向右侧格出,目视右前方(图121)。  2 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前一步脚尖内扣,两腿膝关节弯曲成马步,同时左手向前伸出,在身体右侧包握右手,两手持棍上举至头上方,随身体重心下降之势向前劈击,且视前方(图122)。  要点
期刊
“天已幕,月如初,千里江川任我飞度。歌声住,人欢度,邀月同宿青山深处。”这是《太极宗师》的主题曲歌词。太极,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集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诠释着天地人和的道理,由此发展出的太极拳也寄托着无数人英雄主义的梦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直认为它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  2009年9月1日,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却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得以实现。这一天是广东检验检疫局陈式太极拳培
期刊
阅读陈鑫文章,确实要下一番功夫。就说此篇文章,很多人对该文的标题就不理解,有的人以为排印时丢了一个“手”字,应为“太极拳推手原解”。其实错矣,原文就是如此。  “推原解”怎么讲?是“太极拳推 原解”,还是“太极拳推原 解”?而这个“推”又是什么意思?  笔者开始也不得要领,经过反复阅读思考,结合文章内容,琢磨出标题的味道。笔者以为,该篇文章标题的句读应在“原”后,即“太极拳推原 解”。“推”当推断
期刊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伟大创举和文化财富。传统武术门派之多、内容之广、训练体系之完备,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武技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是我泱泱华夏民族的骄傲,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多少年来我们的传统武术总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令其在民间自生自灭,许多优秀的功法、技法与套路随着老拳师的辞世而“人去拳亡”,成为广陵绝响。作为一个自幼习武而嗜武成痴的传统武
期刊
少林寺由魏孝文帝建造于公元495年,孝文帝是一位新宗教信仰的支持者。他下令建造少林寺,目的是让印度僧人沙门跋陀在中国传教。跋陀是一名早期的传教士,他自印度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备受孝文帝的青睐。少林寺位于登封县西北,建造在沿着嵩山山脉的少室山脚下。据说,因它与山东北部接壤而命名,寺庙称少林,意思是“少室山的森林”。  跋陀是第一位寺院的大住持,直至终生。他翻译了婆罗门经典中的箴言(佛教所写的书),而且
期刊
在上海几乎所有七八十岁的太极拳老前辈,都要求他们的学生“手上不要有东西”。这些老前辈对于动态外形看似相同的一个拳式或推手动作,会做出这个人“手上没有东西”或者“不是手的动作”的肯定评价,如果他们说这个人“手上有东西”或者“是手的动作”,那就是批评他的太极拳练得还没有达到水准。在杭州有些七八十岁的太极拳老前辈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手上不要有东西”或者“不是手的动作”,用现代语言表达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期刊
百柳庄之夜是平静的,白雪的心境可不平静。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思潮起伏:为了师命、家仇,孑然一身闯荡江湖,虽有白猿、神虎为伴,但它们毕竟不同于人,白雪还是感到孤寂。自从遇见柳线娘以后,白雪知道她是喜欢上自己了,自己也很喜欢这个纯真、美丽的姑娘,在孤寂中也感受到一些温暖。但是,师命未行,身世未明,家仇未报,壮志未酬,白雪怕自己沉溺于儿女之情而误了大事,更何况长庆帮还有个情义深重的公孙蓉呢。  想到长庆帮
期刊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源自少林的洪家拳也沿袭了少林“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一贯传统。练习洪家拳,不能光是练习套路、散手等技法,还应在功力练习上勤下苦功,只有技法和实力相辅相成,才能成为真正的武术高手。而洪家拳的功力修养,是以内功为主,辅之以器械等外力练习,以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红砂掌和石柱桩等硬功为应用,桥马生风,劲力沉雄,身体各处均具备较强的抗击打能力。  一、内功  内功
期刊
为了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早在一个月以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就告诉各位与会者,要借着这次“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把武术散打和散手名称统一这个问题好好研究研究,广泛听取武术界专家学者的意见。正因为这样,会前国家武管中心请武汉体育学院曾于久教授,为研讨会精心准备了“武术散手与散打的项目属性论证”的主题论文,给大家立一个靶子,让大家讨论。对待这个问题,国家武管中心是谨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