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嬗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真正成熟。唐传奇小说的创作从描写鬼神灵异、奇闻异事走向现实生活,深入百姓市井,使小说表现的题材得到极大拓展,标志着小说创作自觉时代的开始。宋人洪迈用一句话概括唐传奇小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其中白行简的《李娃传》作为唐传奇的经典代表作品被收录在《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类之中。
  《李娃传》作为唐传奇小说最初由唐代的白行简写作而成,白行简(776-826),字知退,原籍太原,后迁至现陕西渭南,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作者白行简与李公佐一起谈论与女性贞节有关的话题,听到有关李娃的事迹后,大加感叹,欲为其作传,因而写作本篇。
  后来随着《李娃传》影响力的扩大和时代社会的变迁,从唐代至明代,《李娃传》派生出了许多不同文体的不同版本,比如宋代罗烨《醉翁谈录》收有无名氏的《李亚仙》话本,元代高文秀著《郑元和风雪打瓦罐》杂剧(已佚),石君宝创作《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明初朱有燉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改编成《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后来薛近充著《绣濡记》传奇等。本文具体分析唐本《李娃传》在明代之前的人物形象变化与主题演变的趋势。
  一、主人公人物形象转变分析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
  1.美丽动人,倾国倾城
  小说中的李娃从荥阳生的视角进行描写,“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髻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可见李娃貌美如花,婉转动人。“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看见这身姿曼妙、身着一身白净素衣的女子,荥阳生对李娃一见钟情,不忍离去,便故意将马鞭子扔到了地下让自己的侍从去捡,好让自己再多些时间看李娃。
  2.善良聪颖,甘于奉献
  李娃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深义重的倡女。荥阳生沦为乞丐后,在一个大雪之夜,行乞到安邑东门,音响凄切,所不忍听,娃自阁中闻之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也。”可见李娃对荥阳生情谊的深厚,也对于欺骗荥阳生一事感到深深的愧疚,因此李娃用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并一直陪伴着荥阳生,直到他飞黄腾达,在荥阳生走向人生巅峰时却甘愿离去。
  李娃也是一个眼光长远并且充满智慧的人,她深知在那个时代想要尽可能地恢复荥阳生曾经的社会地位只能靠读书,她知道只有荥阳生考取了功名,到朝廷做了官才能得到荥阳公的认可,未来才不至于一片迷茫,李娃在荥阳生没日没夜的学习时总是会陪坐一旁。平淡之中的相守没有了之前的浮华奢靡、夜夜笙歌,而是为了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俗世爱情充满了矛盾挣扎,有很多的现实考量,李娃的智慧在这里才体现出来。
  (二)石氏《曲江池》中李亚仙人物形象分析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是石君宝自唐传奇中的《李娃传》改编而成的元杂剧,简称《曲江池》,在具体的情节上大致承袭有所增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在曲江池中,李娃改名为李亚仙,而荥阳生也有了名字叫郑元和。在《曲江池》中,李亚仙的人物性格较《李娃传》中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追求自由,更为勇敢,不再懦弱。内容上,《曲江池》与《李娃传》最大的不同在于《曲江池》删去了李娃与鸨母联合欺骗荥阳生的情节,使李亚仙这一人物形象更为自由和正义。
  在《曲江池》中,鸨母赶走郑生,李亚仙由唐传奇中的合伙者变成与郑元和一样的受害者,成为贪财狠毒的鸨母手下的牺牲品。李亚仙此时站在受害者的视角,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心怀愤恨,有了更多的心理上的自由。“俺娘眼上带一对乖,心内隐着十分狠,脸上生那歹斗毛,手内有那握刀纹,狠的来世上绝伦,下死手手无分寸”,“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卻无银”,对于自己母亲的封建思想和拜金主义,李亚仙是深恶痛绝的。比起唐传奇中的李娃,李亚仙的性格既单纯又完整,人物的冲突性更加明显。
  (三)朱氏《曲江池》中的李亚仙人物形象分析
  明代的朱有燉也在唐传奇小说《李娃传》的基础上创作了《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它与石氏《曲江池》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情节的变动,他没有删减掉李娃与鸨母联合策划的“倒宅记”,反而予以保留,但仅仅是“倒宅记”一事没有被删掉,他把预谋此事的人物仅仅定为鸨母一人,由鸨母独自承担计逐郑生的罪过,把具体的情节进行了重新编排,而李亚仙再次化成了正义的使者,与鸨母相斗。李亚仙的人物性格再次发生了转变,而且这一改动决定了李亚仙性格塑造的根本性变化,李亚仙这一人物形象由一开始的懦弱到追求自由解放到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李亚仙逐步转变成一个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二、主题转变分析
  (一)《李娃传》主题分析
  1.对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讽刺
  在唐代,门阀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因此世家大族的子弟按理说是无法与普通平民百姓相恋的。在唐代,“七姓”地位高,家世显赫,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而文中的荥阳一家便是“七姓”中的荥阳郑氏。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李娃通过自己对荥阳生的奉献而让荥阳生一举成名,拿到了赫赫官职,同时得到了父亲荥阳公的称赞,荥阳公主动要求李娃嫁入郑家,成为荥阳生的妻子。在小说的开头,封建势力派的代表人物—荥阳公是绝对不会同意荥阳生与李娃这一个卑贱的倡女结婚的,但是由于李娃让荥阳生死而复生,重获社会地位,荥阳公才会让李娃当荥阳生的妻子,这一举动也出于李娃虽作为一个卑微的女子但却没有低贱的品行,反而品德高尚、恪守节操。
  2.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在荥阳生与李娃的爱情中,一个巨大的阻力便是来自鸨母。她也是一个封建势力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与荥阳公不同,鸨母的社会地位低下,而荥阳公的身份地位高得多,二者根本就不是处于一个社会层次中的。一个卑微的人自然就要活在一个卑微的世界里,而这个卑微的世界也会给这个卑微的人带来卑微的人生观。鸨母之所以没有想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得荥阳家的钱财是因为通过婚姻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倡女不能与贵族通婚。   而李娃却通过自己的努力间接地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她帮助落魄的荥阳生考取功名的举动和二人坚贞的爱情打动了荥阳公,在荥阳公看来,李娃根本不是一个卑微低贱的倡女,而是一个有头脑、有品德的进步女子。因此,总的来说是李娃和荥阳生的坚贞爱情改变了各自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歌颂。
  (二)《曲江池》主题分析
  在《曲江池》中,李亚仙是大胆痴情的,面对贪婪无情的老鸨,她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讽,她面对爱情不再羸弱,“俺娘呵则是个吃人脑的风流太岁,剥人皮的娘子丧门。油头粉面敲人棍,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则俺那爱钱娘扮出个凶神,卖笑女伴了些死人,有情郎便是那冤魂”。显然,在《曲江池》中,面对鸨母的支配,李亚仙不再妥协,面对鸨母的威胁和呵斥李亚仙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她逐渐敢于发声,在她的身上能够明显地看出封建思想的桎梏逐渐松解,况且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受到三纲五常的羁绊应当是最为严重的。
  因此,通过《李娃传》与《曲江池》的主题对比能够看出《李娃传》的原型故事在不断地改编和发展中,对于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批判渐渐处于次要地位,而不断强化对主人公敢于追求爱情的赞美。
  三、人物形象和主题嬗变的历史原因
  “一定的时代背景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心理,创作心理的差异性,又在文学作品中得以直接地展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去剖析人物形象和主题变化的原因。
  唐代历朝皇帝都非常重视科举考试,比如在唐太宗贞观时期增加了進士和明经两科,武则天时期,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并且首创了殿试和武举,朝廷的大部分官员除了干谒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当时对于吏部官员的选择标准有四个:“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悠长。”《李娃传》中的荥阳公就十分重视科举考试,他对荥阳生的科举之路寄予了厚望,科举致仕也是当时文人士子们保持家族繁荣的必经之路。因此,在科举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唐代的文人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封建门阀等级观念也十分严重。
  而到了元明时期,由于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儒家的纲常伦理的影响力也不如唐代大了,人们受封建礼教的束缚逐渐减轻。幺叔仪在《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中也曾提到:“他们在进入中原之前,刚刚脱离氏族社会不久,思想文化都处于比较幼稚和简单阶段。”因此,由于国家政权的变动,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力逐渐弱化,《曲江池》中对于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批判逐渐削弱,而对于正义爱情的歌颂也进一步深化。
其他文献
你是一株蘆苇  像一把利剑  插在清澈的沭河畔  执拗的性格  努力向上  站在高处俯瞰风景  浪漫属于你  摇曳的风情  也是你
命运是影子  亦步亦趨地跟着你  一阵风吹过  树叶卷入漩涡  身不由己,团团打转  你以血肉之躯化成树  根须抓紧大地  任凭风摇晃  一滴泪  一滴泪,滴出你的眼眶  滴在我的心上  泪是孱弱的  承担不起一点负荷  泪是苦涩的  可它能升华灵魂  泪最柔软,又最刚强  时光,会把泪珠炼成珍珠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在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为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英勇牺牲的男儿所著。本书以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北京城中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和三代人的命运。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分明、遭遇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四十年间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等。姚木兰是作家林语堂极力展现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人物的洞察和剖析来挖掘林语堂这一男性心中
煙花声里入牛年,谁不新晨互祝虔。  鸟跃院梅春意闹,与吾共迎艳阳天。  春 耕  春雨衔风润百花,莺歌燕舞柳枝斜。  扬鞭垄亩牛蹄急,总是酬勤变富家。
不知不觉间  又回到了童年  这辉煌的沭河滩  空气清新 谷穗沉甸  农夫微笑 树上响鸣蝉  逸士垂钓 柳荫或草畔  茅河在日光下  像一道明亮的云彩  飄向西南  也许,这里不需要商人  也不需要军人  只有农夫、诗人、牧童  自由,温馨
到了八咏楼,我还在寻找八咏楼。  八咏楼,你在哪里呢?  你在我这个本土金华人的记忆中吗?  从百度上找。从放置于  八咏楼的导游图的简略说明文字里找,  从我教了近四十年的《语文》课本里找,  从书房书架上厚重的《宋词鉴赏辞典》里找,  无论我费尽心思怎样找,都不是  沈约的、李清照的、艾青题匾的八咏楼。  找不到的八咏楼,已经飛到南朝的风云烟雾中。  找不到的八咏楼,已经种在李清照的诗词花园中
民国言情小说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种反映,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文本。民国时期言情小说是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也是文学现代化的体现。文章以《啼笑因缘》《秋海棠》为研究切入点,试图站在现代性的角度,从对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平民化视角展示时代生活、丰富完善现代小说艺术等方面对民国时期形成的言情小说创作进行分析。  一、表现对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的追求  (一)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民
考琳·麦卡洛所著的《荆棘鸟》是部著名的家世小说。作者从主人公帕迪·克利里应孤寡老人姐姐玛丽的邀请,携全家九口人从故乡移居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开始,写到他唯一幸存的第三代—朱斯婷,出色的他在遥远的国度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及情感归宿。全文以命运和爱为主线,贯穿了主人公家族三代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和生活经历,尤其打动人的是拉尔夫神父与梅吉的爱情故事。本文以其为例,探究中西方女性婚姻观的不同,并就
唐时的款式宋时的布料今人的作品  这一双布鞋,于轻描淡写中见功夫  而我这个蹩脚的裁缝,尽管缕带宽三寸地熨烫  依然无法将娇性的句子变得温柔  是谁,将嫔妃,御宇及半壁江山变成身债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付与了他人之手  是谁,一蓑烟雨担着两轮明月被四处贬谪  一个书童浣洗着醉污的晚霞在溪头  又是谁,任西湖,白堤如明眸皓齿般  频频来泻玉  香山居士,东坡居士和李煜君王且慢  春風十里将隐隐的马蹄
一个远方 在我的诗里  在万里的云深处  我的笔——  一支装满黑色燃料的火箭  去遠方——  一场单程的投奔  另一个远方 在你的心里  隔着一扇世间最厚重的门  我取诗经之火  淬炼那把唯一的 钥匙  土地 与我们  土地 生出豆荚  如弯刀 挂在腰杆  刀锋 碰上阳光  崩出滴滴金色的凝血  土地 生出稻谷  在日光下 发育成一颗颗  丰腴的乳房 装满白色的  乳浆 等待成熟  土地 生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