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作文插上“多彩”的翅膀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呈現
  家在无锡
  我祖籍在四川,因为爸妈来无锡打工,所以把我也带到了无锡。掐指算来,我在无锡已呆了十三年,都快称得上是半个无锡人了,爸爸有时会跟我说:“无锡算得上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在无锡,在四川,我们都有一个家。”
  虽然在无锡待了这么久,但是在本地人口中,我还是一个外地人。妈妈曾跟我说:“你刚到无锡的时候,连走路都一跌一爬的,那时我把你放在我的三轮车后面,天天带着你这里转,那里转。现在,你都长这么大了,以后回到四川,你会不会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我当时疑惑地问:“回哪里的家?四川的?还是无锡的?”妈妈笑着问了一句:“你觉得是哪个家呢?”在那次我问妈妈是哪个家之后,就一直在想,四川和无锡,到底哪个才能算是我真正的家?去年夏天,奶奶在老家做饭的时候,把腿摔伤了。医生检查后说是骨折,爸爸和大伯、四伯便商量把奶奶接到无锡来照顾。老家的二伯,常年因病,睡在床上,姑姑又在外地,所以劝奶奶来无锡待一阵子。奶奶开始不怎么情愿,但后来还是来了无锡。奶奶在这儿把病养好之后,说想要回老家,大伯、四伯和爸爸都不同意,便说:“你这么着急回去干什么?这里又不少你吃,又不少你穿,回老家后,你还要自己做饭,你好不容易出来一回,多玩些时候再回去。”奶奶看着他几个儿子都这么不想她走,便说:“好嘛,过阵子有谁要回老家,我就跟着他一起回去。”过了一个月,还真有一个同乡要回老家给她女儿办婚礼,奶奶便又提出想要回老家,爸爸他们还是不同意,说:“你再耍会儿,等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回去。”奶奶这次没有答应,便说:“来之前,我养的两只老鸭子都还放在别人那,地里长的东西都收了,再不种些东西,过年就没得吃了,老二现在还躺在床上,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还是想回去。”大伯他们只好答应。
  那次是我第一次对人在此地,心和根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深刻的感触。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我的人,我的家虽然在无锡,但是四川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祖先都待在那儿,我的根一直在那儿。
  总 评
  这是一篇实话实说的文章,没有一句虚言,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家、家人、亲情的理解。尤其是人物的语言,质朴,有生活气息。虽然古人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我们依然要鼓励这位小作者,珍惜这种美好的感觉,同时又要努力把自己的“大实话”扮靓,变美!这也是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同学的文章典型的特点,有好的素材,但表述不顺,词汇单调,辞采不佳。且全文只分三段,也是硬伤。
  升格指津
  这篇文章真实地记叙了自己和家人的事情,叙述完整,但文章的语言比较平淡,几乎看不到什么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在感染力、表现力上效果欠佳,甚至将自己精彩的故事遮蔽了。我们现在要想想,如何修改,才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真正打动读者。
  记叙文其实就是在“讲故事”,讲一个让自己深有感触,让别人感动至深的故事。所以,调整故事的讲述角度和方式,往往可以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兴趣,这也是进行修辞手法训练的开始。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和角度叙述,可能别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巧妙的变换,往往会让作者努力地展现故事的特色,各种手法呼之欲出,让人欣赏到一个精彩的“传奇”。
  巧用修辞,贵在合理。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该用力的地方下笔,譬如主要人物的言谈举止,重要场景氛围的营造,首尾等关键段落的突出等。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决定,而不能刻意去雕琢。好的修辞的运用,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佳作出炉
  家在无锡
  “外地人”,透着伤感的三个字,每次听到它,我都感到一种不自在。
  十四年前的九月,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出生在无锡,我一直以为,这里就是我的家。而奶奶住的那个地方,却是“他乡”。那无数张火车票,便是通向他乡的凭证。
  扎马尾辫的年龄,幼儿园开学了。看着爸爸离去的背影,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止不住地往下滚落。我喊着:“我要回家!”那个家,是父母在的地方,是能吃饭睡觉的地方,是能和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地方,那是无锡一个老旧的小区。
  到了自己骑车上学的年纪,慢慢知道,那个每年灯笼高挂的时候,不惜挤车换车之苦,一定要回去的地方才是家,便渐渐地将无锡定为一个居所——只是累了用来歇息的地方。
  这儿的冬天,真冷。风从窗缝中挤进来,呜呜地表达着冬日的凄厉,转眼又掠过空旷马路边的树梢,用阴寒的大手,摇落了树梢上可怜的树叶。此刻的故乡又会是什么样呢?定是艳阳高照吧,人们是不是都聚在一起,磨豆做糕,笑意溢出双眼,喜气涌上眉梢?那边,还有放鞭炮做游戏的小伙伴……
  “笃笃!笃笃笃!”是敲门声。我按照妈妈的要求,警惕地从猫眼向外看去,是房东老奶奶。我缓缓地打开了门。
  “今天是冬至,我特地来给你们送冬至团子,我们无锡特有的!来尝尝,还热着呢!”她手中青色、白色的团子冒着热气,朦胧的白雾直上,我的脸颊上拂过丝丝春风。“谢谢!”我接过老奶奶手中的瓷碗,一股暖意从指掌间辐射到全身,一直流淌到心中。“想吃就过来拿啊!”奶奶六十多岁了,但她的笑容就像一簇盛开的桃花,空气中也氤氲着迷人的温馨。看着奶奶的背影,好熟悉啊,我已经忘了,此时我是在故乡,还是在他乡。空气中满是团子的清香……
  窗外的街道仍是那么冷清,只是多了几个在雪中欣喜追逐的身影,大喊大笑着,他们也和我一样是“外地人”吗?他们是否也有两个奶奶,一个在老家,一个在这里?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在他乡感受到家的暖意?
  我坐在期末的考场里,淡淡地叙述着我在无锡的家,再过几天就又要离开这个温暖的家,奔向另一个思念的家了。
  我心中的家,在一张车票的两端,一个是浓浓的乡情,另一个,是暖暖的人情。
  情在,便是家,不分本地外地。情在无锡,家便在无锡。
  总 评
  本文与上一篇相比,在保留了真情实感的前提下,无论是在选材角度、语言还是手法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虽然是凡人小事,但借助优美的句式和多样的修辞,使人物的形象突出,情感的渲染恰到好处,感人至深。作者有意通过“他乡”和“家”的对比,前后呼应,让真情在互相映衬中氤氲、升华。
  小试牛刀
  请以“跑步”为题写一篇作文。请你思考,如何在文中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修辞,来突出渲染“跑步”?记住,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关注公众号,回复“作文升格2017年6月”查看样文)
其他文献
与往事相逢,时常冒出一种古老感觉。如同前几天搬家,从柜子最深处翻出那瓶贴着“1997” 标签,青岛产的干白葡萄酒,一边窃喜,一边找来抹布,正要擦拭,又停了下来。落在酒瓶上的1997年的灰尘,不擦干净可惜,擦得太干净了更可惜。来到新居所,第一件事就是将权当没被重新发现的灰蒙蒙的酒瓶安置好。有岁月当底气,在阳光下深深浅浅不断变换颜色的玻璃瓶中,老酒婀娜晃荡,仿佛是窗外那树每天一种模样的秋叶,舍不得打开
有时候读当代人的作品,会有这样的感觉,某一类写作者,对于生命有种宿命的感觉,写起人物时多神秘之笔。这在过去的许多年是被推崇的。但是像汪曾祺、孙犁这种人,不太喜欢玄奥的渲染,故意稀释了背景的浓度,一切都在宁静里铺展着,人间的烟火气里透出诗意的气息。比如像汪曾祺的文章,常常觉得他对于残酷元素的过滤,剩下的,多是温馨的东西。京派作家的词语里,是有点淡烟疏月的意味的。   我过去总觉得刘庆邦的作品是受到
书、女人和瓶  北京四环外五环内有幢建于2010年的高楼,一至二层一半是商场一半是饭店;二层以上一半是写字楼一半是宾馆。  写字楼的第八层,两年前由一位南方的段姓老板买下了,作为其房地产公司的总部。  段老板喜欢收集陶瓷精品或古董,放玻璃罩内,不但装点于办公区各处,连办公区外的大堂及电梯两侧也有所陈列。整层楼都是他的,没谁干涉。  大堂内的坐台小姐姓詹,名芸;二十二三岁,山东登州人,农家女儿,自幼
南方小城长大的女孩子,在有梦想的年纪遭遇喧嚣浑浊的世俗社会,巨大的反差让已步入社会的女孩无处逃遁,最终陷入世俗的泥潭,一个美好生命如何渐渐凋零?  1  秀燕喊葛小芹“婶婶”,这称呼从继母葛小芹进门起,一叫再没变。秀燕生母在她六岁时生病死了,一年后父亲阮东水再娶了葛小芹,她带来了比秀燕大三岁的女儿大菊。  秀燕父亲阮东水在镇上卖了多年豆腐,性子闷,话少,因他姓阮,镇上人戏称他“软豆腐”。葛小芹是粮
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海韵文学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中诞生了。文学社旨在激发社员的写作兴趣,挖掘社员的创作潜力,提高社员的文学修养。“社员与作家面对面”“校园采风”“踏雪寻梅”等一系列文学活动,拓宽了社员的视野,触发了他们的写作灵感。  10多年来,一代代“海韵人”笔耕不辍。社员们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屡拔头筹。文学社主办的《海韵文学报》备受学校师生喜爱。文学社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收获
一个异国护士的中国梦(报告文学)胡启明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孩子要过早地去面对“死亡”,而当这些孩子是弃儿时,这种“面对”又是如此孤立与残酷。儿童临终关怀是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个边缘化的议题。有这样一位英国护士,漂洋过海,在中国开设了一家名为“蝴蝶之家”的儿童临终关怀中心。作者用深情的文字记录了一种别样的告别生命的方式,读来令人动容。  引 子  故事还得先从蝴蝶说起。  之前,我对昆虫类知之甚少
何平:今年是《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北京文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但我觉得和今天《北京文学》关联性更大的重要起点是《北京文艺》更名《北京文学》的1980年前后。现在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这一时期《北京文学》(《北京文艺》)的经典作品很多,像《在静静的病房里》《话说陶然亭》《内奸》《爱,是不能忘记的》《风筝飘带》《丹凤眼》《受戒》,等等。一下子集中出了这么多好作品,显然和大量的文学期刊没
读孙频《天体之诗》,我想到贾樟柯电影。作为我们时代的艺术家,贾樟柯记下了我们身处时间之内的百感交集。想起逝去的岁月时,你不仅会想到他摄影机里那些人与场景,更会想到赵涛的面容,在那张极富中国特色的人脸上,刻着一个女人所走过的时代与沧桑,反过来说,一个女人所经历的时光也浸入了她的面容与身体。  虽同为山西人,但是,孙频与贾樟柯的艺术理解与艺术表达方式都殊为不同。不过,在如何表现我们的时代方面,却也有着
玉枪新人自白  故事不一定是小说,小说也不一定讲故事。  我是看中国当代文学长大的。但是看着看着,就不看了,兴趣逐渐转到了外国文学上。  为什么呢?翻开一本2008年的文学期刊,再翻开一本2018年的,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故事里的翻盖手机变成了智能手机,从发短信变成发微信。而故事本身,无论是母题、主题,甚至是叙述视角,都是一模一样的。而国外的同行们,已经在脱离故事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了。西川曾说
蒋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张家港市港口学校。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初初要为大家介绍一本特别的书——《傅雷家书》。这本书是一本家信集,是由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  说起书信,初初马上想到一个成语——见字如面。是呀,见到字就如见到本人,当你看到一封信的时候,就像写信人当面跟你说话一样。如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