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学情搭建“支架”,打造有效数学课堂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域”,教学中应着眼于这个区域,为学生提供教学情境、教学材料、学法指导等教学支架,切实开展有效教学,着力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有序数对”教学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贴近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思路
  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特点。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对”的有意注意。
  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特点。初一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在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充分探讨、辨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有序”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抽象成清晰的“有序数对”的数学模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有序数对”的应用。再通过不断变换问题情景的应用,使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教学思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二、利用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直观方法。
  例如,老师播放一段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天安门广场上的背景图案是怎么组成的?经过思考,学生发现广场上的人群站成方阵,手里举着红色或黄色的花,拿红花和拿黄花的人位置相间,根据图案,不同位置的人选择不同颜色的花束。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来确定位置。广场上每个人都根据图案设计要求,按排号、列号站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随着指挥员的信号,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案。
  老师顺势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如数字问题、图形问题、数与形之间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去寻找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我设计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一个新的班级,新老师还不熟悉新同学。上课的时候,怎样才能让老师准确快速地叫出其中一位同学呢?”这个问题来自学生身边,是一个让学生亲切又现实的问题。同学们有的说叫学号,老师否定了:新老师不知道大家的学号。终于有同学思路打开了,可以叫“座位第几排第几位同学”。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就一定能准确定位吗?比如,第4组第3位同学请起立。结果有两位同学同时站了起来,其中一位被同桌拉住,犹豫一下又坐下了。老师问站立的同学:你是如何确认的?该同学用手指着说,从左边数我们是第4组;从前面数我是第3个。老师问另一个同学:为什么站起来又坐下了?该生说以为是从他这边数。老师及时引导同学加以总结:看来我们有必要“约定俗成”,只有定好行、列的顺序才能正确确定位置。说明需要几个数据才能确定一个位置?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正确结论。
  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用“含有两个数的词”来描述一个确定的位置,或根据所给的“含有两个数的词”指出相应的位置,感受有序数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体会约定方向、顺序的重要性。老师在同学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形成板书: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体会“有序”、“数对”的含义;必须由两个数才能确定;当a≠b时,﹙a,b﹚与﹙b,a﹚是两个不同的数对。随后学生还找到了布置作业、班牌号、门牌号、车票、飞机票等生活中运用到有序数对的实例。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理解有序数对,老师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可以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再把这些有序数对告诉同学,看看他人能否画出自己所说的图形。这个教学环节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有序数对的认识,形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小高潮。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序数对通常的确定平面上点位置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实践表明,通过老师搭建支架,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能力。实践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就是将概念性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老师搭建的平台,不断地形成知识,强化知识,运用知识。在“反刍”中,通过互动和游戏,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这就改变了以前那种“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低效学习模式。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情境中的现实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知”与“做”的关系。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文森特·多布林是一位年輕的法国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捐躯,却被誉为数学天才。这是因为他在马其诺防线服役时,写下了不朽的数学手稿。  多布林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当反犹浪潮席卷第三帝国时,他和家人从柏林逃到了法国。1938年,年仅23岁的多布林成为巴黎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博士,不久便担当了整个巴黎地区同龄人的数学导师。那时他所进行的概率理论的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整个欧洲最前途无量的数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与生命密切相关的课文,如《紫藤萝瀑布》、《散步》、《春》、《错过》、《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等作品,都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引导读者体味、感悟,懂得人生的意义,从而关爱生命,珍爱生命。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生命元素,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依托课堂教学,立足文本解读,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开展实
请根据以下提示,并结合你的见闻,用英语写一篇保护海洋的重要性短文。Seas and oceans supply human beings a lot,but they are suffering because of human activities.So
期刊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和今年广东省考点要求的理解,我觉得中考语文试题会淡化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的考试,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考查,会有不少新颖、灵活,便于考查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学驾驭能力的题型出现。  若从试题内容看,不论是语言运用,还是阅读或写作,都可能会更加联系到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际,从学生应具有的语文能力、思维认识能力、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
情景创设,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自己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智慧课堂”的口号。建设智慧课堂,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情景,立意要准、材料要新、设问要巧,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维活力,
现代诗歌的欣赏是指读者对现代诗歌作品由感知到感想的过程,它与生活情趣、个人爱好、文化修养、个人审美和时代审美标准有关。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成了学生畏学的关键。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现代诗歌文本都是比较优秀的,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社会和生活的哲理,体现出个人体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有着非常大
高三英语的一轮复习课,主要是把高一高二从必修1至选修8这几本书中所学课文里的重要知识点(如单词、短语、句式结构)进行回忆再现,归纳巩固。也许对于新知识,学生因为第一次
一、几组图形的揭示图1-1 5个人的身高比例图图1-2 4个变形金刚的比例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拿出来第一张图片(如图1-1所示),询问学生,这5个人身高不同,他们的身体比例是否相同
在我国教学阶段中,中学的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中学教学的重视也是理所当然,而中学数学教学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加强中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其中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教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大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中学的数学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我国的教育水水平。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中学数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