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肖像画背后的故事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看来,肖像画是由画匠来画的,而作为著名画家的徐悲鸿,亦画过一批肖像画。这批肖像画,有油画,有国画,亦有素描,人物表情各异,个个逼真传神。本来创作都忙不过来的徐悲鸿,为何要画这批肖像画呢?其实,每一幅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9年,徐悲鸿画了国画《黄震之像》。画中黄震之侧身坐在一棵苍松之下,神态悠然安详,和蔼可亲。黄震之曾在上海经商,亦是一位颇有眼力的书画收藏家。他喜欢到上海暇余总会的赌场去玩,在场内租有一间休息室。1915年,父亲刚病故的徐悲鸿,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机会泡了汤,吃住都成了问题。他去审美画馆送画换钱,正好邂逅上了黄震之先生,两人便聊起书画来。看过徐悲鸿的画后,黄震之十分惊讶其绘画技艺,简直不敢相信就是眼下这位年轻人所作。于是,他将徐悲鸿带回到了上海暇余总会,安顿在自己的休息室里,让徐悲鸿有了一个作画读书的去处。每到夜晚,他总是要吩咐赌场伙计为徐悲鸿送去夜宵,生怕让其再忍饥挨饿。徐悲鸿十分清楚,自己显然不能就这样好吃好住地待着。他由习过武的好友黄警顽摆架势,先后画了一百多幅谭拳示意图,取名为《谭拳图说》。然后,由黄警顽帮助拿到中华书局去出版,获得了三十元的稿酬,这对初出茅庐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上海寻求半工半读的初衷,日夜坚守在休息室内学习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年上海震旦大学的招生考试中,他终于成为该校法文系的学生,入学注册时,他将自己的名字特改为了“黄扶”,这两件喜事的接踵而来,让徐悲鸿看到了自己人生新的希望,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在黄震之先生六十寿辰之际,为纪念这段特殊情缘,徐悲鸿画了这幅《黄震之像》。
  在上海震旦读书期间,徐悲鸿得到了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的赏识,姬把他推荐给了年过花甲的康有为,成为其最后一位入室弟子。康有为不仅倡导社会改良,亦主张“美术革命”,有着很高的书画修养。他看过徐悲鸿的画作后,亲书“写生入神”四个大字予以奖掖、鼓励。为开阔徐悲鸿的视野,他常常将徐悲鸿带到家中,让其欣赏自己收藏的历代书画名家的真迹。徐悲鸿一幅幅看,他一幅幅讲,将自己的鉴赏体会和盘托出。他教导徐悲鸿一定要学习西画的优秀画法,用解剖、透视、结构这些新的知识改造中国画。在路线上,他建议可以先去日本,待欧洲战事结束后再到法国去,并亲自为其出国留学四处写信联络,找人帮忙。徐悲鸿按照康有为的指点,到日本学习回来后,便提出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的国画革新思路。他以为,“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而颓败的主要原因是“守旧”,“要以视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奇耻大辱”。于是,他身体力行将西画画法融入中国画之中,让中国画在他笔下变得见筋见骨,造型准确,更加逼真传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成为近代史上中国画革新的第一人。徐悲鸿迅速取得这般成就,无疑与康有为的悉心指导息息相关。为感恩康有为先生的教诲,1926年,徐悲鸿从新加坡返回中国后,在上海画了油画《康有为像》,画中康有为发须花白,但风采依旧,精神矍铄,那种饱经风霜、从容不迫的政治家风度跃然画中。
  欧洲战事结束后,徐悲鸿开始筹备赴法留学。康有为的大弟子、名士罗瘿公是个热心人,为帮徐悲鸿取得公费留学名额,他将其推荐给了教育总长傅增湘。徐悲鸿特画了一幅画,带去拜见傅总长,傅增湘看到后,满脸喜悦,举起拇指大加赞赏,表示愿意为徐悲鸿留学提供帮助。然而,事情并没想象的那么顺利,待第一榜出国名单出来后,徐悲鸿却发现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他感到被人作弄了,于是,给傅增湘总长去一封斥责的信。而过了不久,出国名单的第二榜出来了,徐悲鸿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上面。看到这个峰回路转的结果,徐悲鸿高兴得跳起来,但想起前晌给傅总长写信的事,心里又很是不安,感到无脸再去见傅总长。当时徐悲鸿正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担任导师,蔡元培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给傅增湘写信,帮徐悲鸿进行圆合。当再次去拜见傅总长时,徐悲鸿战战兢兢,不知说什么好,傅总长却与上次一样,毫无芥蒂,让徐悲鸿更是感到羞愧。很多年之后,徐悲鸿回想起此事,仍是十分感激地说:“我飘零十载,转走千里,求学之难,难至如此。我对黄震之、傅增湘两位先生,是终生感戴其德,而不敢忘记的。”1935年,已在中央大学做教授的徐悲鸿,利用寒假时间专程北上看望已退休的傅增湘,并花六天的时间,画了油画《傅增湘像》。画中傅增湘戴着一副眼镜,身穿旧式长袍,手握着一卷书,坐在书桌前,将其儒雅之士的风范表现得惟妙惟肖。
  1939年和1941年,徐悲鸿先后画了素描《黄孟奎像》和《黄曼士像》。这两幅肖像虽是素描,但画得逼真传神,气质不凡。1919年3月,徐悲鸿带着妻子蒋碧微启程赴法国留学。蒋碧微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家里却因为反对她与徐悲鸿结合,与其断了来往。到法国后,徐悲鸿只得把一人的经费分成两人用,往往“有了今天的,没有明天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他们不得不找机会外出打工,徐悲鸿到商店帮人布置橱窗,蒋碧微为百货公司做些刺绣,由于手头紧张,徐悲鸿有时遇上自己心仪的画、喜欢的书,往往犹豫很久都不敢买下来。有幸的是,徐悲鸿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正在法国游历的新加坡华侨黄孟奎。他对徐悲鸿的画非常欣赏,随之给予了一些接济,但他一时无法给予徐悲鸿更大的支持。不久,他应陈嘉庚之邀回国,供职于厦门大学,心里却仍然惦记着徐悲鸿。他给在新加坡经商的二弟黄曼士写信,请其设法帮助徐悲鸿。黄曼士想了个办法,邀徐悲鸿到新加坡为富人画像,由他负责张罗,他事先为徐悲鸿打广告:“纵使你有钱有地位,百年之后默默无闻。唯有大师为你画像,名画带你流芳百世。”吸引了不少的人,徐悲鸿因此赚了一笔不小的钱。单说为陈嘉庚及其家人画像,他就得到了二千五百块大洋的报酬。有了这笔钱,他远在法国的妻子的生活得以迅速改善,自己购画买书、完成学业的经费问题也迎刃而解。对黄氏兄弟的这段情谊,他始终不能忘怀,特画了《黄孟奎像》、《黄曼士像》两幅素描,以示纪念。
  从这批肖像画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出,出身卑微的徐悲鸿在成长的路上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爱才惜才之心,也就没有开创中国画一代新风,成为画坛巨匠的徐悲鸿。徐悲鸿深深懂得“施人勿念,受施勿忘”的古训,对曾经提供帮助的人除献与自己的画艺外,他还用其他各种途径努力予以回报。1927年,他公布为人画肖像画的润格时,特注明“黃姓者减半”,用这种惠泽所有黄姓人的方式,感恩黄震之、黄警顽、黄孟奎和黄曼士。他还总是寻找机会上门看望年迈的康有为、傅增湘,特别是后来得知黄孟奎因病住在澳洲时,他把为新加坡企业家陈笃山重画《寒江独钓图》的报酬全部汇给了黄孟奎。徐悲鸿能屡获贵人相助,自然与他这样懂得感恩有关,但寻根究底,我想恐怕还是他一直勤奋努力,自身拥有令人赏识的艺术才华,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相对而言,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徐志摩全集》(十卷本)是目前收录徐志摩作品最全的一种版本。其所收文类众多,除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书信、译作外,还有电报、演讲记录稿、翻译记录稿等。按照这一体例,以下三篇文字也应收入全集之中。一、致《晨报》社  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12日抵上海,14日到杭州。15日,徐志摩给时在上海的张君劢发了一封电报。次日,这封电报刊载上海《申报》第十四版,题为
期刊
今年1月份,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了一本初版于1985年的图画书《桃花源的桃》。这本讲述“桃花源”地名传说的图画书由作家崔合美撰文,画家陈白一绘图,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如今看来却丝毫没有陈旧之气,无论文字还是插图都显现出穿越时光的艺术感染力。  《桃花源的桃》能拂去岁月的尘埃再飨读者,犹如一颗遗珠被人重新发现,当可告慰已经驾鹤西去的绘者陈白一先生。陈白一是湖南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工笔画大家,被认为
期刊
章必功先生从深圳大学校长任上退下来,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将积稿《古典作业》和《天问讲稿》整理出版,在学术圈里引为佳话。《古典作业》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2年出版,收录作者学生时代作业和授课讲义,计四十八万字。《天问讲稿》由中华书局于2013年出版,是作者授课讲义,亦是他研究《天问》的专著,计五十六万字。这两部皇皇大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作者将作业讲义当论文写、将课程当课题研究发掘的一贯精神
期刊
我国辞书学界历来重视学生汉语辞书的编纂。早在一百多年前,商务印书馆即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尝试,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学生辞书。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了由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教授主编的《新华字典》第一版。在此后的近七十年中,国内的许多出版社都在这一领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尝试。  学生汉语辞书作为辞书中的一个类别,它与普通的汉语辞书显然是有较大差别的。这个差别不在于篇幅,在
期刊
最近有新闻报道,张桂梅校长又带领着一百五十名华坪女子高中的毕业生走进了 2021年的高考考场.荣誉等身、头衔无数的女性张桂梅,倾命付出二十年,在云南山区创办了一所不设门槛、免费入学而且只招女孩子的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我当时的初衷,是想解决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的女孩儿这种恶性循环”.她决心从女子教育入手,志在改变当地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截至 2020年,已有将近一千八百名山区女孩因着张桂梅校长考上本科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位教育者的坚毅执着,让人为之动容.
期刊
一  早些年研究经济博弈问题,发现一个“独木桥困境”。两人在独木桥的中间迎面相遇,谁也不退让,形成僵持之势。困境之所以“困”,是当事双方都希望自己赢得优先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大到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小到两个学生同时抢占图书馆的一个座位,此类的对峙,多多是也。事实上,人世间凡是唯一资源由两方来博弈的情形,都可以归列到“独木桥困境”的模式中来。  “独木桥困境”的平常解决之道,主要有三:一是技术方式
期刊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红色家书让历史有温情有热度,使革命先烈英魂从书本走进人们精神世界.今年“五一”偶得几日闲暇,怀着虔敬心情捧读《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以下简称《红色家书》,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2021年版),心潮起伏,仿佛听见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痛苦呻吟,似乎看到崭新的中国在积贫积弱中浴血重生、走向辉煌,再次领略和感受革命先烈于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中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红色家书》共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等三十位革命烈士的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并辅之以烈士生平简介和感人事例介
期刊
岳麓山西麓半山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圆形墓冢里,沉睡着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丁文江先生。与岳麓山上高大巍峨、闻名遐迩的黄兴墓、蔡锷墓相比,丁文江墓显得极为寻常而落寞,往来如织的游人罕有问津者。  民主与科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西方漂洋过海而来的两位“先生”,时人亲切地称之为“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崇拜民主与科学是当时的潮流。而科学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与地
期刊
钱钟书曾在诗里盛赞妻子杨绛的容貌:  缬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取红花和雪洗面的典故在这里:《太平御览》引唐虞世南《史略》:“北齐卢士深妻,崔林义之女,有才学,春日以桃花靧儿面。咒曰:‘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取花红,取雪白,与儿洗面作光泽。取雪白,取花红,与儿洗面做华容。’”  意境是不能更美了,真是情
期刊
邓肯·沃茨(Duncan J.Watts)是一名另类的社会学家。之所以说他另类,有三点原因:一是他本科主修物理专业,论文方向是混沌理论。跨界的社会学家有很多,但像他跨度那么大的且相当成功的,比较少见。二是他探究的方向比较特殊——社会网络,这个方向与计算机科学和传播学的交叉比较多。三是他属于技术与理论兼通的学者,发表过“小世界”动力机制那样有趣且影响力广泛的文章,也能洋洋洒洒写一篇不带公式的纯理论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