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汉语辞书的全与优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辞书学界历来重视学生汉语辞书的编纂。早在一百多年前,商务印书馆即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和尝试,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学生辞书。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了由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教授主编的《新华字典》第一版。在此后的近七十年中,国内的许多出版社都在这一领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尝试。
  学生汉语辞书作为辞书中的一个类别,它与普通的汉语辞书显然是有较大差别的。这个差别不在于篇幅,在于编纂的理念、内容与方式等。学生汉语辞书应该怎样编纂,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界、辞书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但是,学生汉语辞书的编纂需要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大纲,特别是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已逐步成为共识。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属性对于学生汉语辞书的编纂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20年出版的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和杨荣祥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谢仁友编审联合主编的《新编学生词典》,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个新的努力和尝试。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以深入领会教学大纲精神、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内容为前提,收条丰富并能够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需求,正文和附录的内容符合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课程教学要求,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这部词典收单字一万一千余个、词语五万条左右。在选收条目时参考了如下四种权威资料:第一,《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当前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规范标准。第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附录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三,《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这是教育部有关部门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词汇的定量研究成果。第四,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主要学科的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和语汇。以上述材料为基础选收的词典条目显然可以满足中、小学生读者的基本翻检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针对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制定的,涉及许多方面。就此,《新编学生词典》设置了一些板块,同时辅以十六个附录,与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做了内容上的对应。例如:
  1.“注意”栏目。这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板块。凡是在注释中需要提示、又不属于该词典其他板块的内容,都放在“注意”栏目,包括字音、部首、词义、用法、百科知识等。这个栏目很有实用价值,以部首为例:现在学生们查字典,一般依靠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检字,乃至直接按照字典的字音编排顺序翻检;由此,汉字的归部问题就容易为学生们所忽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们语文基础知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词典关于部首的提示很必要。
  2.“字理”栏目。这是对教学大纲关于“识字与写字”要求的知识拓展。主要介绍一些汉字构形方面的知识。比如:“宗”,《新编学生词典》说明这是一个会意字,还介绍了它的构形理据和本义,及其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形。
  3.“辨析”栏目。辨析读者容易混淆的字音、字形、词义(包括单字和词语)、字词用法,共三百多组。比如:字音,如“毋/无/勿”;字形,如“形/型”;词义及用法,如“至/致”、“以为/认为”。语文词典的释义只是就每个条目加以注释,这对文化程度高一些的读者是比较合适的。对中、小学生来说,把一些条目从横向的角度做对比,显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标点符号。词典附录设置了“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5.语法、修辞知识。词典附录设置了“现代汉语词类表”和“汉语修辞知识——怎样让语句更美”。
  6.修改病句。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词典附录设置了“怎样修改病句”。
  7.文言文。词典附录设置了“文言文阅读常识与技巧”、“怎样给古文标点”。
  8.古代诗词。词典附录设置了“诗词格律”、“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9.阅读。词典附录设置了“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文学常识”。
  10.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词典附录设置了“中国历史朝代简表”、“中国古代官职常识”、“中国古代地理常识”、“中国古代天文常识——中国星官图”等。
  11.“小知识”栏目。这是从有利于中小学生知识拓展的角度考虑设置的,涉及语言学、文字学、文学、传统文化、成语典故、书法、戏曲、舞蹈、动植物、新知识,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百科知识。
  12.插图。学生汉语辞书中的插图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辞书的释文很重要。由于中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够广,所以有些字、词的释义不能真正领会,在这种情况下,插图就起到了辅助释义的重要作用。这部词典收入六百多幅彩色图片,内容涉及百科知识的许多方面。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释义,同时还增加了词典的可读性。
  我国的教育工作历来强调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師在《素质·能力·智力——我的语文育人观》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学生汉语辞书在这方面也是责无旁贷的,《新编学生词典》的附录“名言隽语精选”选收了中国的古今一百多条名言,分为“学习”、“立志”、“修身”等九类,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如此,词典还在正文中通过“小知识”栏目、字词的例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新编学生词典》的条目选收与附录安排,紧密结合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教学大纲,使得这部词典更具有实用性,更便于中小学生的使用。这一编纂方针与实践对于今后学生汉语辞书的编纂无疑是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其他文献
在《罗马假日》中,出访的压力压垮了公主。随从认为那不过是公主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天,他们的确不知道,公主想要的只是逃离非如此不可的这一切,仅此而已。即便被注射了镇静剂,自由的美好还是如同水妖的魅人歌声,驱使公主化身为夜巡的水手。至少,暂时抛开身为公主的沉重身份,避开不停闪耀的镁光灯,无休止追问的记者,到罗马街道上走一走、逛一逛,享受无人注视的、静默的、仅属于自己的完美一夜。  镇静剂像曼琳菲森的沉睡魔
期刊
服妖,意指追求奇装异服的人,古已有之。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正统者以为是亡国之兆,革新者以为是潮流之征,其实不过是城市繁荣之际商业社会特质的一种显现。耐人寻味的是,服妖现象跟昆曲的繁盛密不可分。  张翰《松窗梦语·商贾纪》,揭示了苏州成为明代时尚之都的原因。他说:“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
期刊
苏轼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根据现有史料,其至少四次到过浙江湖州。其中一次是在湖州当知州,并在任上因发生“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杭州和湖州的百姓闻之,为他“作解厄道场累月”,祈求逢兇化吉。苏轼听说后撰诗嗟叹:“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湖州在苏轼的印象中是很好的,他写有许多涉及湖州的诗,如“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霅水未浑缨可濯,弁峰初见眼应明”“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
期刊
真是遗憾,家里的居住面积有限,因此,尚不足以使我拥有自己的书斋。说起来,买书的习惯从小就有,少年、中年以致老年一直这样延续下来。朋友讲过,有些书是可以去图书馆借来看的,但是自己一向推崇所谓占有式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非得买来变为私人所有,才能优哉游哉地捧在手里享受其中乐趣。早年,限于经济条件,买书不很频繁。读毕,它们也是零零星星地进入家里那只唯一的书柜。后来,不知不觉已过天命之年,时间多了一些,银子
期刊
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作为上海市少年宫的“小主人”有幸接待了“长征三老”。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全国第一家少年宮。为了少年儿童更好地成长,当年宫里成立了少年儿童自己管理少年宫的组织“积极分子委员会”,里面的成员是来自中学初中部的少先队代表及少年宫科技、艺术等兴趣小组的代表,我是其中之一。我们主要负责日常的值班和接待国宾、外国友好人士以及国内方方面面人士的视察,至于少
期刊
1938年,许广平为上海《少年读物》写了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题名《青年人与鲁迅》。或许因为该刊受众主要是少年,许广平在文中提及的鲁迅旧事多是小孩子感兴趣的,其中着意提到鲁迅爱吃糖,她说:“先生喜欢吃糖,但是经济不充裕,——不,他对自己刻苦——时常买一种三四角钱一磅的质地轻松的来吃。这种糖因為价格低廉,淀粉多,不大甜,手碰它就好象碰着石灰一样”,“有一天,先生忽然用稿费买了一大批咖啡糖,留着请客。我
期刊
曾经阅读过许多写延安的作品。有外国记者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史沫特莱的人物传记《伟大的道路》,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日记《延安归来》,吴伯箫的散文《记一辆纺车》,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贺敬之的长诗《回延安》等。  读这些作品,不由得油然地产生对延安和延安精神的神往。在大西北延安这片热土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谱写了世人景仰的延安传奇,孕育了名扬
期刊
相对而言,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徐志摩全集》(十卷本)是目前收录徐志摩作品最全的一种版本。其所收文类众多,除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书信、译作外,还有电报、演讲记录稿、翻译记录稿等。按照这一体例,以下三篇文字也应收入全集之中。一、致《晨报》社  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12日抵上海,14日到杭州。15日,徐志摩给时在上海的张君劢发了一封电报。次日,这封电报刊载上海《申报》第十四版,题为
期刊
今年1月份,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了一本初版于1985年的图画书《桃花源的桃》。这本讲述“桃花源”地名传说的图画书由作家崔合美撰文,画家陈白一绘图,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如今看来却丝毫没有陈旧之气,无论文字还是插图都显现出穿越时光的艺术感染力。  《桃花源的桃》能拂去岁月的尘埃再飨读者,犹如一颗遗珠被人重新发现,当可告慰已经驾鹤西去的绘者陈白一先生。陈白一是湖南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工笔画大家,被认为
期刊
章必功先生从深圳大学校长任上退下来,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将积稿《古典作业》和《天问讲稿》整理出版,在学术圈里引为佳话。《古典作业》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2年出版,收录作者学生时代作业和授课讲义,计四十八万字。《天问讲稿》由中华书局于2013年出版,是作者授课讲义,亦是他研究《天问》的专著,计五十六万字。这两部皇皇大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作者将作业讲义当论文写、将课程当课题研究发掘的一贯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