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和训练形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特点及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其写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使学生初步明确作文的写作规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摆在教师目前的一道课题。虽说教无定法,但写作教学仍有规律可循。
[关键词]作文 积累素材 学会构思 抒发真情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和训练形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特点及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其写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使学生初步明确作文的写作规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摆在教师目前的一道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结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改精神,有四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积累素材
望“文”生畏,是目前许多小学生作文心态。教师要想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让他们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入手。兴趣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而培养起来,就会自觉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先人人云:观察和积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两大法宝。
引导小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知识积累,即提倡学生多读书,既要多好语文阅读课文,也要鼓励学生多看有益且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词段、篇的教学,要注重渗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的教学,特别是文中优美的片段要指导背诵,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模仿学习运用。多学生的课外美文阅读,教师要多加指导,介绍推荐好书,开展课外美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加入入到课外美文阅读行列,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建议家长配合学校开展的课外美文活动,督促学生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外美文。另一种是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平时,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描写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四季的雨,南方人不注意观察就很难说出四季雨的各自特点。生活的有心人就知道,春雨绵绵,夏雨倾盆,秋雨如毫,冬雨刺骨。教师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的时空变化,指导学生勤记多說,指导学生如何记叙、描摹、抒情、议论。倘若学生养成了多看、多写、多说的习惯,日后学生作文,就不怕无事入文,就不会苍白无力,更不会无病呻吟。一旦学生有可写,有话可说,自然也就会望“文”生畏了!
二、开拓题源,学会构思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学生作文时,也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但是有了一大堆的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好。正如盖一幢楼房,有了钢筋、水泥、红砖等还不行,必须还要设计好蓝图,才能施工。因此,写作前应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想象,学会构思。具体做法如下:
1.点破题意,广开思路。命题作文一般给作文某些限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题的范围内,充分挖掘没有限制的方面,帮助学生钻出“死胡同”,走向一片“柳暗花明万紫千红”的新天地。如《记一件难忘的事》,可以写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写自己做过的、听到的、看见的;也可以写自己成功的、失败的事;还可以写发生在学校的、家里的、社会上的事。只要这件事发生在过去且有一定的意义都可以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可以被激活。
2.因势利导,启发想象。现实生活中很多素材可以信手拈来,作为好的作文题材,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并展开合理想象,必能妙手生花。如有一天下午将放学时,天边忽然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将教室映得通红。大家又惊又喜,兴奋极了。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让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晚霞的色彩、形状及各自的联想写下来,学生写出的作文一定会出彩!
三、分清主次,抒发真情
小学生写文章常常抓不住中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容易造成条理不清、结构紊乱、详略不当。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充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把想到的内容恰当地编织起来,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帮助学生分清主次与详略。例如,写《我的妈妈》,有的学生可能把妈妈的某一天所有的事像记流水账一样写出来,既写妈妈的起床时间,穿衣服的动作习惯,洗脸、吃饭情形,上班路线,工作情况,……一直写到晚上就寝。这显然是不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妈妈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人的外貌,是指人的容貌神情、衣着、姿势、身体形态、风度等,把这诸多方面的某一个或几个部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使人在脑中形成一个较为生动、实在的形象就可以了,不要对“妈妈”外貌什么都写上去,胡子眉毛一把抓。
小学生不善于抽象思维而善于直观感受。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多练多写,写自己的事,身边发生的事,写真人真事,不限时空、内容和篇幅,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想,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
四、激励评价,体味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原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需要老师及时指导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劳动成果,激起继续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在作文评改评讲实践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言语激励。老师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平时无论是课堂讲评或作文评语,我们都应运用一些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言语。
2.高分激励。当学生看到作文取得了好成绩,会把成功的喜悦化作一种动力,更爱作文。平时对学生的作文除了写好的给予高分,有进步的也应给予高分,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写得生动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对基础差,畏惧情绪大的同学起到一种无形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3.欣赏激励。对写得好的作文,在讲评时可组织传阅或当堂朗读,既给全体同学以启迪,又扶持了学习尖子。
4.张贴、存档、投稿等。对于好的习作利用学习园地、校园佳作宣传栏、广播站或往报纸、杂志投稿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的天地。这样,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写作的乐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力量,进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不但会快乐作文,而且会越写越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五小学)
[关键词]作文 积累素材 学会构思 抒发真情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和训练形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特点及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其写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使学生初步明确作文的写作规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摆在教师目前的一道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结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改精神,有四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积累素材
望“文”生畏,是目前许多小学生作文心态。教师要想打开他们心里的“结”,让他们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入手。兴趣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而培养起来,就会自觉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先人人云:观察和积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两大法宝。
引导小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知识积累,即提倡学生多读书,既要多好语文阅读课文,也要鼓励学生多看有益且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词段、篇的教学,要注重渗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的教学,特别是文中优美的片段要指导背诵,要求学生摘抄下来,并模仿学习运用。多学生的课外美文阅读,教师要多加指导,介绍推荐好书,开展课外美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加入入到课外美文阅读行列,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建议家长配合学校开展的课外美文活动,督促学生扎扎实实地阅读课外美文。另一种是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平时,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描写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四季的雨,南方人不注意观察就很难说出四季雨的各自特点。生活的有心人就知道,春雨绵绵,夏雨倾盆,秋雨如毫,冬雨刺骨。教师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的时空变化,指导学生勤记多說,指导学生如何记叙、描摹、抒情、议论。倘若学生养成了多看、多写、多说的习惯,日后学生作文,就不怕无事入文,就不会苍白无力,更不会无病呻吟。一旦学生有可写,有话可说,自然也就会望“文”生畏了!
二、开拓题源,学会构思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学生作文时,也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但是有了一大堆的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好。正如盖一幢楼房,有了钢筋、水泥、红砖等还不行,必须还要设计好蓝图,才能施工。因此,写作前应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想象,学会构思。具体做法如下:
1.点破题意,广开思路。命题作文一般给作文某些限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题的范围内,充分挖掘没有限制的方面,帮助学生钻出“死胡同”,走向一片“柳暗花明万紫千红”的新天地。如《记一件难忘的事》,可以写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写自己做过的、听到的、看见的;也可以写自己成功的、失败的事;还可以写发生在学校的、家里的、社会上的事。只要这件事发生在过去且有一定的意义都可以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可以被激活。
2.因势利导,启发想象。现实生活中很多素材可以信手拈来,作为好的作文题材,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并展开合理想象,必能妙手生花。如有一天下午将放学时,天边忽然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将教室映得通红。大家又惊又喜,兴奋极了。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让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晚霞的色彩、形状及各自的联想写下来,学生写出的作文一定会出彩!
三、分清主次,抒发真情
小学生写文章常常抓不住中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容易造成条理不清、结构紊乱、详略不当。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充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把想到的内容恰当地编织起来,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帮助学生分清主次与详略。例如,写《我的妈妈》,有的学生可能把妈妈的某一天所有的事像记流水账一样写出来,既写妈妈的起床时间,穿衣服的动作习惯,洗脸、吃饭情形,上班路线,工作情况,……一直写到晚上就寝。这显然是不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妈妈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人的外貌,是指人的容貌神情、衣着、姿势、身体形态、风度等,把这诸多方面的某一个或几个部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使人在脑中形成一个较为生动、实在的形象就可以了,不要对“妈妈”外貌什么都写上去,胡子眉毛一把抓。
小学生不善于抽象思维而善于直观感受。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多练多写,写自己的事,身边发生的事,写真人真事,不限时空、内容和篇幅,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想,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
四、激励评价,体味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原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需要老师及时指导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劳动成果,激起继续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在作文评改评讲实践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言语激励。老师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平时无论是课堂讲评或作文评语,我们都应运用一些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言语。
2.高分激励。当学生看到作文取得了好成绩,会把成功的喜悦化作一种动力,更爱作文。平时对学生的作文除了写好的给予高分,有进步的也应给予高分,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写得生动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对基础差,畏惧情绪大的同学起到一种无形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3.欣赏激励。对写得好的作文,在讲评时可组织传阅或当堂朗读,既给全体同学以启迪,又扶持了学习尖子。
4.张贴、存档、投稿等。对于好的习作利用学习园地、校园佳作宣传栏、广播站或往报纸、杂志投稿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的天地。这样,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写作的乐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力量,进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不但会快乐作文,而且会越写越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