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变成患者后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很快随着我重返工作岗位而消散。我仍然用着去年的日历,无论撕掉哪页,以前标注的预产期都会赫然映入眼帘,痛失的孩子和腹部的伤疤如潮水般席卷我的回忆。只要一走进医院,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参观一座纪念馆。正是这个我日夜工作的地方,见证了我不小心失去的一切。在自己曾居住的病房查房时,我总是惊异于这里从外面与从里面看起来如此不同。我在候诊室里与患者家属们沟通,当初我的家人也是在这里焦急地等待着我是否从紧急手术中生还的消息。正如那位见我第一次下床走路像见了鬼的手术医生一样,往事的阴魂总是在我的生活中出没。
  我开始注意到之前身为医生时忽略的东西。例如,对于候诊室里稀松平常的静默,我却能体会到其背后的焦虑。还有那些不易察觉的小动作甚至微动作,无论是一条抖动的腿还是无意识地咬指甲,我都会注意到。轻轻翻动报纸杂志的大拇指让我发现,它的主人根本没看进任何东西。有时,坐立不安的患者家属下意识地走到自动贩卖机前,却在一番犹豫之后,终究还是承认自己没有一点儿胃口。一切担忧、懊悔和绝望的祷告,都在其他人看不见的内心深处默默交缠,其激烈程度却不亚于行星的撞击。这些场景,这些回忆过去并过早地开始为所爱之人哀恸的人们,汇聚成一种巨大的存在。未来的悲伤被提前宣泄,浓缩成一滴眼泪,或是一声叹息。
  大多数日子里,我都会在ICU手术的候诊室里遇到那位HELLP综合征患者的家属。病房里的立体声音响循环播放着乡村音乐歌手约翰尼·卡什的歌。这位患者的脑水肿长期压迫神经元网络,进而损害着她对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的记忆。她面色发黄,全身浮肿,身上插满管子。其间,她曾被暂时转出ICU,以接受清理腹部淤血的紧急手术,这就是我之前最畏惧的手术。她的父亲和丈夫不再抱有期待,索性接受了粗暴的现实,并被现实重塑为崭新、坚强的自我。他们并肩而坐,像极了两具石雕。他们知道自己心爱的女儿和妻子将永无康复之日,甚至可能熬不过今年的圣诞节。届时,家人将在她的讣告中悼念她,并帮她表达对产下的女儿和她生前酷爱的乡村音乐的留恋。
  我总会抽空和这位患者的家人一起坐在候诊室里,明知这样无法力挽狂澜,却对此情此景倍感熟悉。我会向他们打听手术组那边有没有消息,他们总是摇头,仿佛这样能使手术医生的原话从他们的耳朵里掉出来似的。他们总是唉声叹气,还不时掏出手机,给我看小夏洛特的照片。然而,小夏洛特的母亲恐怕将永远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些照片了。照片上的孩子背负着家人的希望,远在天国的母亲将看着她茁壮成长。我万分庆幸这个小女儿活了下来,她就是联系这家人与逝者的纽带,是未来的象征。
  “她真漂亮。”我看著照片评论。
  “对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很抱歉……”我的声音渐渐小到听不见。我为这个一生下来就失去母亲的女孩感到心碎,也为患者的家属感到痛心。
  我找不到完整的表达,前一秒刚在脑中构思出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下一秒就会推翻它。我觉得自己对这位患者即将面临的死亡也有责任。我想我会因为无力挽救她的生命而厌恶自己甚至医学事业好几年。更令人难堪的是,她的家属可以察觉到我对自身无能的失望,我的悲痛直指她的圆环内层。
  “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他们如此安慰我,“我们感谢你所做的一切。你可能不知道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让我尴尬的是,他们竟然比我更能清楚地描述我内心的痛苦。
  我自觉不配得到他们的感恩。他们的话就像在我尚未愈合的伤口上撒盐。由于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我只好默默在心中修建起一座纪念患者的塔。悲伤和自责是这座塔的基石,累加其上的是我的羞愧和无能。
  在外人眼中,我仍是奇迹般康复的代表。单从我的外表来看,没人能猜到我经历了什么。我的头发又长了出来,人也重返工作岗位,随时准备着救治下一个危重病人。然而,每当呼叫器中传来约翰尼·卡什那首《火圈》的伴奏版时,我总会提前10层下电梯。一看到化验数据的某种组合或听闻患者的几个器官同时发生衰竭时,我就会感到恶心。晚上,我又开始被噩梦惊扰。
  摘自《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其他文献
目前,国外的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科学家们基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着。近日,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和史密森尼博物馆保护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尝试了一种更好的方法,用来测试哪种材质面料的口罩更适合减缓新冠病毒传播。目前,他们的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  实验测得潮湿棉口罩  过滤性能提升33%  首先,研究小组准备
期刊
上了年纪,因而比年轻时轻松惬意。这样的事找一找,出乎意料居然还有许多。比如“变得不易受伤了”。哪怕被人家说了难听的话,受到难堪的对待,像年轻时那样心被深深刺痛、甚至夜里睡不着觉的情况也变少了。心想“哎呀,没办法”,大白天便呼呼大睡。呃,大白天便呼呼大睡的,大概也只有我了吧。  我觉得这可能是习以为常的缘故。人生路上走得久了,被人家说上两句难听话、受到些难堪的对待,这样的经历越积越多,便成了家常便饭
期刊
那一年,长时间状态不佳,怀疑生活哪里出了问题,便去远方散心,第一站是去浙江师大,看望老同学马教授,睿智如他,或许能帮我找到“解药”。  在金华相聚一天,除了把酒叙旧,还游了被李清照写进词里的双溪(婺江),但要走了,也没得到想要的“解药”,反而多了一份离别的感伤。  翌日计划去黄山,已定了上午十点的高铁。这个点的票,可以睡个懒觉,然后直接去车站,就不想再麻烦他了。正欲動身,却接到电话,他说正骑电动车
期刊
旅游的“游”字,含义很多。我最喜欢的是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的那个意思,说它是“模拟一人立于旌旗之下”;也很喜欢它的另外一个转义——在水流中。  旅游用了这个“游”字,我以为,指的是在行动过程中,人像在水中一样游走,轻灵而时遇阻力,并克服阻力前行。如果做广义拓展,那么,人生也是一场旅行。在各种旅行中,我们结识陌生的人物和风景,增长才干和勇气。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成长。  我已年近70岁,走过了80多个国
期刊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战场是家庭,认识到这一点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就领先了一步,同时也更早体会到了压力。  尤其是,当家长的学识跟不上孩子的功课时,家长会恐慌: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是我做不到。孩子的学业一直在进步,家长总有一天会无法辅导孩子,这是必然的。  其实家长没必要恐慌,影響孩子的,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求知欲。能传递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求知欲是无限的。一个人哪怕了解再多知识,也可以
期刊
结束了第一场签售,回到家稍做休息。见朋友,做午餐,整理书桌。然后就要开始下一场签售。  给窗外的无花果树修剪树枝时,我把剪下的冗枝拿回来。树叶会散发淡淡的无花果味道,空气里都是果实浅绿色的香气。这气息和熟透的无花果一样甜一样软。  朋友说晾干的无花果叶可以用来炖排骨汤,我就把树枝放到通风的地方。下一次签售会回来,就可以喝到美味的无花果味道的汤。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给自己做咖啡。在咖啡的香气里熨
期刊
法国的拉布吕耶尔一生只写了一本书,即出版于1688年的《品格论》。这本书出版了多次,每次再版,作者都要完善和修订,至他去世前,已由薄薄一册变为折合汉字40多万字的大书。无论是伏尔泰还是夏多布里昂,都对这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伏尔泰认为它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会被遗忘”;夏多布里昂认为他“是路易十四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没有一个人的文笔能够比他更加丰富多彩”。  拉布吕耶尔只活了短短的51年
期刊
我愿陪坐在身边,  唱歌催人入眠。  我愿哼唱著摇你入睡,  睡去醒来都在你跟前。  我愿做屋内唯一  了解寒夜的人。  我愿梦里梦外  谛听你,谛听世界,谛听森林。
期刊
择一事,终一生。一个人能找到终身奋斗的目标,是幸福的。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初,那些大多从城市来到大漠的青年画家、学者,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恶劣的沙尘天气、缺水缺电缺生活必需品,极端贫瘠的物质条件,似乎在考验他们的忍受极限,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洗澡简直太奢侈,就连报纸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也已成“历史”……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无疑很苦,可是在他们眼里,对大漠深处的数十年并不感到煎熬,而是甘之如饴
期刊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干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越的条件。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
期刊